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老店桂芳斋:糕饼加工兴旺发达,世代相传

百年老店桂芳斋:糕饼加工兴旺发达,世代相传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芳斋是万安县城晚清至民国时期有名的糕饼老店。学徒期满后,陈秋隆曾与姓胡的人合伙开糕饼店,挂牌取名“桂芳斋”。1910年,陈秋隆见自己四个儿子相继长大,且都学会了做糕饼,于是就另立门户,自家开店,这是桂芳斋由小到大开始走向兴旺发达的时期。罗遂安号商铺桂芳斋加工生产的糕饼,类别齐全,品种多样。桂芳斋生意兴隆,与其所处位置也有关系。百年老店桂芳斋,世代相传兴与衰。桂芳斋店房全被烧毁,财产被一扫而光,

百年老店桂芳斋:糕饼加工兴旺发达,世代相传

桂芳斋是万安县城晚清至民国时期有名的糕饼老店。老板陈秋隆是窑头夏坪村陈霖公第二十九世后裔。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万安县志》载:“陈霖,任庐陵太守,官吏部侍郎。”现该村“余庆堂”内还挂有“刺史霖公老先生像赞。”

陈秋隆生于1867年,在兄弟五个中排行老二,随父在乡下种地。因人多田少,家境贫困,父亲春连见老二从小聪明伶俐,又读了几年私塾,故托在县城开钱庄的窑头湖头村人彭老板介绍老二去做学徒。学徒期满后,陈秋隆曾与姓胡的人合伙开糕饼店,挂牌取名“桂芳斋”。“桂芳”二字出自陈秋隆家乡祠堂门前的一副对联,上联“景仰尧天赓复旦”,下联“观瞻舜日颂重华”,横眉“桂兰含芳”。

1910年,陈秋隆见自己四个儿子(老大新元、老二秀元、老三九元、老四万元)相继长大,且都学会了做糕饼,于是就另立门户,自家开店,这是桂芳斋由小到大开始走向兴旺发达的时期。从现遗址来看,那时场地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店面厅堂的神桌上供奉着佛像,左右对联曰“松柏老而健,芝兰清且香”。陈秋隆一生信仰佛教,每日进香祈祷菩萨保佑国泰民安、生意兴隆。店面按前店销售产品,后店作坊加工产品,即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的模式经营。作坊包括做饼房、烤饼房、油炸间、机面间、磨粉间、打臼间、柴茅间、猪栏牛马间、晒场、库房等功能间。那时人员配备比较齐,分工也比较细,陈秋隆负责店面营销;老大主管对外联系,从樟树调运枣子;老二制作糕饼;老三烤饼、磨粉。店里磨粉的磨直径有一米左右,厚度近40厘米,下层磨的周围还有一个大的盛粉的磨盘。磨的上面在屋梁上吊了一布袋麦子,袋底捆了一个竹筒插在石磨眼洞里,麦子从竹筒里一点点地流进石磨中,磨出来的粉再拿去“打箩筛”。箩筛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筛房,二是箩筛(用木板、绢筛制成呈锹状的大筛子),三是翘板。打箩筛时只要人站在翘板上,双脚左右踏动,这样便能带动筛子来回摆动,使面粉掉下筛子,退去的麦麸杂质则留在筛子上。烤饼房的灶也与众不同,长3米,宽1.5米,一边是放饼的大平锅,另一边是烧烤盖的大灶膛。做好的饼摆在平锅里(下面不烧火),再把烧红的烤盖放在平锅面上使饼被烤熟。烤饼要有一定的技术,烤得不好不是生就是烧焦了,烤得好的生熟适中,香甜可口。

罗遂安号商铺

桂芳斋加工生产的糕饼,类别齐全,品种多样。有烤饼类——茶饼月饼、麻饼、同饼、寿饼、层饼、饼干等;有油炸类——雪枣、状元红、兰花根、薄荷酥、眼镜酥、豆角酥、马口酥;有熟食类——猪肠糕、灯芯糕、花生糕、层糕、麻片、元宵;有面条类——鸡蛋面、咸水面、粗细面、刀切面、机制面(手摇面机);有酱醋类——面酱、酱芽、酱爪、酱豆、甜酸姜、甜酸藠。一位老人对我们说起了桂花饼的来历:有一年陈秋隆回家探亲,发现祠堂门前的数棵桂花树正在开花,清香扑鼻,遍地皆是。他站在树下一边观察,一边考虑,这些树年年花开花落,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将其洗净晾干,做成桂花糖放在月饼中,月饼不是既有芝麻香又有桂花香吗?何况我们的招牌就是“桂芳斋”,这何乐而不为呢?另一名牌产品是雪枣,外面上了一层雪花糖故称雪枣,它的加工生产也很讲究。一、选料精细,纯糯米无杂质,粒粒饱满,新鲜洁白;二、清水浸泡七七四十九天,浸泡时要勤换水,浸泡后捞起晾干;三、加工成糯米粉,这种粉不是磨的,而是用臼打,边打边筛粉;四、把粉做成米果,煮熟后,放在专用的石臼里,四个人用棍撬起上下翻打,打到一定程度即为芡面。

陈秋隆不仅讲究产品质量,人也忠厚老实。有一年,他进了一批麦子加工面粉,还剩底层几包未加工完,正遇上梅雨季节,这些麦子有些腐烂变质了。节日将临,生意旺季,各个乡村的糕点批发商纷纷上县进货,这时面粉又不够用,老二在樟树调运麦子的船还在途中。当时管家、掌柜、师傅们都心急如焚,最后他们避开陈秋隆私下商议,把变质的面粉掺一点到好的面粉中去做糕饼。谁知售后数日,有一天闲谈中有个人说:“陈老板,这次过节吃的月饼好像不如以前的鲜美可口啊!”陈秋隆听后心里纳闷,回店后自己亲自品尝了一下,发现味道确实有些不对。他立即召集所有员工开会,查问原因,掌柜迫不得已只好如实地说明了情况。陈秋隆一听又气又急,语重心长地说:“各位师傅,我们店里的生意好,靠的就是讲信誉,信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誉就是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你们这样做不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吗?这生意我们以后还怎么做?”还有个姓郭的顾客从良口搭便船下吉安,他赶忙上岸到桂芳斋店里买饼,谁知他付钱后,提着饼就急忙去赶船,连钱包也忘了拿。陈秋隆忙了几笔生意后,才发现柜台上有个钱包,不知谁丢的。数日后,那顾客来询问此事,陈秋隆如数奉还。那顾客感激不尽,当场就去买了一封鞭炮和一块横匾送到店里。

桂芳斋生意兴隆,与其所处位置也有关系。它地处沿江路三大码头(观澜门盐码头、五云门客码头、芙蓉门货码头)之中最大的西门码头。西门进城的正大街是全县最繁华的商业街道,靠近河流,用水方便,主要店铺都云集在此。而且楼堂馆所、城镇居民也多分布在这一块。另外离桂芳斋不远就是城隍庙、关帝庙、观音殿。城隍庙的前面还有一个戏台,一条较宽的马路就从戏台一直通向正大街。每逢庙会,演戏的、敬菩萨的、做买卖的、看戏的,应有尽有,人山人海,热闹非凡。(www.xing528.com)

西门为全县六门之首,既是最大的门,也是管事的门。城门更宽更高,双道门关闭。前一道是装闸板,两边由人在城墙上用滚筒手摇升降。后一道是用厚木条贯起来的两扇大门,开关时要几个人才能推动,城门上还建有一座八角楼亭,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游客,都喜欢登西门城楼观赏风景

据族谱记载,他为家乡创祠兴祭、合邑公建、办学助教、修桥补路、开渠挖塘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同时,对家乡来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亲疏厚薄,他都热情相待,安排膳宿。他们回家时,他还给每人送上两封饼作为礼品

1939年,陈秋隆不幸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二。据传,当时丧事办得特别隆重,送葬的队伍从北门桥一直拖到西门口,这在县城还是较少见的。

百年老店桂芳斋,世代相传兴与衰。赣水淘沙浪作花,留下真情在人间。1945年,日本侵略军两次窜扰万安,大肆抢掠财物,放火烧毁万安县城。桂芳斋店房全被烧毁,财产被一扫而光,万安桂芳斋从此泯没。

(陈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