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土壤和契机,所以,中华民族的音乐走向世界也应是多元、多轨和多向的。

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就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东方,显示出勃勃生机。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音乐历史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并谱写了新的、更加灿烂的篇章。

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指引下,辛勤耕耘,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音乐事业建设和人民音乐文化生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五六十年代的音乐创作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音乐家开辟的音乐创作道路,在发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包括大胆借鉴外国音乐创作的宝贵经验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声乐、器乐、大型音乐体裁,还是歌剧、舞剧、电影音乐,在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和创作技巧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声乐创作中的大多数作品,以紧密配合和伴随着党在各时期的中心任务乃至于一些具体工作为主,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从正面反映和抒发了人民群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特别在抒发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迸发出来的政治热情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该时期器乐创作,从技巧到风格,从题材、体裁到形式,比新中国成立前进步的幅度更为巨大,特别是在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以及民族乐器的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大大推动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

在歌剧、舞剧和电影音乐方面,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在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立足点的同时,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和西洋歌剧、舞剧音乐的表现手法,并以其脍炙人口的主题使作品在人民中间产生了较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成为我国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66年5月起,除了“毛主席语录歌”和“大颂扬”歌曲,戏曲和歌舞剧音乐除“革命样板戏”外,其他音乐创作和表演基本停滞,传统音乐的整理几乎全部停顿。在器乐创作方面,虽然器乐作品具有很大的抽象性,不可能像声乐作品那样直接反映政治口号,但在一部分作品中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政治影响。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在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和背景下进行的,其社会效应绝非是广大作曲家真实创作心态和艺术作品本身造成的。但是通过这一时期的音乐,也可以使人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这一阶段中国历史和音乐的状况。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一部分作品从一些侧面反映了人民对党、领袖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一部分器乐作品在创作技法、技巧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www.xing528.com)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和深入人心,我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迎来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我国的音乐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从辛勤耕耘到丰收的季节。在声乐创作方面,抒情歌曲、特别是“通俗歌曲”的大量出现,为我国的歌坛带来了新的演唱形式。这一时期器乐创作的繁荣,特别是“新潮音乐”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理论争鸣,把中国交响乐创作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一时期我国的歌剧、舞剧、电影、电视音乐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丰收。不仅如此,音乐教育事业、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学术的发展,使我国音乐舞台和我国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从80年代开始,整个世界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也朝着多元、多轨、多向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土壤和契机,所以,中华民族的音乐走向世界也应是多元、多轨和多向的。我国的选手频繁在世界各种比赛中获奖,我国的民族音乐、钢琴音乐和交响音乐等也开始登上世界音乐舞台,一大批年轻音乐家跻身世界音乐界并被瞩目。

但是,改革开放后,外来的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也形成了巨大冲击,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