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族婚恋习俗:浪漫的行歌坐月与讨篮子

侗族婚恋习俗:浪漫的行歌坐月与讨篮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歌善舞的侗族人,在鼓楼下创造了极其丰富的侗族声乐,其中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六歜》,更是以其华丽的和音和波澜磅礴的气势而动人心魄,已经名满天下。侗族人的歌唱往往是与婚恋习俗交织在一起的。侗族婚姻是各民族中最少包办、最自主的婚姻之一。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形式非常浪漫,最流行的是“行歌坐月”。这时的求爱方式俗称“讨篮子”。

侗族婚恋习俗:浪漫的行歌坐月与讨篮子

贵州东南部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和玉屏等县,居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高耸如宝塔的鼓楼和带屋顶长廊的风雨桥成为他们明显的聚层地特征,那就是侗族

浪漫的择偶方式——“行歌坐月”和“讨篮子”。

鼓楼下的歌坪(又称鼓楼坪)又是族人歌舞娱乐的地方。

能歌善舞的侗族人,在鼓楼下创造了极其丰富的侗族声乐,其中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六歜》,更是以其华丽的和音和波澜磅礴的气势而动人心魄,已经名满天下。

侗族人的歌唱往往是与婚恋习俗交织在一起的。到了晚上,就常常可以听到鼓楼下传来男女青年情意绵绵的对歌。(www.xing528.com)

侗族婚姻是各民族中最少包办、最自主的婚姻之一。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形式非常浪漫,最流行的是“行歌坐月”。在少女进入婚恋年龄时,每逢月明之夜,有意追求的小伙子就会唱着《走寨歌》、《敲门歌》,在吊脚楼外逗引姑娘,有心的姑娘便开门让小伙子走进“月堂”(闺房),小伙子接着唱《讨凳歌》和《讨茶歌》歌》,姑娘则让座和给茶喝,并以歌对唱,唱得情投意合,就会相约时间再度“行歌坐月”。经过多次“行歌坐月”,双方感情日益加深,小伙子就可以托媒求婚了。男女青年并不限于一对有“坐月”的关系,姑娘家还会以上门来“行歌坐月”的小伙子众多为荣呢。

农历三月初三是青年人相恋的火热日子。这时的求爱方式俗称“讨篮子”。这天一早,侗家姑娘们便穿上盛装,手提盛满葱蒜的篮子等候心上人的到来。小伙子引约会地点来相亲,看中了哪位姑娘,就和姑娘对唱《讨篮歌》,姑娘如果对小伙子有意,先唱“三月洗菜来探心,探探谁是有心人,有心讨妹一篮菜,妹的名声高几分。”小伙子看中了姑娘,便对唱道:“三月三,妹的葱蒜用篮装,接妹篮子结了伴,世人结伴想成双。那些由姑娘洗净的葱蒜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小伙子讨得了篮子,好事就大有希望了。讨篮之后,青年们成双成群,有的在野外野炊和歌唱,也有的以鼓楼坪为歌堂,进行“踩歌堂”的活动。

侗族的婚俗中,仍流行着一种“不落夫家”的古老习俗。侗家的新娘在新婚那天,在夫家住了第一夜,第二天天刚亮时就要独个儿跑回娘家。过几大,夫家又把新娘接走;新娘在夫家住两天,第三天又跑回娘家,这一次可以在娘家住十天半月。夫家择吉日再次派伴娘上门接新娘,经过三进夫家门,才可在夫家终身居住。这种习俗不但表达了新嫁娘留恋娘家生活的情意结,同时也反映出远古母系社会尊重母系家庭的遗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