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方法:特点与经济性分析

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方法:特点与经济性分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对施工导流两类方法的特点分别作以介绍。另外,如果在水利工程枢纽中,利用永久泄水建筑物结合施工导流时,则采用此法比较经济。在施工期长的工程中和在通航河道上,当河床不允许断流时此方法是惟一可行的方法。

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方法:特点与经济性分析

施工导流的方式,大体上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河床外导流,即用围堰拦断河流,将水逼向河床以外的明渠、隧洞(涵管)等下泄;另一类是河床范围内的导流,即首先用围堰保护第一期基坑进行部分建筑物的施工,水流由被围堰束窄后的剩余河床通过,然后再围护第二期基坑进行其他建筑物的施工,这时水流就从一期工程修建好的泄水建筑物或预留的泄水道(如底孔、缺口、涵管等)下泄。第一类导流法,习惯上称为一次拦断河床法,或全段围堰法;第二类导流法,习惯上称为分期施工法,或分段围堰法。但必须指出:任何水工枢纽的施工导流方案,总是由多种泄流方式组合而成的,底孔和坝体预留缺口导流,并不只是适用于分段围堰法施工,在全段围堰法施工中的后期导流时,也常有应用。隧洞、涵管和明渠导流,同样并不一定只适用于全段围堰法导流,在分段围堰法施工中,也常有应用,同时,在平原河道河床式电站枢纽施工中,也可利用电站厂房导流。在船闸枢纽的施工过程中,也可利用船闸闸室导流。总之,由于影响导流方式的因素很复杂,必须结合各工程的具体条件,选定最优的导流方案。

下面对施工导流两类方法的特点分别作以介绍。

1.全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导流,就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一定距离的地方,用围堰一次拦段河流,使河水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泄水道下泄,待主体工程建成或接近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道封堵。

这种导流方法也有特殊情况,如在大湖泊出口处修建闸坝,有可能不用设置泄水道导流,只修筑上游围堰,将施工期间的全部来水拦蓄在湖泊中。又如在坡降很大的山区河道上,泄水道出口的水位低于基坑所在河床的高程时,也就无需再修建下游围堰了。

全段围堰法导流,一般应用在河床狭窄,流量较小的中、小河流上。在大流量河道上,只有在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不利于分段围堰法导流时,或在施工期内停航的情况下,才采用此法导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面大,河床内的建筑物能在一期围堰内建造起来。另外,如果在水利工程枢纽中,利用永久泄水建筑物结合施工导流时,则采用此法比较经济

全段围堰法导流按其泄水道的类型又分为以下两种主要方式。

(1)明渠导流。河流被拦段后,水流由河岸上的人工渠道宣泄的导流方式称为明渠导流。

对于明渠导流的要求,应是在保证明渠设计宣泄能力的同时,力求经济和安全。并注意两点:①若明渠导流不能与永久建筑物结合,在开挖明渠的同时,应考虑将来怎样封堵明渠;②要考虑明渠的挖方如何使用。一个大明渠的挖方量可以大到几百万立方米甚至上千万立方米。因此这些挖方量的使用及堆料场的布置,都应有周密的规划和布置。

(2)隧洞导流。一般在山区河流中,对河谷狭窄,山岩坚实,河水变幅较大的地区多用隧洞导流,特别在兴建高水头、当地材料坝的山区河流中,隧洞导流采用得更为普遍。由于隧洞施工相对困难,费用较高,所以应尽可能将导流洞与永久性隧洞相结合,当结合确有困难时,才考虑设置专用导流隧洞。专用的导流隧洞,在导流完毕后应立即封堵。

导流隧洞施工方法与引水隧洞施工方法一样,开挖、衬砌为主要施工工序。

2.分段围堰法

分段围堰法导流,就是用围堰将河床分期分段围起来,使河水由束窄了的河床中下泄。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河道宽阔、流量大的河流中。在施工期长的工程中和在通航河道上,当河床不允许断流时此方法是惟一可行的方法。

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划分为若干时期;分段就是用围堰将河床围成若干地段。一般情况下,分段围堰法大多分为两期两段,但在河床很宽、航运不允许中断时,也有分多期多段的。由于在同一导流分期中,建筑物可以在一段围堰中施工,也可以同时在几段围堰内施工,所以导流的分期数不一定与围堰的分段数相同。

一般情况下,总是先在第一期围堰保护下,修建泄水建筑物、船闸或需要建造期限较长的复杂建筑物,如水电厂房等,并预留底孔、缺口或梳齿以备宣泄第二期的导流流量。第二期的部分纵向围堰可以在第一期围堰保护下修建。拆除第一期围堰后修建第二期围堰进行截流,再进行二期工程施工,而河水则由第一期修建好的泄水建筑物下泄。(www.xing528.com)

3.截流工程

在施工导流中,当导流泄水建筑物(明渠、隧洞、底孔及缺口等)完建后,抓住有利时机,用围堰堰体的一部分,迅速截段河床,迫使河水改道而经预定的泄水建筑物下泄,这就是河道截流。截流不仅在导流中十分重要,而且在施工进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1)截流过程。一般的截流过程是:先从河床的一侧或两侧向河床中填筑截流戗堤,这种向水中筑堤的工作也称进占。当戗堤填筑到一定高度时,河床被束窄,形成一个流速较大的临时过水缺口,这个缺口称为龙口。封堵龙口的工作叫做合龙,也称截流,在合龙开始以前,为了防止龙口处河床或戗堤两端被高速水流冲毁,应在龙口处及戗堤端头设防冲设施予以加固,这个工作称为裹头。合龙以后,戗堤本身还是漏水的,因此在迎水面再设置防渗设施。在戗堤全线设置防渗设施的工作,叫做闭气。所以整个截流过程包括戗堤进占、裹头、合龙及闭气等四个步骤。

(2)截流方式。按所用材料的不同,截流方式通常有抛石截流、杩杈截流、木笼截流等,另外还有爆破截流或闸门截流等方式。

抛石截流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截流方式。截流时,从上方或两侧向龙口抛投截流材料。当龙口流速较小时,可采用一般的土石作为抛投材料,随着龙口前水位的升高,落差和流速相应增大,抛投体的直径和抛投强度也需相应增加,这时可采用大石块、块石串或铅石笼等。如果流速过大,还可采用大型的混凝土四面体、六面体及各种不同形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或钢构架。

(3)截流方法。截流方法大体说来有平堵和立堵两种类型。

平堵法截流,是沿龙口全线抛投截流材料,使抛投体从河底开始逐层上升,直至戗堤露出水面。一般平堵截流的投资较立堵截流约高1~2 倍。平堵截流多用于原软基河流,且架桥方便,通航影响不大的地区。

立堵法截流,是从龙口的一端向对岸或由两端向中间逐步抛筑戗堤进占,直至封堵龙口。截流材料的抛投通常采用大型自卸汽车卸料,个别巨大块体也可用起重起机吊放。立堵是从端部进占,抛投强度一般较平堵为小。但是,这种截流方法不需要架桥,设备条件限制小,施工准备工作简单。因此,立堵截流在我国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截流方法。

4.围堰工程

围堰工程的类型、施工、拆除等技术问题,见本章第三节。

5.基坑排水工程

在围堰合龙闭气后,先要进行基坑排水,然后才能进行基坑开挖、处理。在开挖基坑过程中,还要经常排除渗入基坑的渗水,以保持基坑干燥,有利施工。

基坑排水一般可分为两种:①基坑开挖前的初期排水;②基坑开挖及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经常排水。从一些大型水工建筑物的基坑来看,抽水设备能力多在3000~5000m3/s以上;中型工程基坑排水也多在600~2000m3/s左右。由于渗水的估算很难做到准确,一般都应进行必要的试抽核算工作,并适当考虑一定储备设备容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