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300年的科举制度:学习的最佳战场

1300年的科举制度:学习的最佳战场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实行始于隋大业三年。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局面后,开启了有史以来官吏选拔制度的革命——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诞生直到1905年被正式废止,走过了近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在官吏选拔中彻底排除了血缘或关系等因素,是单纯靠才能选拔人才的方式。张希清教授精通宋朝的历史,是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专家。也就是说,科举制度是隋代为了牵制高门权贵的势力而实行的制度。

1300年的科举制度:学习的最佳战场

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实行始于隋大业三年(607年)。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局面后,开启了有史以来官吏选拔制度的革命——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诞生直到1905年被正式废止,走过了近1300年的历史。这一制度还被引入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以及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

科举制度在官吏选拔中彻底排除了血缘或关系等因素,是单纯靠才能选拔人才的方式。人人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一套响应了当时所有人的呼声而实行的制度。

我们找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向他了解了科举制度的详细内容。张希清教授精通宋朝的历史,是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专家。

张希清认为:“隋代之所以会抛弃以前的选拔官吏制度而实行科举制度,是因为隋代想要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王朝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不按照血缘或者关系选拔人才,而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人才。”也就是说,科举制度是隋代为了牵制高门权贵的势力而实行的制度。

隋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由于没有出身、地位和财产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试者。据历史文献记载,年龄最小的应试者年仅十三岁,而年龄最大的已超百岁,可想而知有多少人竞争了。

张希清说:“由于应试者数不胜数,而能够合格的人数却是有限的,所以科举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举个例子,宋代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最后一关是由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应试者通过这一考试的比例只有1%。实际上,科考成功的比例比这一数据还要低很多。换句话说,科举考试比现在我们的大学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难得多。”

据史料记载,宋代科举考试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解试,应试者通过的比例只有0.2%~0.3%。第二个阶段为省试,应试者能够通过的比例是1%~2%。最后一个阶段是殿试,应试成功的人数只占5%~6%。再加上考试本身的难度也非常高,所以科举考试给无数的应试者带来了无尽的失败与挫折。

科举考试中一次性通过所有考试,也就是“连中三元”的只有十七人。那么,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呢?让我们通过宋代的科举考试了解一下。

宋代科举考试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总共有四次考试:第一个阶段是解试,在地方县衙考试。第二个阶段是省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地点是在京城。第三个阶段的复试和殿试也在京城举行,由皇帝亲自主考。(www.xing528.com)

解试、省试、复试和殿试这三个阶段的四次考试,每次都会淘汰95%左右的应试者。其中解试和殿试,是从太阳升起时开始一直考到太阳落山。这看起来会很吃力,但是不太会影响应试者的发挥。而省试和复试,每个阶段都会考三次,每次都要考三天,总共要考九天。

我们制作组来到了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一的江南贡院,体验了当时的科举考试是多么艰苦。位于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个科举考场,到1918年时考场的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了,现在有一部分是按照当时实物的大小进行复原的。

刚来到江南贡院,我们还以为这里是监狱,因为考场周围全是高高的围墙。围墙里面隔开了四方形房间,以蜂窝的形式密集排列的长排建筑有数十座。在实行科举考试的那个年代,有的考场面积可达三十万平方米,一个个小房间林立在道路两旁。

我们看过江南贡院的复原图和照片之后,推测出当时科举考试考场的规模,大得令人震惊;而考试的房间却又小得可怕,应试者就像犯人一样,住进一个成人都无法伸直腿睡觉的狭小空间里,进行三次每次都需要三天的考试。江南贡院里这种小房间达两万多个,也就是说,在这里一次就有两万多人同时参加考试。

科举考试不仅过程异常辛苦,题目也非常难。据张希清介绍,明代以后,想要成功地通过科举考试,就需要熟读包含儒家经典和历史内容的“四书五经”。除了最基本的学习之外,还要阅读参考书。“四书五经”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学习量了。

明清时期的应试者要写“八股文”,即按照非常严格的规则,结合“四书五经”的内容写文章。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这八个部分组成,还有非常固定的形式,比如文章的字数、形式,还不能使用某些特定的词语。

另外,直到清代,诗的形式都要按照标准的“试帖诗”的形式创作,每行规定为五个字,总共十六行,最后一行还要赞美皇帝或者时代的稳定与繁荣……总之,要按照无数的规则应试。

由于科举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康熙年间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等介绍考试技术的教材大受欢迎。这本书里着重讲述按照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规则,如何使用词语、句子,甚至是完整的段落相互连接的方法。

科举考试不仅要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还要考公文书的拟定和与国家政策相关的内容,可以说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就是“登龙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