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代运河:修渠通漕,畅通国运

隋代运河:修渠通漕,畅通国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渠通漕几乎与隋朝历史相终始,隋代先后修建广通渠、山阳渎[dú读,沟、渠的意思]、通济渠、永济渠与江南运河等几条重要运河。所以在隋立国的第四年,即动工兴修广通渠300余里以济运输。这也是隋代营建东都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隋时加以整顿连贯而成为一条江南运河的,这条河道目前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特别是常州至杭州一段,仍是江、浙两省间重要的客货水运航道。

隋代运河:修渠通漕,畅通国运

隋王朝结束了分裂数百年之久的纷扰政局,形成了南北统一的强大国家,对这个国家如何加强控制与有效管理便被提到日程上来。水运比较省力,也适于大量运输,所以隋王朝在立国之始,即重视漕运工程,以后修筑了好多条重要运渠,为以后构成全国性的水运网奠定了基础。修渠通漕几乎与隋朝历史相终始,隋代先后修建广通渠、山阳渎[dú读,沟、渠的意思]、通济渠、永济渠与江南运河等几条重要运河。

广通渠为最早兴修的一条,起自京师大兴,东到潼关附近,主要将关东粮食西运京城。关中地区古称陆海,本为丰富的粮食产地。可是那里地小人稠,常常感到粮食供不应求,并且渭河水量变化也大,往往沙深水浅难以利用。

所以在隋立国的第四年,即动工兴修广通渠300余里以济运输。不过如遇大的天灾,仍难满足需要。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关中大旱,文帝就曾就食洛阳。这也是隋代营建东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阳渎修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目的在于运兵运粮,以便渡江灭陈。这条水路主要是利用古代所开的邗沟故道,加以疏通拓展,第二年即由杨广(炀帝)挂帅,攻入建康,使南北统一。(www.xing528.com)

通济渠为炀帝即位后所修。他营建东都(洛阳)并兴建显仁宫与规模很大的西苑,又先后动用百余万民工兴修通济渠。这条渠道自西苑引谷、洛水东达黄河,又自板渚引黄河水经荥[xínɡ形]泽入汴,又引汴东南达于淮,再通过邗沟达于他所兴建的江都宫,然后入江达海。这条河是为他巡幸南方所用的,称为御河,渠旁筑有御道,沿途植柳,并置离宫40余所。这条运道的开凿曾“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资治通鉴·隋纪》),是隋代大运河中最为重要的一段。

永济渠兴修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当时发动河北男女100多万人,渠道是引沁水南达于黄河,使船舶由黄河溯沁水而上,连接淇河、卫河等天然河道及一部分新开河道,通过今河北平原,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000多里。永济渠唐代以后逐渐湮废,元代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代之而起,其中仍有部分河段利用其旧道。

江南运河是隋代所修的最后运道,自京口(今镇江市)至余杭(今杭州市)800余里。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到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还建宫苑于毗[pí皮]陵(今常州市),壮丽比于东都西苑。江南处于水网地区,《史记·河渠书》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可能是隋时加以整顿连贯而成为一条江南运河的,这条河道目前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特别是常州至杭州一段,仍是江、浙两省间重要的客货水运航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