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分析

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分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28各月非点源污染产出模拟结果对比图图4.29各月占全年非点源污染产出的百分比以上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中,随径流量不同,非点源污染产出有明显的差别。本例以2002年为例,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产出空间特性进行了分析。

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分析

1.非点源污染产出模拟结果分析

在研究的11年中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份进行污染负荷对比分析,分别是1997年、2002年和2003年,其中1997年是11年中降雨最多的一年,2003年是降雨最少的一年,2002年是11年中降雨的平均值年。SWAT模型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见表4.26,其直观对比如图4.27所示。

表4.26 不同代表年份非点源污染产出模拟结果

从表4.26和图4.27中可知,在不同代表年中,随径流量不同,非点源污染产出有明显的差别。1997年的径流深是2002年的1.29倍,是2003年的1.61倍;1997年的有机氮负荷量、氨氮负荷量、硝酸盐氮负荷量、亚硝酸盐负荷量、总磷和生化需氧量分别是2002年的1.45、1.44、1.47、1.53、1.69、1.51倍,是2003年的2.16、2.13、2.03、2.14、2.42、2.18倍。

图4.27 不同代表年份污染产出对比图

2.不同月份非点源污染产出模拟结果分析

在同一年中不同月份非点源污染产出各不相同,本例以2002年为例,进行了不同月份非点源污染产出模拟结果的分析。SWAT模型污染产出2002年月平均计算结果如图4.28所示,各月非点源污染产出的集中分布情况如图4.29所示。

图4.28 各月非点源污染产出模拟结果对比图

图4.29 各月占全年非点源污染产出的百分比

以上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中,随径流量不同,非点源污染产出有明显的差别。污染产出最多的月份6、7、8三个月,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高达60%左右;污染产出较多的月份是4、5、9、10四个月,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为30%左右;污染产出较少的月份为1、2、3、11、12五个月,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仅为10%左右。

3.径流量与非点源污染产出相关分析

非点源污染产出时间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径流量不同,不同年份及不同月份,其非点源污染产出各不相同。径流量与非点源污染产出量的分布呈相同的趋势,为进一步证实径流量与非点源污染产出的相关关系,本例以2002年为例,采用制作散点图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图4.30~图4.33所示。

图4.30 径流量与氮负荷量的相关关系

图4.31 径流量与氨氮负荷量的相关关系

图4.32 径流量与负荷总磷量的相关关系

图4.33 径流量与负荷生化需氧量的相关关系(www.xing528.com)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各负荷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均在0.9以上。

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产出对比分析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有着不同的产出特性,一般来说,耕地由于施用化肥农药相对较多,从理论上来讲,而林地、荒地及水域等相对污染会轻一些。本例以2002年为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产出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图4.34所示。

图4.3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产出对比图

以上分析表明,从绝对数来看,耕地(AGRL)污染产出最多,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达到77%左右;林地(FRST)较多,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为16%左右;水域(WATR)较少,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仅为6%左右;荒地(RNGE)最少,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不足1%。而从相对数来看,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耕地(AGRL)、水域(WATR)、林地(FRST)、荒地(RNGE)。

5.不同土壤类型非点源污染产出量对比分析

不同的土壤类型,其属性各不相同,对污染物的吸纳也一定会有差异,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的产出特性,本例以2002年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图4.35所示。

图4.35 不同土壤类型非点源污染产出对比图

以上分析表明,白浆土(BJT)污染产出最多,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为52%左右;草甸土(CDT)污染产出次之,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为23%左右的;暗棕壤(AZR)污染产出较少,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为14%左右;沼泽土(ZZT)污染产出最少,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比例平均为11%左右。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白浆土(BJT)、草甸土(CDT)、暗棕壤(AZR)、沼泽土(ZZT)。

6.非点源污染产出空间特性分析

SWAT模型是一个分布式模型,通过与GIS的结合,可以表达研究区内空间上非点源污染的产出特性。本例以2002年为例,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产出空间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图4.36~图4.39所示。

图4.36 各子流域有机氮产出分布图

图4.37 各子流域氨氮产出分布图

图4.38 各子流域总磷产出分布图

图4.39 各子流域生化需氧量产出分布图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子流域4、5、6为非点源污染产出最多地区,各项指标占污染总量的60.74%;子流域1、2、3为非点源污染产出较少,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25.31%;子流域7、8、9非点污染产出最少,各项污染指标占污染总量的13.95%。

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它和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土壤及地形的分布密切相关,各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非点源污染产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