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本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博宽泛、错综复杂,技术难度大,工作量巨大,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以下技术路线和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专题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是研究这种系统的基本方法论。专题研究和综合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引入先进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用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研究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鉴于本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博宽泛、错综复杂,技术难度大,工作量巨大,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以下技术路线和方法。

1.专题分析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本书研究对象是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复杂巨系统。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专题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是研究这种系统的基本方法论。首先进行17 个专题的深入、系统研究,专题研究成果能够对项目整体分析的各个方面形成全面而有力的支撑;然后进行总课题的综合研究,在这17 个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总课题根据总体目标和任务,利用先进的复杂系统理论和建模方法,以及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一体化核算方法,进行项目的整体综合研究分析,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科学规律相结合,回答项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标。

2.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采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专题分析和综合研究,提高项目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研究中有大量的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理论和方法上创新。专题研究和综合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引入先进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用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采用宏观分析技术与微观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定量研究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采用以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方法为基础的技术分析研究水利投资以及水利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系统的关系,研究相关的各种经济规律;通过实际调查和国际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研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防洪、供水、治污、水环境变化的效益和损失计算需要结合当前先进的理论方法进行创新突破,特别是水生态价值和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争论较大,作为重点创新的方向;整体综合分析应用先进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结合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整体核算理论,形成综合分析的模型,从理论和方法上做全面的创新。

所有理论和方法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是研究的基本原则。(www.xing528.com)

3.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基础,结合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国外实例,构建研究坚实、全面的支撑平台,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度

全面、细致的基础数据是研究的基础,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包括水利建设相关的供水、防洪、治污、水生态等方面的全国范围的、长系列的、跨行政和流域分区的大量资料,以及历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投资、工程建设、粮食等)和生态环境变化数据如水土流失、地表水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同时还结合具体的调研工作(河北省的全面调研以及全国各地的局部专项调研)和国外实例(日本、美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进行参考对比,为本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全面的数据和资料支撑。这些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可靠度。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展开研究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阶段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现阶段和未来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研究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基本科学规律和保障措施,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资源产业和战略产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水利又与资源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研究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始终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这是总课题研究的突出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