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抑制私邪,安于本分-张其成讲易经

抑制私邪,安于本分-张其成讲易经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艮卦是《易经》的第五十二卦,在震卦之后。艮卦所说的“止”,是要止于合适的处所、时位。“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按照这个卦象,思考的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本位,这也是止的一个意思,就是止于本分、止于正道。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这时候又往上了,从腰到上身,上身要停止运动,同时还预示着我们的上身不要被各种邪欲和污染沾染,也就是抑制私欲,安守本分,这样就没有灾祸。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抑制私邪,安于本分-张其成讲易经

艮卦是《易经》的第五十二卦,在震卦之后。震卦是打雷,艮卦是一座山,艮卦的卦象跟震卦刚好相反,震卦颠倒过来就是艮卦。艮卦也是一个纯卦,下卦是艮卦,上卦还是艮卦,也就是下面是一座山,上面还是一座山。山是什么意思呢?打雷是动,山是稳定的、静止的、终止的,所以艮卦主要讲怎样终止欲望。

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古“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中,《连山易》的第一卦是艮卦,《归藏易》的第一卦是坤卦,《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这三部《易经》代表了三大思想,深深影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大家:《周易》以乾卦为首,以阳刚为主,主要影响了儒家;《归藏易》以坤卦为首,以阴柔为主,主要影响了道家;《连山易》以艮卦为首,是指要静止,要像山一样稳定,我认为它主要影响了墨家

艮卦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除了墨家,儒家、道家、中国化的佛家也都非常重视艮卦的意思——止。儒家讲要“止于至善”,要“知止而后有定”;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中国化的佛家,比如天台宗有个“止观法门”。唐代著名佛学学者李通玄说过,用一个字来概括《华严经》就是“止”,叫“故止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止在一个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艮卦从山引申到止,止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的境界。这里“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停止,主要是制止邪欲、妄动;另一个是达到,比如止于正道、止于本分,就像《大学》里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要达到至高至善的境界。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其背”,要制止自己的后背。这里为什么说一开始要停止在后背,而不是停止在胸、手或者脚呢?因为“背”有背离的意思,同时又有制止的意思,这里是说人应该与邪欲彻底背离。“不获其身”,不要让它沾在自己的身体上,就是说不要让私欲沾上自己的身体。为什么“行其庭,不见其人”,行走在有人的庭院里面,但是又没有见到那个人?就是因为相背离了。实际上这里说看不见那个人是指看不见邪欲。为什么呢?因为制止住了,所以“无咎”,没有灾祸。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艮卦就是静止、停止、制止。应该静止的时候就要静止,应该前进的时候就要前进。无论是动还是静,都不要失去应有的时位,这样它的前途就是光明的。艮卦所说的“止”,是要止于合适的处所、时位。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上下都是敌对的,而不是互相交合的。因为艮卦的下卦和上卦都是艮卦,所以相对应的爻位全是不相应的,比如第一爻和第四爻都是阴爻,第二爻和第五爻都是阴爻,第三爻和第六爻都是阳爻,所以这样就不相应了,不相交往。“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因此不要让私欲沾到自己的身上,好比走在庭院里面,是两两相背,看不到那个人,就是看不到邪欲,结果怎么样呢?“无咎也”,没有灾祸,因为邪恶、邪欲被抑制住了。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兼山,艮”,两座山重叠,下面一座山,上面一座山,构成了艮卦之象。“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按照这个卦象,思考的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本位,这也是止的一个意思,就是止于本分、止于正道。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艮卦的六根爻都是围绕“止”来阐释的,从下到上,讲了止的六个阶段。“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停止脚趾的运动,没有灾祸,有利于守持正道。

因为初六爻是刚刚开始,是阴爻居开始的位置,所以这时要静止。“艮其趾”,就是从脚趾开始。我们前面好几个卦都讲到了,一般如果第一根爻说人体,对应的就是脚趾,如咸卦一开始就“咸其趾”,从脚趾开始感应。这里也一样,“艮其趾”,如果脚趾一开始的时候就停止住了,就不会走邪路。

脚趾停住了,才不会失去这个正道。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腓”是小腿肚子,这里是指停止腿的运动,不要跟随上级一起行动,否则会导致心中不畅快。

“不拯其随”,不要随着上面动。上面指什么呢?是九三爻。因为六二爻是第二根爻,又中又正,符合中正之道,所以要静止住,不要跟随着九三爻动。九三爻是指腰部,是根凶爻,所以如果六二爻跟着九三爻一起动,心中就会不畅快。(www.xing528.com)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yín),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要停止住腰部的活动,裂开了背脊上的肌肉,就会有凶险,就像熏烤着自己的心一样。

“九三,艮其限”,九三爻是比较凶险的,它是阳爻居阳位,是下卦的最高位。阳爻主动,而艮卦要静,所以它的停止是突然停止。这时候已经到了腰部,腰部本来在动,而它突然停止,这个时候就会发生危险。发生什么危险呢?“列其夤,厉熏心”,背脊上的肌肉会裂开,就像熏烤着自己的心一样危险。这根爻从反面告诉我们止的关键在于当止则止,当然要合理地止,不能戛然而止。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停止上身的运动,就没有灾祸。

这时候又往上了,从腰到上身,上身要停止运动,同时还预示着我们的上身不要被各种邪欲和污染沾染,也就是抑制私欲,安守本分,这样就没有灾祸。

“止诸躬也”,即要抑制住自己的各种私欲和行动。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艮其辅”,“辅”本来是指上牙床,在这里指嘴,这里又往上升了,指要抑制住嘴巴的妄语。六五爻处在上卦的最中间,是一个尊位,又是阴爻处在阳位上,这时要禁止说话,叫“戒妄语”,不要说空话、假话、大话、奉承人的话。止语是最难做到的,“祸从口出”,所以这时要止住。老子说“塞其兑”,就是指把嘴闭上。“言有序”,如果要说话,一定要说有条理的话,就是要按照天理、天道来说一些正理、正法。这样的话就“悔亡”,悔恨就会消亡。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以敦厚的品德止住邪欲,就会吉祥。

上九爻是最高一根爻,是阳爻。阳爻一般都好动,这时要保持住止,所以用了一个“敦”。“敦”,不仅指敦厚,而且指要保持初心,因为它已经到最后了,最后还要守住一开始那种静止的品德,这样才能大吉大利。所以宋代理学家程颐说:“天下之事,唯终守之为难。”

艮卦从正反两方面给了我们启发:第一是要止住邪欲和妄念,第二是要安于本分和守持正道。综合看一下艮卦的六根爻,分别指人体的六个部位,从下往上代表从脚趾到腿肚子、腰、上身、嘴,这是一个逐渐停止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人从低到高六种不同的静止程度。

六根爻里为什么有吉有凶呢?比如九三爻是凶险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应该止的时候是戛然而止,没有处理好止和动的关系,所以就凶险。上九爻也是阳爻,为什么吉呢?因为它是“敦艮”,用敦厚的品德来止,是慢慢地静止,知道时位地静止,所以就吉祥。从整个卦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好动和静这对辩证关系就会吉,处理不好就会凶。其实止的目的也是为了动,比如“止邪”——止住邪欲,同时也就是要“行正”——行为、行动端正,所以这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该停止的时候要停止,该行动的时候要行动;反之,如果不该行动的时候行动,不该停止的时候停止,就会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