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慎应对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审慎应对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短视频又是新生事物,对于它的研究刚刚起步,孩子特别喜欢看短视频算不算沉迷,其实都有待于界定。面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我们首先要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少一点指责。

审慎应对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2019年6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实事求是地说,即时性很强的短视频,内容传播具有瞬间的爆发力,既满足了很多青少年的好奇心,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不到几秒钟,亮点就会出现。一些短视频App往往具有非常顺畅的用户体验,上下一划,就能切换内容,此外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因此,短视频能够得到青少年的青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需要澄清的是,“沉迷”不等于“网瘾”。“沉迷”介于正常使用和成瘾之间,目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对于“网瘾”,中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都有较为明确的标准,比如一天非工作学习需要上网4个小时以上,不上网就会特别烦躁等。短视频又是新生事物,对于它的研究刚刚起步,孩子特别喜欢看短视频算不算沉迷,其实都有待于界定。

面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我们首先要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少一点指责。家长和老师不能简单地对孩子看短视频进行标签化处理,轻易地为他们扣上网络成瘾的帽子。否则,既会给孩子的管理造成逆反性障碍,也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反而使孩子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出现反向效果,不免因小失大。(www.xing528.com)

面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现象,我们在反思之余,还要对孩子多一分关心。教师和家长要建立起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多多了解他们。尤其是家长,要尽力和孩子形成亲密的亲子互动关系,让孩子的烦恼有地方倾诉,无须通过网络的虚拟人际关系来化解苦闷。家长还要多换位思考,体会孩子的情感渴望,尽量多花时间陪同孩子,一起游玩,一起运动,一起看电影,一起做家务,等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里就能够享受到足够的幸福感,也就不会太在意在短视频平台上寻找快乐了。

同时,家长是孩子的行为示范者,家长如果真的是关心自己的孩子,还要尽力做一个“家庭好老师”。一个整天刷手机的家长,与一个热爱读书的家长相比,他们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家长自己如果使用手机过度,沉迷于短视频,孩子很难不受到蛊惑,而且也很难心服口服地接受家长的批评教育。因此,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远离手机,多读书看报,开展纸质阅读,或者是利用电脑处理工作,都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敬业的榜样,这种示范效应是最大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关心。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关心孩子、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交流方式,要多对等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少使用否定性和禁止性的词语,更不能一味地“严格”要求与指正,这也是多给孩子创造愉快生活氛围,引导他们远离网络、远离短视频的一种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