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及城市建设策略

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及城市建设策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特殊物种的入侵或生态环境恶化,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衰退。(三)生态工业系统受双重规律制约自然生态系统只受到生态学规律的约束。由此也决定了生态工业系统中企业生态位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生态位的稳定性的差异。

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及城市建设策略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没有人的参与,不具有目的性的生态系统,而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还体现出如下许多差异。

(一)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特殊物种的入侵或生态环境恶化,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衰退。生态工业系统则不同,由于该系统是由具有强烈处我意识的人为主体的人工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包括生态因子也都在人的控制之内,所以,当生态环境恶化之后,可以人为地对其进行改善,使生态工业系统改善。例如政府为了使全社会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最大化,可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全过程,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导向。

(二)生态工业系统的环境变化的周期短

一般生物面临的是自然环境,从影响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的角度来看,自然环境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生态工业系统中的主要物种(企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多。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企业经营成效的影响因素逐渐减弱。造成生态工业系统重大差别的主要是生态工业系统所处的不同于简单生物体的环境——人造环境。企业不但能在其生命周期内通过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而获得长期生存,而且有可能对其所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自己在一定的环境范围内处于有利的地位。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往往能够较为迅速地做出反应,尽量调节自身的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有实力的企业还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而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只能是被动的,还没有任何一种生物体可以主动对环境在短期内产生影响。而企业则不但处于自然环境之中,更处于由人或人的群体构造的环境之中。由于构造企业环境的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人的活动的有目的性,注定了企业环境变化的周期必然远远短于自然环境变化的周期。

(三)生态工业系统受双重规律制约

自然生态系统只受到生态学规律的约束。由于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人工系统,有着许多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因此生态工业系统不但受自然规律的控制,更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人类通过社会、经济、技术力量干预生产过程,包括产品的输出和物质、能量、技术的输入,同时又受劳动力资源、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政策、科技水平的影响,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经济再生产过程,不仅要有较高的物质生产量,而且也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生态工业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工业生态经济系统,体现着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特性。

一个生态工业系统内的企业不仅要考虑到原材料是不是使用了其他厂家的废物而对环境有利,还必须要考虑到生产的产品是否能销售得出去以及销售的价格等,从而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一个生态学上合理而经济学上不合理的生态工业系统是无法生存的,市场调节对生态工业系统中企业的“寿命周期”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个稳定运行的生态工业系统必然具有经济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相结合的完美性。为此,人的主动性在提高生态工业系统运行效率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在保证整个生态工业系统的生态效率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能仅仅只为追求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损害系统的整体利益。

(四)生态工业系统的生态容量由企业自身与环境共同创造

生物的生态容量是由自然环境所确定的,而生态工业系统的生态容量可以由企业自身与环境共同创造。人能改造环境,可以创造人工材料替代自然材料,对材料进行复用来减少对天然材料的消耗;也可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创造新的消费。以技术创新来不断扩展生态容量,使生态工业系统出现新的S型增长,并出现新的生态容量或限制因子,实现持续发展的。

(五)生态工业系统的物质流和价值流互为反向

食物链中,一般是由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传递的能量逐渐减少,生物数量也逐渐减少。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情况不同,生态工业系统中物质流和价值流互为反向,即物质流由商品生产者流向消费者,而价值流由商品消费者流向生产者。生态工业系统的价值链,来自人类自身的需求,其传导质一般是价值流沿价值链传导。(www.xing528.com)

(六)生态工业系统地域性不明显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生物(候鸟等生物除外)是栖宿于某一环境中的,只能利用该地区的生态资源而形成生物群落,因此自然生态群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而生态工业系统不仅需要发挥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优势,还要发挥经济技术优势。其中的企业只有能同时吸收不同地区最优生态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故企业是跨地区利用企业生态资源,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生物必须构成特定的生态链。然而,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不是每个地区都存在着特定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生态链,它要求充分利用企业生态资源进行区域分工产生集结性规模经济效应。虚拟型园区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的昂贵的购地费用,避免建立复杂的园区系统和进行艰难的工厂迁址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虚拟型园区的建立就不严格要求其成员在同一地区,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园区信息系统,首先在计算机上建立成员间的物、能交换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加以实施,这样,园区内企业才可以和园区外企业发生联系。

(七)生态工业系统的生态位经常发生变动

生物能够很好地被动适应其所处的环境,而产业组织则主动设法决定自己的生存环境。由此也决定了生态工业系统中企业生态位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生态位的稳定性的差异。企业生态位与生物生态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生物的生态位是被动的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而企业生态位则是主动选择和竞争行为所决定的,且经常发生变动。

(八)生态工业系统的稳定性、复杂性差

自然界中极少有生物消费者仅仅以一种生物为食,食物网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们为了获得高的生产率,其结果往往会使生态工业系统内的物种种类大大减少,食物链简化、层次减少,致使系统的自我稳定性明显降低,容易遭受不良因素的破坏。如果一家企业的原料来源主要是另一家企业产生的废料,那么当提供废料的企业因无法在该生态工业系统中,或其他偶发因素而影响到生产并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或质量无法保证的废料时,这家企业就会陷于瘫痪。这种企业间联系渠道的单一性,导致生态工业系统的脆弱性。所以,生态工业系统要维持稳定,企业就要随时警觉自己的原料被其他企业利用的可能性以及选用其他厂家废料作为自身原料的可能性,并保证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且能持续运行。

(九)生态工业系统是物质和能量大量输入的开放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质全部留在系统内,许多化学元素在系统内循环平衡,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而生态工业系统是人类干预下的开放生态系统,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获取工业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由于工业产品的输出,使原先在系统循环的营养物质离开了系统,为了维持生态工业系统的养分平衡,提高系统的生产力,生态工业系统就必须从系统外投入较多的辅助能,人类必须保护与增殖自然资源,保护与改造环境,生态工业系统要维持稳定和有序,需要外部生态系统不断地输入物质和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