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稳妥推进高考综改: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8)

稳妥推进高考综改: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8)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项改革,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打下扎实基础。把考生和家长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作为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制订实施相应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在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省份出于稳妥考虑,未在2018年发布高考改革方案。

稳妥推进高考综改: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8)

2018年3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2号),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79]上海市、浙江省要深入总结完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积极借鉴试点经验,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平稳实施好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项改革,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一)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

2017年11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7〕45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80]一方面,完善学考选考安排,对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进行调整。从2017级高中学生起,浙江省学考与选考实行分卷考试,考试时间由4月和10月调整为1月和6月,1月选考与学考同期进行,6月选考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学生高一第一学期不得参加学考,高一第二学期参加学考的科目不多于3门;学生须于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各科目学考,每科1次机会,不合格可继续报考;学生高三起参加选考科目考试,相应科目学考合格方能报考该科目的选考;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成绩既用于学业水平等级又用于高考。另一方面,健全选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确保学生专业学习基础要求与国家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相适应。当选考某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数量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进行等级赋分。针对目前学生选考科目实际,率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为确保高考综合改革能够谨慎稳妥推进,2018年4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8〕14号),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一周期”稳慎有序的推进,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实施,探索积累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性成果,顺利完成了中央交办的试点任务。为固化和扩大试点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要“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要求,提出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81]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与深入实施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7〕46号)相结合,与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结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以系统思维积极稳妥推进落实。处理好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也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法。处理好国家选才育才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在支撑服务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和考试。处理好高校育人方式改革与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关系,充分认识到高考综合改革作为上连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下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枢纽”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和高中学校联动协同、相向而行。三是牢固树立“两个根本”的价值导向。坚持把公平性与科学性作为根本指导。守住公平底线,维护好高考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权威性、公正性,提升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和人才选拔的精准度。坚持把考生和家长的感受度作为根本衡量标准。把考生和家长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作为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制订实施相应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

在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2018年11月,高考英语科目考试结束后,浙江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收到部分考生及家长关于本次考试难度偏大的反映,为保证不同次考试之间的试题难度大体相当,决定面向所有考生,参照去年同期试题难度,对难度较大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实施加权赋分。其他试题未作调整。但在高考英语科目成绩公布后,考试成绩和加权赋分方式受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质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2月1日,浙江省委决定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省政府调查组,开展专项调查。经调查认定,此次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是一起因决策严重错误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严重错误,导致考试结果的不公平、不合理。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有什么错纠什么错的原则,省政府决定取消这次考试的加权赋分,恢复原始得分。[82]不规范不科学的产物,导致赋分结果的不公正、不合理,导致不同考生的赋分差异,甚至导致部分高分考生获得的赋分反而递减,进而对高考公正造成伤害。[83]此次事件这对规范高考各项环节起到警示作用,高考关乎每一位学生和家庭的未来,任何相关政策的推行都要谨慎。

(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放缓(www.xing528.com)

按原定计划,2018年将有18个省(区、市),分别为江苏、河北、重庆、辽宁、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进行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但仅有湖北、广东、河北、重庆、湖南、辽宁、福建、江苏8个省市按照原定计划进行,黑龙江、河南、安徽以公众互动的形式告知确定暂缓推行新高考改革,[84]而四川、吉林、西藏、内蒙古、贵州、山西、江西等地在2018年没有官方说明是否按原计划推行高考改革。

不少省份出于稳妥考虑,未在2018年发布高考改革方案。例如,安徽省原拟于从2018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但2018年12月11日,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表示,因为时机不成熟,安徽今年暂缓高考改革。“我们的改革始终有一个底线,就是安全,如果风险把握不准,宁可继续等待也不仓促上马。我们作了详细的研判分析。我们觉得现阶段条件还不是特别成熟。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报省委省政府慎重决策,我们暂缓。”[85]

对于多省暂缓高考改革,有专家认为这是理性的选择。其一,从新高考改革的实践情况看,除整体改革方案需要完善之外,上海和浙江等地高中都存在准备不足的问题。由于师资、场地不足,“走班制”在有的高中变为“套餐制”。很多学校并没有充裕的师资,于是限定学生的选择,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推出五到六个组合,由学生从中选择,这就使扩大科目选择权的改革价值大打折扣。其二,新高考要求学校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很多高中在这方面基础薄弱。发达地区的高中已经意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生涯规划教育必修课,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高中学校对此关注度不够,高中教学还只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这也影响高考改革的推进、落实。[86]

事实上,尽管从2014年就开始试点,但高考综合改革仍面临着不少挑战。从先期试点的上海和浙江两地实践来看,高考综合改革所需的人、财、物资源存在明显缺口。其中,高中学科教师总体短缺且结构性问题凸显。从短期看,高中学校无法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配备师资,导致出现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富余的“潮汐”现象。从长期看,高中学校师资总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凸显。同时,区域教育经费资源投入相对匮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和浙江都尚有压力,其他省份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更需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