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关系及其传承与发展

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关系及其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武术有着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习练者可以从中领悟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色,是广大人民喜爱的活动项目,经久不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而作为中国文化子系统之一的传统武术文化,不论其实践或理论都必然受到这一中国哲学文化的深刻影响。

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关系及其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条件及必要性

传统武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博大精深,运动形式丰富多彩。它是千百年来,一代代武林前贤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不断积累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当然也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1.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事物的巨大发展离不开上层社会的支持,这是由国家的正确决策和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当今,传统武术的特殊价值日益表现出来,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利益和国家的教育大计,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传统武术做出重大的发展决策。现在武术确实改革了,但已改得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只能在上层社会传播,更谈不到什么推广了。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传统武术进行新的改革,然后进行大量的宣传,使人们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经济上给予扶持

国家要举行大型的传统武术比赛,即使不能抓到赞助商,国家也要出资,把比赛举办成功,然后向经济实体举办过渡。但这也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传统武术的发展不可一蹴而就,我们相信传统武术将会唤回它的第二次青春。

3.传统武术的广泛适应性,是全民健身最有效的运动形式

传统武术是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它有着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而且对练习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不高,不同个体、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正是它的这种健身价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普及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传统武术有着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习练者可以从中领悟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色,是广大人民喜爱的活动项目,经久不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正因如此,海内外各地民间涌现出了众多的单项拳种研究会,例如: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形意拳研究会等,出版了多种传统武术类刊物。由民间人士或地方政企自筹资金举办的传统武术联谊、表演、竞赛等活动,在各地蓬勃兴起。发展至今,一些单项拳种的交流比赛活动,已形成顺届连办的定例,每届都能吸引上千人或数千人参与。以传授某种传统武术为主的民间武术馆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据调查,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民间武术馆、校、社达12 000多所。其中,有些武馆、武校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个别武校的学生甚至高达1万多人。

4.传统武术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传统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的本质功能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非本质功能。它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深刻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尽可能利用传统武术的这些本质和非本质功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性提高。

(二)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理念与内涵方面的差异(www.xing528.com)

1.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理念上的差异

世界上的不同民族,运用自己特有的民族传统与思维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来表述对真理探索性的认识,这就形成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虽然语言不同,名词术语不同,但对于自然规律的揭示却是惊人的相似,这又构成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同性。多元文化的发展要求既充分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要尊重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和现实形貌,同时又能够宽容其差异性,并与异质文化容纳共处,从而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良性关系状况。无论是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还是多元文化的自身发展,都要求现代条件下的多元文化在保持其文化精神的前提下,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异质文化的优质要素,从而也与时俱进地实现自身的文化变迁,这不仅是多元文化间的一种有效的文化调适,更是多元文化应对现代化进程、实现多元文化自主发展的有效方式和必然路径。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对自然与社会各种事物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互补、和谐统一,作出了精辟的归纳与概括。而作为中国文化子系统之一的传统武术文化,不论其实践或理论都必然受到这一中国哲学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艺,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能反映与代表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立场的文化符号。

“和谐世界”这一理念蕴含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契合人类历史之大势,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当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深刻思想和重要理念。无论是“和”还是“合”,都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武术文化中所有这些“和合”的观念,都将成为导引人类历史和文化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2.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内涵上的差异

1995年,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在澳大利亚召开了“全球文化多样性大会”,该组织提交给大会的报告对“多元文化”之内涵做了总结:多元文化包含各族群平等享有“文化认同权、社会公平权以及经济受益需求”。文化多元主义认为,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群体都可以保留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他们也应融入国家的共享语言文化中去。由此看出:世界多元文化是一个人类认识文明的共性文化所产生的一体文化,世界不同族群的人民是一个互相依存的生命共同体!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生活的客观写照,文化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揭示。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文化形成,都有各自的历史的渊源,人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维次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世界,于是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多元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武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内在精神,追求整体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身心和谐,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点;传统武术套路中不仅含有攻防技击性,同样具有美的观赏性和独特的艺术成分;它与导引吐纳相结合,使其在本来健身的基础上又增强了其独特的养生功能。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人们的武术情结,使之成为一种民族生活方式的体现,使武术在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精神,起到弘扬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多元文化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尊重差异性,发展互补性,拓展普适性,加强沟通交流借鉴,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

(三)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互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多元文化的关系,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多元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以巨大的冲击,使多元文化的趋势得到强化。“世界是多元化的,全球化并非单一化,既不是西方化和美国化,也不是东方化和中国化。”应该承认多元文化具有普世性,并不否认东方优秀文化同样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多元民族的全球化和全球文化的多元民族化。

多元文化不仅仅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互动,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还是一种新思维,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一元思想方法转变到多元式的思想方法。霍勒教授说,文化不应该仅仅属于一个族群,而应该属于整个人类社会。一个成功的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应该能让这个国家中的所有不同的文化都成为这个国家新文化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应有尊重态度,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遗产,后人是无法割断的,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存在,就不能以简单的态度粗暴地去批判它。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让它与世界多元文化更好地互动是关键的。当今世界西方文化、科学技术正以一种十分强势的“文化霸权主义”而趋之若鹜之际,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被处在弱势地位,强调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共生有利于改变弱势文化的处境。

人们有时会对多元文化的发展产生误解,认为多元文化会阻碍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然而事实是,在与多元文化的互动中,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发展。霍勒教授认为,正是因为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对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的关注和宣传。同时,在与其他多元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又让其他人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对其进行继承、发展和完善。就这样,通过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完成了保护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使命。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国际交流,应积极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与之相反,我们应当全面地看待问题,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将多元文化的国际交流变为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