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南:提供健康教育,实现最佳健康状态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南:提供健康教育,实现最佳健康状态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健康教育的含义早在195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健康教育有这样的认识:“健康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关系到人们的认知、行为和态度的改变。一般来说,健康教育致力于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使身体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1972年以后连续15年,芬兰北卡勒林地区针对当地居民患高血压、冠心病高发率的情况,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计划,用以减少居民行为的危险因素,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南:提供健康教育,实现最佳健康状态

(一)健康教育的含义

早在195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对健康教育有这样的认识:“健康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关系到人们的认知、行为和态度的改变。一般来说,健康教育致力于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使身体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了解特定群体和他们的行为上,引导和鼓励人们养成并自觉保持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理智而有效地运用现有的保健措施,进行促进个人和集体健康的活动或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曾任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教育处前处长的A.沃勒菲(A.Moaref)对健康教育的观点是:每个人都应为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达到健康状态做出努力,并能够对在什么时间寻求怎样的帮助有足够的认识。

本书所讲的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健康为目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和使用教育领域的系列手段,增进人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激发人们自主地改变不好的行为,进一步削弱或消减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形成重视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主要发展对象。

(二)健康教育的特点

从前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具备的三个特点:

(1)以预防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增进健康为教育宗旨,强调个体进行自我保健;

(2)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养成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通过教育达到“知识—信念—行为”这一过程的转化;

(3)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它不仅需要计划,还需要后续记录执行过程以便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个体或群体对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里尤其重要的是对不健康行为方面的改变。诚然,改变个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一个既艰巨又复杂的过程,许多不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它可能受文化背景、社会规范、社会习俗、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市场供应、卫生环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也不是个人意志想改变就能立刻改变的。因此,要改变个人行为还应当增加利于健康的因素或条件,如获得充足的资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科学的社区领导和个体习得的自助技能等。此外,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使他们自发地做出改善他们健康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强硬地逼迫他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所以健康教育应当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和使用教育领域的系列手段,有了这些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目前,有不少人仍会把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混为一体,其实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卫生知识宣传毫无疑问对个体和群体掌握一定的自我保健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当大众做健康的选择时,还需要得到相关的经济环境方面、物质方面、政策方面、社会条件方面的有力支持。否则,即便个体掌握了一定的卫生服务知识,也很难改变其不健康行为。因此,单纯传播和宣传卫生知识只能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无法等同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需的、更加全面的知识、技能和服务,以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做出行为和方式的改变。

(三)健康指标

健康指标是衡量个体健康水平、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措施及其效果的依据。

个人健康评价指标包括形态方面(身高、胸围、体重、肩宽等)、身体素质方面(耐力、速度、力量、协调、柔韧、灵敏等)、生理方面(心率肺活量、呼吸频率等)、心理方面(人格品质、个性倾向、个性特征等)、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人际关系、疾病状况等。

(四)健康教育的意义

1.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健康的重要战略

(1)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www.xing528.com)

虽然说有了健康不代表就拥有了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健康是人类排在第一位的财富。

(2)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受疾病谱变化、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传染性疾病可以采用医药与疫苗等手段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如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采用接种牛痘的技术预防致死率较高的天花获得了成功,这一技术后来在许多国家推广开来,到了现在天花、小儿麻痹症等已经可以轻松治愈了。

影响现代人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相关的健康理念也在进步。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肠道慢性疾病等,主要是受心理因素、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要从依靠医生逐渐过渡到依赖自己。

简而言之,健康的发展趋势是自我保健。这样一来,如果保健还停留在以往“防病治病”的水平上,那么想要达到人人健康的目标就不太可能了,毕竟防病治病的主要对象是直接受疾病威胁的少数人。只有通过对整个群体进行终身的健康教育,以“健康第一”为口号,提高每个个体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相关技能,才能达到提升整个群体健康素质的目的。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不断提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健康教育是投入少、产出多的保健措施

国外健康教育的实践表明健康教育是投入少、产出多的保健措施,这一结果对我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受国情影响,其对我国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

国外的研究成果涉及两个数据,这里简要介绍一下:①“10∶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报道称,如果健康教育能够使男性公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过量饮酒、不吸烟、保持合理饮食,其人均寿命将得以延长近10年。而现实是仅依靠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即便是投入的资金数以千亿计,也难以使其全民人均寿命延长1年。②“15年”。1972年以后连续15年,芬兰北卡勒林地区针对当地居民患高血压、冠心病高发率的情况,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计划,用以减少居民行为的危险因素,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现实情况是,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反比的是,15年后的吸烟人数与之前比下降了28%,血清胆固醇方面疾病的患病人数与之前比下降了11%、冠心病死亡率与之前比下降了28%。

3.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关键途径

学生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健康观念方面存在大学生对健康的理解不够透彻全面,自我保健意识较为淡薄的问题。

(2)在躯体健康方面存在两个问题:①相比而言,大学生体质较好,表现在生病少、康复快;②欠缺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引起慢性疾病的观念和相关知识,良好行为不够多。

(3)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大学生最主要、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个体需要的发展不平衡;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因生活环境与角色任务的改变而产生的压力、矛盾;因各种冲突而造成的心理卫生问题。

(4)在社会健康方面,能够做到“适应”与“创造”(如何发现并发展个性、发挥个体社会功能、创造人生价值)协同共进,为当下与未来能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打下基础,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相对性的特点。

总体而言,想要应对好以上这些问题,最直接且较关键的解决途径就是推动健康教育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