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琵琶的出现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琵琶的出现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与外国音乐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音乐和《天竺乐》。这些音乐的传入,除了带入大量的各国独具风格的乐曲之外,还在乐器、乐律、音阶等方面引进了许多与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新的因素,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中国固有的音乐因素交融。其中,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性意义的。因此,近现代琵琶的出现可看作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琵琶的出现

中国与外国音乐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舞队到西方各国去旅行,在“玄池”岸边举行了盛大的歌舞演出会,连演三天。后来,在“漯国”地方,为祭一只死去的白鹿,举行了大规模的演出。在回国的途中,又得到了一位叫作“偃师”的外国工匠,精于制作木偶,他所制作的木偶能像真人一样地“歌合律,舞应节”。“西极之国”还有一个魔术师来到中原,周穆王就用郑卫的女乐来侍奉他。

外国音乐大规模传入中原的开端,当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崔豹《古今注》载:“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音乐和《天竺乐》。

这些音乐的传入,除了带入大量的各国独具风格的乐曲之外,还在乐器、乐律、音阶等方面引进了许多与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新的因素,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中国固有的音乐因素交融。其中,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性意义的。

琵琶,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秦汉至唐,琵琶二字曾作为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到了宋代,才开始专用于称呼梨形音箱的曲项琵琶。(www.xing528.com)

秦汉时,我国出现了两种琵琶。一种是在大约公元前214年,我国人民参考鼗鼓的形制创造出一种直柄、圆形音箱、两面蒙皮、用手弹拨的乐器,叫作弦鼗,又名琵琶。另一种是约在公元前105年,我国人民又参考了筝、筑、箜篌等乐器,创造出一种木制直柄、圆形音箱、有四根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拨的乐器,也称作琵琶,后人称它为秦琵琶。晋阮咸以善弹此乐器闻名,故又称之为阮咸,简称阮。

约在4世纪,曲项琵琶通过印度传入中国的北方。公元551年以前又传到南方。在隋唐时代大大地盛行起来,被视为当时重要弹拨乐器之一,唐大曲常以之作领奏。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吸取曲项琵琶的形式,结合秦琵琶的优点,改革成近现代直项多柱琵琶。原先外来的曲项琵琶是木质梨形音箱,曲颈、四弦、四柱(即相位、没有品位),用拨子弹奏。经改革,吸取了阮多柱、手弹等优点,发展为十四个柱,由横弹改为竖弹,由拨弹改为手弹。在形制、音域、演奏效果方面均与原先的曲项琵琶大不一样。其演奏手法中的吟、揉、推、拉手法的运用,更为适应“带腔的音”的演奏提供了条件。因此,近现代琵琶的出现可看作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