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人类学读本:对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的解读

旅游人类学读本:对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的解读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被看作是依赖于社会物质基础的上层建筑,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旅游会有那么多的不同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唯物主义论者过于强调物质基础的决定作用,却忽视了上层建筑对物质基础还有一定的反作用。因此,旅游即使被看作是一种上层建筑,那它也是跟科学、艺术、宗教等有所不同的、特殊的“上层建筑”。

旅游人类学读本:对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的解读

将旅游看作是上层建筑,体现了这样一种内在逻辑: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归属于休闲的范畴,而休闲又跟经济基础有着密切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既然休闲属于上层建筑,那它就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而旅游也当如此。

将旅游看作是一种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基于旅游客源地的视角,它可以回答人们为什么要旅游,以及为什么会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这是以下两个视角,即“从旅游目的地的涵化与文化变迁看旅游”“从旅游者的个人经历转换与体验看旅游”所难以回答的。纳什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提出“将旅游看作是一种上层建筑”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又来自新进化论者马歇尔·萨林斯,是由萨林斯最先提出来的,萨林斯认为休闲是“与经济动态适应的上层建筑对应物”。“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的观点或视角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存在决定意识”的思想,而文化唯物主义论者马尔文·哈里斯与戈德利尔则从一种更为宽泛的唯物观点来看待社会,他们认为,像人口、技术、经济、环境等物质基础,最终决定了人类的其他活动。据此可以推断,旅游正是在这些物质基础上所产生的人类活动。旅游被看作是依赖于社会物质基础的上层建筑,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旅游会有那么多的不同形式。

休闲研究者纽林格为了回答不同社会基础与旅游上层建筑的连接过程是怎样的,还将这一过程分为“满溢效应”与“弥补效应”两种类型,两者都可以用来解释旅游是如何产生的,并且将其原因指向了旅游客源地,即旅游生成社会。“满溢效应”的观点认为,现代生活的表面现象满溢到了旅游者的旅游之中,旅游是人们在家里生活的一种延伸,如果某人原本就是独处的人,那他也会选择独自旅游的方式;而“弥补效应”的观点认为,旅游者通过旅游来弥补现代生活中缺失了的东西,他会选择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旅游方式。还有研究者从真实与真实性的视角进行研究,比如麦肯奈尔指出,现代中产阶级正是通过在旅游中寻找真实来对抗他们在家中的异化;而科恩指出,这种对真实性的追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居住的社会条件的异化程度。(www.xing528.com)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唯物主义论者过于强调物质基础的决定作用,却忽视了上层建筑对物质基础还有一定的反作用。尽管旅游可能会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旅游往往只是被当作一个因变量。而且研究者认为,旅游者不仅要受旅游客源地的“推力”的影响,也要受旅游目的地的“拉力”的影响。旅游是一种现代人行为的社会外溢出,其反作用更多地施加于自身社会之外。因此,旅游即使被看作是一种上层建筑,那它也是跟科学艺术宗教等有所不同的、特殊的“上层建筑”。旅游客源地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可不只是旅游模式,也还会不同程度地决定着旅游需要、旅游行为与旅游体验等其他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