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寄宿制学习:解除孩子成长之阻

寄宿制学习:解除孩子成长之阻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关键时期,“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都会成为家长和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在寄宿制学校里,孩子确实也可以自己学会做好这些事情,但是因为不是在家庭氛围中学习这些内容,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就会淡化。

寄宿制学习:解除孩子成长之阻

每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关键时期,“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都会成为家长和教育界热议的话题。2019年4月,杭州《钱江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城提供住宿条件的学校几乎全部为民办中小学,超过6成的民办初中提供住宿;近3成民办小学提供住宿。特别是近三年新办的民办中小学,大部分能提供住宿。

因为收费高,经济上有实力,民办中小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住宿条件,可以满足有寄宿愿望家长的需求。但是,有住宿条件不等于说就一定要安排孩子去学校寄宿,低龄阶段的孩子参加寄宿学习还应该慎重。

入读民办小学的孩子年龄一般都是在6~12岁。按照教育专家的说法,这个年龄段期是孩子行为模式养成的关键期,生命能量主要建立在亲情之上,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离开父母,会造成亲情支持上的缺失;到了12岁之后,这种缺失是无法弥补的。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他们就会缺乏父母的照料,缺乏亲情的陪伴,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缺乏安全感,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为,无论是老师的关心还是同学的友爱,都无法取代父母的重要位置。

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在家里,在父母亲的引导和监督下,孩子能够按时起床、睡觉,做好个人卫生,自己穿衣吃饭,这是父母的职责,也是他们成长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寄宿制学校里,孩子确实也可以自己学会做好这些事情,但是因为不是在家庭氛围中学习这些内容,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就会淡化。这会消解他们将来对于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不利于他们未来很好地组建和经营自己的家庭。(www.xing528.com)

其次,在最需要父母的时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尽管这些寄宿的孩子在学校严格的管理下,成绩也许会很好,会有很好的升学成果,但是,一旦他们自己将来做了父母,就会尝到苦果。因为缺乏了和父母的交流,也就缺乏了学习做父母的机会,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陪伴孩子。家庭教育的承袭关系就会中断,整个教育体系都会受到牵连。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二胎出现,出于减轻管理孩子压力的考虑,很多二胎家庭选择了将未到独立年龄的大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专心致志地抚养较小的孩子。这种做法,表面上看,好像是降低了管理孩子的精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其代价将会很沉重。一方面,相处的时间太少,导致了孩子之间关系的生疏,不利于融洽家庭关系的养成;另一方面,本来可以利用大孩子当哥哥姐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但是把他们送到寄宿制学校,这种机会也就失去了。

笔者建议,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把低龄阶段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亲情陪伴,最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担当能力的时期,送到寄宿制学校学习。虽然陪伴孩子会辛苦一点,但是其回报会很可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