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山西城垣高度及地域差异的统计与分析

明代山西城垣高度及地域差异的统计与分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垣高度是城市防御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明代的山西,几乎所有城池都曾得到加高和加厚。北部、中部城池的高度高于南部,而南部城池中,东南部的又普遍高于西南部,地域差别比较显著。[42] [9]227 经统计明代山西城池的城垣尺寸表5,可见城垣高度与戚继光所述相符,底厚尺寸多在三丈至四丈之间,等于或略小于城高,顶阔则多在一丈五尺至两丈之间。虽然城垣在高度上达到了戚继光的要求,但在厚度上尚有差距。

明代山西城垣高度及地域差异的统计与分析

城垣高度是城市防御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明代的山西,几乎所有城池都曾得到加高和加厚。万历间(1573—1620)伴随着大量砖甃工程的展开,很多城垣得到了最后一次加高,其高度也就固定下来。

同城周较为紧密地联系于城市的等级规模截然不同,城垣高度的分布与城市等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是凸显出各自的地域特征,多是同样高度的城垣相连而布。北部、中部城池的高度高于南部,而南部城池中,东南部的又普遍高于西南部,地域差别比较显著。改变了分级标准后,可见绝大多数城垣的高度都集中在三丈至四丈之间,除零星城池超过了这个高度外,高度低于三丈的城池则集中在晋西南地区,这与该区城池至明末仍为土城有关12

(www.xing528.com)

12 城垣高度分布

关于筑城之制,以高四丈之城为例,《营造法式[41] [40]中城之尺寸为高四丈,底厚六丈,顶阔四丈;戚继光的说法则是城之尺寸为高四丈,底厚六丈,顶阔二丈五尺至三丈五尺。[42] [9]227 经统计明代山西城池的城垣尺寸表5,可见城垣高度与戚继光所述相符,底厚尺寸多在三丈至四丈之间,等于或略小于城高,顶阔则多在一丈五尺至两丈之间。城墙的收分变化较大,砖墙更为陡立13。虽然城垣在高度上达到了戚继光的要求,但在厚度上尚有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