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南: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南: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体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这些数据和形势反映出当下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对加强体育教育需求的迫切,以及更多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的体育教学改革举措的推进对提升大学生体质的重大意义。高校要通过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帮助大学生提高体质,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南: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课程改革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体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但是由于各地区各学校注重升学率,而长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措施,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显著。

有一项研究显示,2018年时我国的近视患者已达6亿人,其中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八成,各阶段学生整体的近视率已达到53.6%,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是世界第一。按照这一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末我国的近视患者会达7亿人,即将超过全国总人数的50%。这一数据不但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完全相悖,还与实现国家人口素质提高,满足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才需求供给存在很大差距。这些数据和形势反映出当下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对加强体育教育需求的迫切,以及更多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的体育教学改革举措的推进对提升大学生体质的重大意义。这使我们看到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优化,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是培养符合各项需要的人才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进一步确保“两个一百年”目标如期实现。

(二)增加高素质大学生供给的手段

当前,我国存在社会需求与高素质综合人才数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国家发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明确指出,要在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时有关学者指出,高等教育将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而与之相对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庞大数量与优秀综合性人才不足的鲜明对比。这个“不足”表现在数量上,就是每年毕业的各类专业的大学生总数多,但有较好的身体素质的人才总数不足;表现在结构上,则是指满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求、身心素质优良的大学生还不够多。(www.xing528.com)

进入新时代以后,社会各界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师生也希望教育课程改革创新能延伸到体育教育学科项目上。毕竟原有的体育教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需求。为了满足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需要将我国大学生的优势从数量转变为高素质。需要高校从加强自身教学研究工作出发,提高体育的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地将体育教育改革的潜力发挥出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完善高素质大学生培养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其核心是突破观念限制,完全学分制倡导的自主个性教育观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把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体育专业教学发展受制于体制、机制不合理。因此对组织领导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是解决体育教学各类矛盾的重要方式,相关政策制度的调整与改革也是为培养完善的机制创造环境,有利于高校实现体育教学优化。

此外,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要使大学生做到全面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高校要通过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帮助大学生提高体质,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