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防洪策略受质疑,水灾防治对策研究成果

工程防洪策略受质疑,水灾防治对策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次水灾又一次引发了有关水灾防治策略的争论。例如,美国用于水灾防治工程的投资已超过250亿美元,但水灾损失仍在持续增长,现在年平均损失已超过20亿美元。据分析,水灾损失仍然上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防洪工程诱发的洪泛区内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二是水灾发生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三是水灾防治工程的效能逐渐下降,越来越满足不了最初的设计要求。

工程防洪策略受质疑,水灾防治对策研究成果

199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发生了20世纪北美洲最大的洪水,其支流溃堤达1000多处,联邦政府修建的275处堤防中有31处漫顶,3处溃堤,地方修建的堤防有80%溃堤。洪水淹没了400万hm2土地和近10万所房屋,38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160亿美元,其中农业损失占一半以上。此外,用于抗洪及灾后重建的费用也高达60亿美元。这次水灾又一次引发了有关水灾防治策略的争论。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倘若不能有效地改善土地利用的配置,就难以真正达到水灾损失最小化的目标。例如,美国用于水灾防治工程的投资已超过250亿美元,但水灾损失仍在持续增长,现在年平均损失已超过20亿美元。

据分析,水灾损失仍然上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防洪工程诱发的洪泛区内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例如,切斯特菲尔德镇有了能防御百年一遇洪水的工程屏障后,经济开发速度显著加快了,所以当发生洪水淹没时,其损失明显高于没有堤防的时候。二是水灾发生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一般来说,自然洪水的淹没是个渐进的过程,且可以预测,而堤防的溃决和防洪水库的失控下泄,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淹没那些没有预警系统、避洪高地和转移道路的洪泛区,这种突如其来、难于预测的剧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1987年美国联邦紧急事件管理署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美国的水灾约有1/3是由堤防漫顶和溃决引起的。三是水灾防治工程的效能逐渐下降,越来越满足不了最初的设计要求。尽管大多数工程旨在应对百年一遇的洪水,但它们的实际使用寿命往往不足50年,在现实中许多工程是在设计洪水位以下失事的。

欧洲的情形也是如此。例如,莱茵河早在120多年前,就采取了裁弯取直和修筑堤防等措施。但1993年却发生了1926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水灾。由于防洪工程约束了洪水的出路,加之对洪泛区的围垦,造成洪水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洪水下泄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支流,如美因河,原来200年一遇洪水才达到的水位现在60年一遇的洪水就达到了,也就相当于原来200年一遇频率的洪水现在提高到60年一遇。(www.xing528.com)

欧洲许多国家认为,虽然防洪工程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打破了自然的原有秩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而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因此,工程措施必须与水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能不发生的。人为改变洪水的自然条件,过多地对生态环境施加干扰,很可能会加重水灾。为了使河流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采取水灾防治措施时必须考虑它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德国巴伐利亚州有意识地将原来规则的堤防断面改为不规则断面,将原来直线的河道改为弯曲河道,让河流保持自然状态,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欧洲人认为,河流运动有其自然摆动的范围,所以必须给洪水留有足够的通道。水灾防治措施应以保护人的生命为主,其次是保护好可能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其他设施则应该任其自然,不必为了制止某块土地被淹而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例如,德国科隆市已达到防御100年一遇大洪水的能力,但发生1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洪水时,仍允许淹没一些地区。此外,他们还特别重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