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及解析: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及解析:教育心理学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数学模型来简明地表达,揭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一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和检验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在动机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扫码回复“期望价值”听讲解助记2.成败归因理论★★★★★ 20min搞定代表人物:海德、罗特、韦纳。我们主要学习韦纳的理论观点。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及解析:教育心理学

1.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20min搞定(名:10+学校;简:13湖南,20青岛;论:21江苏师大)

(1)代表人物:阿特金森。

(2)含义:指追求卓越、获得成功的动机。他认为个体趋向的成就动机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

①成就需要(M):个体稳定地追求成绩的倾向。

②期望水平(P):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③诱因价值( I ):个体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

(3)两种动机分类:阿特金森认为,人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倾向,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①力求成功者: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阿特金森经计算认为,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②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任务。

(4)应用

①对于力求成功者:教师要给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营造竞争的学习环境,并且给予较严格的分数评定。

②对于避免失败者:教师要发挥表扬、激励的作用,营造竞争性较弱的环境,给予较为宽松的评分。

③教师需要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5)评价

优点:成就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用数学模型来简明地表达,揭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一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和检验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在动机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缺点:成就动机的理论模型还不够完善,如过分重视内部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外部因素的作用,成就动机与整个人格特征的关系尚缺乏充分的研究等。

扫码回复“期望价值”听讲解

助记

2.成败归因理论★★★★★ 20min搞定(名:19宁夏;简:5+学校;论:10+学校)

(1)代表人物:海德、罗特、韦纳。

①海德: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②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对结果的归因分为内控点和外控点。

③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我们主要学习韦纳的理论观点。

(2)含义: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3)韦纳的归因分类与解释(如下图表示)

韦纳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

①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②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其中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是四个最主要的归因。

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③归因与动机解释:韦纳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其行为、期望和情感。

a.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把失败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

b.把成功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气愤和敌意。

c.把成功归结为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把失败归结为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d.把成功归结为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结为不稳定因素,会感到生气。

e.把成功归结为可控因素,学习的信心会提升;把失败归结为可控因素,学生会很内疚,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失败现状。

f.把成功归结为不可控因素,学生的信心会下降;把失败归结为不可控因素,学生的心情是沮丧的,甚至是绝望的。

助记

(4)成败归因的影响因素

①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个体根据别人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比如,班上大部分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外部归因(如老师判卷松);少数人得高分,则产生内部归因(如能力强、刻苦)。

②先前的观念: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如果努力做事后来成功了,则易归因为稳定因素(如能力强);经过努力还是失败了,则易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佳)。

③自我知觉: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自认为有能力者,易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强,将失败归因为老师的不公、偏见。

④其他:教师或权威人物对学生行为的期待、奖惩,学生的性格类型,教育训练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归因。

(5)教育应用

①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a.韦纳倾向于引导学生进行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维度的归因。

b.归因于努力相比归因于能力,无论成败,都会引发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体验到鼓励。

c.在付出同样的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d.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正确归因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概念的方式之一。

③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但不能一切均归因于努力。如学生已经很努力但还是没有成功时,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原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

(6)评价

优点:

①成败归因理论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的重要发展,该理论阐明了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

②韦纳把成败的原因归纳为三个维度,具有高度概括性。

③研究结论既有科学性,又有实践价值,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缺点:

①人对行为结果的归因是复杂多样的,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是否能完全解释人类的归因尚待验证。按照哪些维度对归因进行分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②在可控性上,努力程度是否完全可控,其他因素是否就完全不可控,也有争议。因此,对各种原因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都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且不同原因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并不能截然相对。

经典真题

▲名词解释

成就动机理论(10天津师大,11西华师大,12首师大,13苏州,15、19陕西,17山东师大、湖南,18信阳师范学院,19湖南师大、浙江师大,21湖南师大)

▲简答题

1.简述成就动机理论。(10天津师大,11西华师大,13杭州师大,13、17湖南,17山东师大,18信阳师范学院,19湖南师大、浙江师大,20青岛)

2.不同的归因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20华中师大)

3.简述归因理论及其对学习动力培养的作用。(20山东师大)

4.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10四川师大,11、12东北师大,20山东师大、山西师大、华中师大、新疆师大,21青海师大)(www.xing528.com)

▲论述题

1.论述成败归因理论。(10四川师大,11、12、15、18东北师大,12上海师大,12、19北师大,14河北,15江苏师大,15、18东北,16青岛,17宁波,18合肥师范学院,19重庆师大、西北师大、中央民族、宁夏,21宁波)

2.论述期望—价值理论。(21江苏师大)

3.自我效能感理论★★★★★15min搞定(名:35+学校;简:5+学校)

(1)代表人物:班杜拉。

(2)含义: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观点: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天因素的影响。

①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

②期望除了结果期望外,还包括效能期望。

a.结果期望: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是传统的期望。

b.效能期望:人对自己能否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我行为能力的推测。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简:5+学校)

①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②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的间接经验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他人的建议、劝告和解释以及对自我的引导也有助于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这种方法的效果不持久。

④情绪唤醒。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如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个体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扫码回复“自我效能”听讲解

助记 只提言情——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

(5)自我效能感对教育的启示

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人倾向于选择并做完自认为能胜任的工作,而回避自认为不能胜任的工作。

②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者有信心克服困难,更加努力;自我效能感低者则信心不足,甚至放弃努力。

③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者表现自如;自我效能感低者则缩手缩脚。

④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者能够承受压力,情绪饱满、轻松;自我效能感低者则感到紧张、焦虑。

(6)评价

优点:

①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是动机理论的又一大进步。

②该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帮助很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行动中的努力和坚持性。

缺点:该理论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凯程提示:请考生认真归纳总结,在教育学的五门科目中,班杜拉出现了几次?他的理论有哪些?

①教育学原理:德育理论——社会观察学习模式。

②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③教育心理学: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动机理论。

经典真题

▲名词解释

自我效能感(10南京师大,10、13、15扬州,11、12天津师大,11、16西北师大,12四川师大、中山,12、16鲁东,13、14、15、18山西师大,14淮北师大,14、15华东师大,14、17浙江师大,14、17、18福建师大,15辽宁师大、东北师大、中国海洋,16山东师大、曲阜师大、闽南师大、湖南师大、湖南、宁波,17沈阳师大,17、18北师大、渤海,17、19、20重庆师大,18新疆师大、中央民族、聊城,19华南师大、青海师大、内蒙古师大、山西、河北,20江苏师大、西安外国语,21首师大)

▲简答题

1.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2河南师大、山东师大,15福建师大,17东北师大,20西北师大,21福建师大)

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有哪些?(15河南师大)

3.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10浙江师大,13辽宁师大,15内蒙古师大,19山东师大,20西北师大)

4.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来源。(14青岛) 5.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功能。(17宁夏)

▲论述题 结合实际论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途径。(17安徽师大)

4.自我价值理论★★★★★ 20min搞定(论:19沈阳师大)

(1)代表人物:科温顿。

(2)含义:自我价值指认为自己是优秀、有能力的个体的一种信念。接纳自我是人的最优先追求,而接纳自我的前提是自我价值。一旦自我价值受到威胁,人将竭力维护和防御,以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从而接纳自我。

(3)分类

自我价值理论根据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的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个独立的维度,将学生组合出四种类型,分别对应建立自我价值的四种动机倾向。

①高趋低避型。这类学生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卷入水平。他们通过不断地刻苦努力来发展自我,通常表现得自信、机智,被称为“乐观主义者”“成功定向者”“掌握定向者”。

②高趋高避型。这类学生同时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对失败的恐惧。他们对某一项任务具有既追求又排斥的矛盾情绪,追求成功同时又要掩饰自己的努力,就会出现一种“隐讳努力”的现象,被称为“过度努力者”。

③低趋高避型。这类学生更看重逃避失败而非期望成功。他们并不一定存在学习问题,只是对课程的兴趣不高,看起来懒散,不爱学习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对失败的强烈恐惧,被称为“逃避失败者”。

④低趋低避型。这类学生不奢望成功,对失败也没有羞耻和恐惧感,他们对成功表现得漠不关心,不接受任何有关能力的挑战,被称为“失败接受者”。

(4)教育应用

①把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视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②可以合理解释教育过程中的很多现象。如对学生努力的态度、学习动机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学习任务的选择、目标的选择、考试的抱怨等现象的解释。

③教师要合理设置任务,采用相应的措施。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将学习视为集体的共同活动,将学习成绩的提高视为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非个人能力的体现。

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产生内在动机,形成成功定向。

(5)评价

优点:自我价值理论有很强的教育实践价值。它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也解释了很多现实的教育现象。

缺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从总体上看,它仅仅是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的补充。

助记

动机理论总结表

经典真题

▲简答题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0东北师大)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活动的启示。(19沈阳师大)

2.试阐释四种学习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4重庆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