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类10分钟精通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类10分钟精通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者可以共同存在,相互影响。学生为了避免自尊受到威胁而努力学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类10分钟精通

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简:13湖北)

(1)内部动机:人们由学习本身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名:12湖北,17湖南)

(2)外部动机: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学习者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教师等。(名:12湖北)

二者可以共同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外部动机使用不当会削弱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外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

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含义:个体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特点:认知内驱力并非天生,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认知内驱力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但个体的好奇心,最初只是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需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

评价: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了追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2)自我提高内驱力

含义: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

特点:自我提高内驱力从儿童入学开始显得日益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并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评价: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因而是一种外部动机。学生为了避免自尊受到威胁而努力学习。

(3)附属内驱力

含义:个体为了获得和保持他人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也是一种外部动机。(www.xing528.com)

特点:附属内驱力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他人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从他人的赞许中获得了一种满足感;第三,学生享受到他人的赞许,并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的标准和期望。

评价:附属内驱力是学生的另一种重要的外部动机,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凯程提示: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就是奥苏伯尔的动机理论。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人动机与情境动机

(1)个人动机:是与个体自身的需求、信念价值观以及性格特征(自主需求、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和归因风格等)密切相关的动机。它比较稳定、持久,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始终乃至毕生,广泛存在于对各学科、课题和学习活动之中。

(2)情境动机:是与情境因素(外在刺激的吸引力、奖励和评价等)密切相关的动机。它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往往表现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

4.根据学习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1)主导性动机:对学习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动机。

(2)辅助性动机:对学习行为起辅助作用的动机。

5.根据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远近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2)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也就是说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

6.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的、低级的学习动机

助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