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包容,打通否塞-张其成讲易经

学会包容,打通否塞-张其成讲易经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物不可能永远处在通泰、通达的状态,有时也会出现否塞的局面,所以泰卦之后要预防不交通的状况出现。这种现象就会导致无邦无国,造成混乱的局面。这其实是对否卦现象的一种延伸、联想。泰卦第一根爻是阳爻,自己就是君主;而否卦第一根爻是阴爻,所以自己不能做君主,只有甘心居下,诚心诚意地辅助君主,才能把否塞的局面变为亨通的。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六三爻就两个字“包羞”,包容羞辱。

学会包容,打通否塞-张其成讲易经

我们上一讲讲的是泰卦,泰卦是通泰、交通,否卦则是不交不通。为什么《易经》中是泰卦在前,否卦在后?《序卦传》解释说:“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事物不可能永远处在通泰、通达的状态,有时也会出现否塞的局面,所以泰卦之后要预防不交通的状况出现。泰卦的最后一个字是“吝”,就是有危险的、有不好的情况出现了,也就是否卦。那么,这种不交不通的否卦的状况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们来看否卦的卦象,跟泰卦刚好相反,泰卦是地在上、天在下,否卦是天在上、地在下,叫天地否。大家可能会想:天在上、地在下不好吗?自然界不就是天在上、地在下吗?为什么反而是否塞的呢?正如我上一讲在泰卦里讲的,不能光看布局,还应该看功能。天气是阳气,要上升;地气是阴气,要下降。所以阳在下,阳气上升,阴在上,阴气下降,阴阳就交通了,泰卦就取了这个卦象;而否卦是天在上,也就是阳气在上,继续上升,地在下,也就是阴气在下,继续下降,这样阴阳就分离了、不交通了,这就叫否。

明代有一位医学家叫韩懋,不仅医术精深,而且还精通《易经》。一次他看到否卦这种天气在上、地气在下,阴阳相背、天地不交的景象,就联想到了胸中痞闷、不思饮食的这种病是由于心肾不交引起的,一般心火会比较旺,所以会有心中躁动、心跳剧烈、失眠等症状。那这个病要怎么治呢?心肾要怎么相交呢?

韩懋从否卦里受到了启发,然后又在《易传》里看到了一句话:“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是一三五七九,地数是二四六八十,韩懋就悟到了可以用黄连肉桂来治疗心肾不变:黄连是苦寒入心经的,而肉桂是辛热入肾经的,这样心肾就相交了。所以他取肉桂一钱、黄连六钱入药。为什么这样配比呢?因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这么配的,天一配地六。所以,他用肉桂一钱、黄连六钱来改变心肾不交,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交泰丸。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匪人”的“匪”通“非”,不是说不是人,而是指不通人道的人,因为在否塞的状态下是没有人道的,所以“不利君子贞”,对君子来说是不利的。“大往小来”,大的指阳的,往上走了,小的指阴的,往下来了。泰卦里的乾卦三根阳爻在下边,现在走到上面去了;泰卦里的坤卦三根阴爻在上边,现在走到下面来了。向上走叫“往”,向下走叫“来”,所以否卦的卦辞跟泰卦恰好相反,泰卦是“小往大来”,是“吉,亨”的,否卦是“大往小来”,是不利的。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天在上,天气继续往上升;地在下,地气继续往下降,那么中间就隔开了、不交通了,天地不交,万物就不通畅了。泰卦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否卦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上下不交通,所以天下就没有家、没有国了,家国就危险了。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内”是下卦,“外”是上卦,“内阴而外阳”是因为否卦下面全是阴爻,上面全是阳爻;“内柔而外刚”,阴的是柔的在里面,阳的是刚的在外面;“内小人而外君子”,内心是小人,外在装得像君子。这种现象就会导致无邦无国,造成混乱的局面。

就我们做人来说,一定要学泰卦,不要学否卦。泰卦是内刚外柔,内在有坚定的意志,但是表现出来要柔和,要随机应变;否卦恰好相反,内柔外刚,用一个成语形容就叫外强中干:外表很强大,实际上内心什么都没有。然后“内君子而外小人”,内在是君子,就要“君子坦荡荡”,对外的一些做法,哪怕别人不理解,也要坚持这么做。反过来像否卦这样的“内小人而外君子”是最可怕的。内在是小人之心、邪恶之心,外在还要装作君子,这就叫伪君子。做人千万不能学否卦,同时对那些“内小人而外君子”的人要提高警惕。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否卦是小人之道会越来越兴盛,而君子之道会越来越衰落,所以要预防、要警惕。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天地之气不交,阴阳之气不和,就是否卦。君子要按照这个卦,采用节俭的品德来避开危难,不可以再去追求荣华富贵、追求官位。“禄”指官位。

为什么《象传》不是让君子交通而是让君子“俭德”(节俭,不追求荣华、禄位)呢?这其实是对否卦现象的一种延伸、联想。如果做君子只追求自己的荣华、禄位,然后奢侈浪费,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自己在上,不跟下边的人沟通,就会跟大众分离,也就是“否”。所以,《象传》是从现象出发,告诫我们:如果生活奢靡,就会发生否卦这种上下不交的危险,只有“俭德”,才能避开危难,达到泰卦。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这跟泰卦初九爻的爻辞是一样的,拔一根茅草,然后连带出一大片茅草,也是“贞吉,亨”。

坚持正道就吉利,因为志向在于辅助君主。泰卦第一根爻是阳爻,自己就是君主;而否卦第一根爻是阴爻,所以自己不能做君主,只有甘心居下,诚心诚意地辅助君主,才能把否塞的局面变为亨通的。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www.xing528.com)

包容并且顺承天道,即使是一般的人也是吉的,身处一定位置的人如果改变了否塞的局面也就亨通了。

“群”就是同党、同类,否卦下面三根爻都是阴爻,属于同类,而六二爻在中间,又中又正,坚守中正之道,跟上下爻一样都是阴的,在同类里而没有去扰乱同类。在《易经》里,一般来说偏阴的爻与偏阳的爻相比都不太好,所以把偏阴爻的看成小人。这里其实是说六二爻跟小人处在一起,但是没有受到小人的影响,也没有去扰乱这些同党、同类,所以是吉的。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六三爻就两个字“包羞”,包容羞辱。“羞”,可以理解为有污点的人。这里没说吉凶,所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连有污点的人都能包容,是吉的;还有一种是过分包容会招来羞辱,是凶的。这两种解释都可以,意思其实是一样的,是指在否塞不通的情况下,要胸怀博大地去跟别人沟通,对有污点的人也要包容,这样就可以改变这种否塞的局面;但是又不能太过分,如果对那些邪恶的小人品性也一味包容,就会更加否塞,局面就凶险了。

我倾向包容为吉的解释,泰卦和否卦里多次出现“包”:否卦的第二爻“包承”,是包容顺承;泰卦的第二爻“包荒”,是包容有缺点的人。所以要打破否塞的局面,一定要有包容之心,但是也要讲究度,不能对邪恶的人也包容。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奉行了天命就“无咎”,没有灾祸,同类相依附就可以获得福气。九四爻就开始进入乾卦了,乾卦就是天,奉行天命肯定就没有灾祸了。“畴”是同类,从九四爻开始,到上面的九五爻、上九爻,它们都是阳爻,都是同类。“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依附,团结在一起;另一个是美丽,通“丽”。“祉”是福祉、福气。九四爻是天命所系,因为此卦上面是天,所以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这里的同类更广泛,也包括了下面的三根阴爻,指老百姓都要获得这个福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休”是停止,奉行天命就会停止否塞的局面,大人就吉利了,但这个时候还要警惕。“其亡其亡”,快要灭亡了、快要灭亡了,只有警惕才能“系于苞桑”。“系于苞桑”,坚固得像系在丛生的桑树上。

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否塞的局面要被打破了,九五爻又中又正,还是最尊贵的位置,是非常好的时候。但是要警惕,要有快要灭亡的危机感,才能坚如磐石,好像紧紧系在桑树上一样。老子说过:“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只有时刻警惕着疾病的发生,才能不得病。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一般到最后最高一爻都会凶险,而否卦这里却是好的。上九爻倾覆了否塞的局面,“先否后喜”,开始是否的,但后来就喜了、通泰了。

否塞的局面终究会倾覆的,怎么可能长久呢?这就是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泰卦最后一爻的最后一个字是“吝”,否卦最后一爻的最后一个字是“喜”,这是发人深省的。所以,在通泰的时候要想到“吝”,要想到危机,因为通泰久了就会疏于沟通,慢慢会出现一些矛盾,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否塞。

否卦告诉我们否塞的时候要想办法化解,办法有两个“包”:第一个是“包承”,包容、顺承天道的人,无论他的做法如何都要去包容他;第二个是“包羞”,包容有污点的人,拥有这种胸怀才能打破否塞的局面。另外还有两点也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有命”,要执行天命、天道;第二个是“休否”,打破否塞的局面之后,要有忧患意识。这些都是人生的哲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