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立新闻与受众感知:解析媒介偏见意见

中立新闻与受众感知:解析媒介偏见意见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沉默的螺旋研究为例,对于个体意见表达的研究与测量,以公众在不同假设情形当中是否进行意见表达来分析,提出了自我审查的概念,并以此来解释受众意见表达的心理活动与影响。因此,受众在感知意见气候时,感知媒介的“敌意”以及他人在这敌意之下形成的意见气候,都与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密切相关。可以说,对他人态度和意见的感知对个体的意见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中立新闻与受众感知:解析媒介偏见意见

1974年,德国政治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基于对孤立的恐惧,避免在公开场合表达可能会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的想法,公众通过准感官统计后的谈论和沉默决定了意见气候。这个理论有四条独立的假设:第一,社会向有偏离的个体施加孤立的压力;第二,个体能感受到被孤立的恐惧;第三,个体出于对孤立的恐惧而不断地评估意见气候;第四,估计的结果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尤其是公共场合下的行为,使个体在公共场合隐藏了他们的真实观点[57]

以沉默的螺旋研究为例,对于个体意见表达的研究与测量,以公众在不同假设情形当中是否进行意见表达来分析,提出了自我审查的概念,并以此来解释受众意见表达的心理活动与影响。虽然,过去的研究都已经证明意见表达研究当中自我审查的存在,但是敌意媒体效果则对受众的意见感知有了进一步的探究:如果持有不同意见立场的人产生了敌意感知,那么,他们对媒介内容和立场的感知也会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意见表达意愿与行为。因此,基于敌意感知的自我审查,提醒我们要从受众的媒介认知和受众的动机角度去考虑其意见表达。

“沉默的螺旋”在诸多舆论意见的表达研究中得到了印证。Carroll J. Glynn 等研究者从生活在加拿大六个国家公园附近的人收集数据测量,数据支持了“沉默的螺旋”的主要概念,结果显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在他们所属的群体内能够舒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在陌生的环境中,由于害怕遭受他人批评而不太乐于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58]

意见气候的感知不仅在受众态度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在受众能动的表达意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感知意见气候时,如果受众认为他人强大的意见倾向与意见环境不利于自己的立场时(即受众感受到对自己不利的意见气候时),受众倾向于保持“沉默”,这也是“沉默的螺旋”的关键假设。因此,受众在感知意见气候时,感知媒介的“敌意”以及他人在这敌意之下形成的意见气候,都与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密切相关。

对于我国而言,除了针对敌意媒体效果出现对意见表达的影响需要探索之外,对于这种影响之下的意见表达的渠道空间倾向与渠道也需要进一步分析。

首先,从意见表达的渠道来分析,我国公众参与意见表达的渠道主要有:工作单位、政府机构、大众媒介以及个人关系网等。[59]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网络成为公众意见表达的新的重要渠道,为意见表达加入了新的元素。[60]新闻评论留言板,博客、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移动媒体平台因为可以承载信息进行长距离传播,因而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意见的表达渠道,受众表达的渠道显现出多元交叉的特点。

在过去立足中国社会的具体场景的研究中,表达空间基本分为三类,即非正式的私人空间、新媒体空间以及正式的机构性空间,这三类空间区别于空间的私下/公开与否。[61]本文从意见表达渠道所处的空间出发,将公众的表达空间分为,以个人关系网络为基础的非正式的私人空间,以重叠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网络传播技术的混合空间,以及以正式性的机构空间为主的公共空间,认为受众借助不同的渠道,使意见表达发生于不同的空间。(www.xing528.com)

对具有争议性的转基因议题的意见表达,因为其重要性而承载着社会参与、政治参与等诸多意义和功能。因此,对于转基因话题的讨论与意见表达式参与,不仅仅代表着就科学议题发表个人观点,而是意味着个人对具有争议的社会性公共事务发表个人看法与观点。因此,本文认为,受众在个人意见表达之前,会通过对意见气候的感知,分辨出适宜表达的环境和途径,这是人们参与意见表达的重要前提。

在Hayes等人的研究中,对意见气候感知下的表达行为做了相关研究,先提出用“乐意的自我审查尺度”(the willingness to self-censor scale)来了解“自我审查”(self-censorship),研究发现越对自己严格审查的人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62]在后期,Hayes等人扩展了研究,将参与表达的气氛区分为两个不同环境,即敌对的意见气候条件和友好的意见气候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感受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意见气候时,比在同样意见气候的环境中更难表达个人的意见。[63]该研究可以解释,人们在敌意的意见气候环境中更难表达个人意见。

可以说,对他人态度和意见的感知对个体的意见表达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受众出现敌意媒体效果,则可能会认为媒介站在不利于自己的倾向性角度上,偏向地报道了议题,这种偏向恰恰与自己的观点立场相抵触,因此可能会解读并勾勒出意见表达的不利环境。受众对他人,尤其中立者的态度进行感知推论,推断媒介偏向报道对他人的影响,并以这种影响推断为基础,进行意见表达。

基于以上的梳理,基于受众的意见感知与表达环境的判断,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0:受众在公共空间的表达意愿低于受众在私人空间的表达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