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冰上运动的发展及我国的进步

冰上运动的发展及我国的进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人们所提及的滑冰运动是指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据考证,冰上运动起源于荷兰。我国在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壶项目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获得了多枚奥运会金牌。目前,速度滑冰运动已经发展到70多个国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指导下,群众性冰上运动十分活跃,特别是速度滑冰开展得更为普及。1953年2月15日至19日在哈尔滨举行了第1届全国冰上运动会。

冰上运动的发展及我国的进步

(一)冰上运动的含义

冰上运动是人们把特制的冰刀固定在鞋上,运动者借助这种冰鞋或其他器材,在人工或者天然的冰面上进行的一种运动。它主要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和冰壶等。通常,人们所提及的滑冰运动是指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

根据教学的需要,本章节只介绍速度滑冰的基本技术、规则、运动损伤及处理和场地。

(二)冰上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最早的冰上运动可追溯到远古新石器时代。据考证,冰上运动起源于荷兰。当时人们以木制的爬犁作为冰面上的运输工具,后来更易于滑行的兽骨替代了木头作为滑行工具。荷兰人将马骨磨成光滑的底面,用皮带将两头钻孔并打磨后的马骨绑在鞋上,借助手杖支撑滑行,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的冰上滑行工具——骨制冰刀。不仅在荷兰,在瑞士、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等一些国家11、12世纪的早期文献中,也有关于将兽骨绑在脚上滑行于冰面的记载。虽然这些活动在当时只是一种游戏或简单的工作方式,却为现代冰上运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1250年,荷兰人发明了铁制冰刀。因为这种冰刀比兽骨绑在鞋上滑行快很多,所以很快盛行于荷兰和欧洲的其他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冰上运动从娱乐到竞技不断发展并形成了项目繁多的现代冰上运动,而且各项目的规则日趋完善,技术也愈加完美。目前,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和冰壶已被列为冬奥会项目。我国在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壶项目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获得了多枚奥运会金牌。

1.国际速滑运动概况

国际滑冰联合会(International Skating Union,ISU),于1892年7月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目前,速度滑冰运动已经发展到70多个国家。

1924年在法国的夏蒙尼举行了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度滑冰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60年女子速滑项目被列入冬奥会。1994年开始冬奥会不再与夏奥会同年举行。

1988年后,随着室内400米场地在世界大赛中的广泛使用,世界纪录被频频打破。美国选手詹森于1993年12月4日和1994年1月30日分别以35.92秒和35.76秒的成绩连续两次创造男子500米世界纪录。挪威的考斯分别以1分51.29秒、6分34.96秒和13分30.55秒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5000米、10000米的世界纪录,并包揽了第17届冬奥会这3项金牌。

1998—2002年,在第18、第19届冬奥会上,由于新式冰刀的使用,提高了蹬冰效果,使速滑运动成绩产生了巨大飞跃,男、女项目的冬奥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全部被打破。

2.中国速滑运动的发展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滑冰运动没有大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指导下,群众性冰上运动十分活跃,特别是速度滑冰开展得更为普及。

1953年2月15日至19日在哈尔滨举行了第1届全国冰上运动会。1957年我国选手第一次参加世界速滑锦标赛。1959年在哈尔滨召开第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1963年我国男子优秀速滑运动员罗致焕获得世界锦标赛1500米冠军,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速滑世界冠军。1984年我国选手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比赛。1990年2月我国女子速滑运动员王秀丽以2分3.04秒的成绩创造全国纪录并获得世界锦标赛1500米金牌。这是我国第一个女子速滑世界冠军。1992年2月29日我国著名选手叶乔波以167.260分的成绩获得女子短距离全能世界冠军,并在比赛中两次战胜美国短距离名将布莱尔夺得1000米世界冠军。在同年的第16届冬奥会上,叶乔波夺得女子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这是中国选手在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1993年第7届全运会,速滑、短道速滑被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目前,中国速度滑冰运动的进步令人瞩目,短距离项目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2003—2004年度ISU世界杯速滑赛中,王曼利和于凤桐分别获得了女子500米和男子1000米总决赛的冠军。2010年,中国在第15届冬季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1500米比赛的金牌。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写下了第一笔的传奇教练李琰,更是带领手下名将王蒙、周洋等人,在女子项目上为世界再一次书写了传奇。

3.速度滑冰场地

速度滑冰场地如图10-20所示。

图10-20 速度滑冰场地

(三)速度滑冰的基本技术

学习速度滑冰,必须掌握速滑运动的三项基本技术,即直道滑行、弯道滑行和起跑技术。初学者可以运用速滑运动的陆地练习法,即诱导动作和模仿动作开始练习。在基本掌握速度滑冰的技术动作后,在上冰之前,应当先在室外或者室内将冰鞋穿好,并尝试着站起来,看看能否保持住身体的平衡,然后再小心地走到冰面上去(注意:是“走”到冰面上,而不要开始就滑行)。

在有跑道的速度滑冰场上,一定要严格地遵守冰场上的滑行规则,即始终要沿着逆时针方向滑行,绝对不允许朝向相反的方向滑跑,无论是在直道或者是在弯道上,都要记着这一点,否则,极容易发生冲撞事故。即使是在场地中央练习,也应当注意要沿着逆时针方向滑行。初学者要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兼顾左右的滑行者,应该与其他人员保持适当的距离。

1.直道滑行诱导动作

直道滑行诱导动作分为滑冰基本姿势练习和蹬冰收腿练习,主要目的是掌握滑冰的基本姿势和蹬冰方向及收腿方法。

(1)滑冰基本姿势

上体放松前倾,自然团身与地面平行或略高于臂部,腿部深屈,膝关节成90度~110度,踝关节成50度~70度,两臂放松置于背后,头微抬起,眼睛看着前方5~10米处,如图10-21所示。每次下蹲要静蹲2~3秒,再站起,站起后要挺胸。如此反复练习5次,每做3~5组练习后,休息一分钟,做放松走步练习。

(2)蹬冰收腿

在蹲屈姿势的基础上,做双脚轮流侧出和收腿的练习。脚侧出时脚内沿擦地,两脚平行,两脚尖在一条线上,侧出腿向后收到后位,大腿小腿与脚各成90度,接着收回后位腿,至两脚并拢,换另一条腿重复上述动作(如图10-22所示)。一组双脚动作各做5次,做3~5组练习后,稍事休息。

2.倾倒

倾倒练习就是移动重心的练习,亦称之为蹬冰练习,重点是体会体重移动的方法;体会利用体重蹬冰的方法要领和全身协调配合动作(如图10-23所示)。

图10-21 滑冰基本姿势 

图10-22 蹬冰收腿

图10-23 倾倒

“蹲提倾蹬移,落并还原一”是对倾倒动作的形象描述。

(1)练习动作“蹲”

以滑冰的蹲踞动作为开始,体重置于蹬冰腿上(如右腿),浮腿(左腿)用大腿带动抬起小腿,脚离开地面。

(2)练习动作“倾”

头、膝、脚要保持三点一线,右腿为蹬冰腿时先自然向左倾斜与地面成80度~75度,直到要跌倒为止。

(3)练习动作“蹬”“移”结合

当身体倾斜至要跌倒的感觉时,体重控制在“蹬冰”腿上,当蹬地腿接近蹬直时,浮腿才能落在身体重心之下而着地。注意一定不要侧跨,否则就形成反支撑,这是最严重的错误动作。腿蹬地和上体移动要同时完成,这是滑冰中最核心的动作,一定要反复练习。

(4)练习动作“落”“并”还原一

当蹬地腿接近伸直时浮腿才能落地,要达到使脚落在身体重心之下。只有浮腿、臀、上体同时移动,浮腿才能落在身体重心之下。浮腿落地后承担身体体重,原支撑脚离开地面抬起并向后做收腿动作到后位,收到与承担体重的腿并拢,还原到联系动作一“蹲”的部分,然后换腿,反复练习。

(三)上冰前准备活动

在温度较低时,人体的各个肌群与关节,如果不做准备活动直接上冰,极容易发生外伤,所以在上冰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

1.热身

可先简单活动一下身体,并做2~3个直道滑行诱导练习,每个动作重复8~10次。每个练习间站起,做慢跑或跳跃。

2.冰上热身

穿上冰鞋戴上刀套在冰上做如下4个练习。

(1)两刀正刃站立。

(2)向左和向右移动练习2~3次。

(3)外八字向前走5~8米,重复2~3次。

(4)两刀正刃站立扶物做蹲屈练习5次,重复3~4组。

当感觉身体发热(注意不能出汗)时,关节和肌肉已活动开,就可以上冰了。

(四)速度滑冰直道滑跑

直道滑跑技术的结构,简单来说就是连续不断地做单蹬、单滑。从技术结构上看,叫作4个时期、6个阶段、12个动作。两腿的协调关系,相差3个动作。

时期:单腿支撑1→双腿支撑2→单腿支撑3→双腿支撑4。

阶段:惯性滑行1→→单腿蹬冰2→双腿蹬冰3→收腿4→摆腿5→下刀6。

动作:左腿惯性滑进1→单腿蹬冰2→双腿蹬冰3→收腿4→摆腿5→下刀6;

右腿收腿4→摆腿5→下刀6→惯性滑进1→单腿蹬冰2→双腿蹬冰3。

1.直道滑跑技术

在陆地上了解和掌握直道滑跑技术的动作结构顺序,也就是直道陆地模仿动作。陆地模仿动作和冰上直道滑跑动作相同,下面合并讲解。

(1)单蹬单滑接两脚并拢滑行的动作已经讲解过,把两脚并拢滑行的动作去掉,两脚交替、连续不断地做单蹬单滑。上冰前,先在陆地上做这一练习。

(2)单脚蹬冰要向侧后推冰、蹬冰,单脚滑行要用正刃滑得长一点,也就是滑行步伐要大些,100米的距离滑10个单步。优秀的速滑运动员,蹬一次冰可单脚滑行达100米以上。当练习到蹬一次冰可以滑行10米以上时,就可以正式学习直道滑跑技术了。上冰前,要在陆地做单脚静支撑练习10~20秒,重复3~4次。

(3)用以上两个动作的结合练习法来体会直道滑跑技术。

①蹬冰和下刀结合。表面上看就是一脚蹬冰另一脚做下刀动作,但从技术结构上看,这里有4个动作,蹬冰包含两个动作:单脚支撑蹬冰、双脚支撑蹬冰。下刀动作也包含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摆腿,如左(右)脚在单脚支撑蹬冰,右(左)脚同时在摆腿;第二个动作就是下刀,如左(右)蹬冰腿快要蹬直时,右(左)脚同时在做冰刀着冰动作。蹬冰和下刀结合的动作是速度滑冰、直道滑跑技术的核心,一定要反复练习。开始练习时,蹬冰的动作可以从“推”冰练起,用推冰的方法过渡到利用体重蹬冰。上冰前可在陆地上用扶物的方法清楚地体会一下上述4个动作。

②平衡滑行和收腿结合。平衡滑行,就是用单脚正刃在冰上滑行,与平衡滑行的同时,另一腿作收腿动作,也就是将蹬冰结合的腿从侧位收到后位。上冰前可在陆地以扶物的方法体会平衡滑行和收腿的感觉。

两个结合动作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直道滑行技术的质量。

2.直道滑跑技术详解

直道滑跑技术包括9个细节,即直道滑跑姿势、单腿支撑蹬冰、双腿支撑蹬冰、收腿、摆腿、冰刀着冰、惯性滑进、摆臂、全身配合。

(1)直道滑跑姿势

直道滑跑姿势是上体前倾,支撑腿弯曲,双手放于背后(长距离多用背臂,短、中距离多用单摆臂或双摆臀),上体与冰面夹角为10度~15度(短距离为15度,长距离为10度),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为90度~110度(短距离为90度,长距离为110度),小腿与冰面的夹角为50度~70度(短距离为50度,长距离为70度)。这一特定的姿势是指单脚支撑蹬冰开始前的姿势,在直道滑跑过程中外形姿势相似,但3个角度是变化的。采用这种蹲屈姿势主要是为了减少迎面空气阻力,以增加腿部蹬冰时的有效伸展距离。

(2)单腿支撑蹬冰

①单腿支撑蹬冰,也可以称为单腿支撑蹬冰阶段或单腿支撑蹬冰动作,是从惯性滑进结束起,到浮腿冰刀着冰止的动作。

②单腿支撑蹬冰作用是完成蹬冰动作中最初的蹬冰阶段,也是增速的最有效的蹬冰动作。

③单腿支撑蹬冰技术要领。利用全刀向侧蹬冰,使体重稳定地放在支撑腿上,利用体重和腿的伸展完成蹬冰动作。腿的伸展方法是先展,压膝踝,腿还没有完全伸直时,完成单腿支撑蹬冰动作。

(3)双腿支撑蹬冰

①双腿支撑蹬冰是从浮腿冰刀着冰起,到蹬冰腿结束蹬冰使冰刀离冰止的支撑蹬冰阶段。双腿支撑蹬冰不是双腿同时蹬冰,只是蹬冰腿在蹬冰,此时体重要控制在蹬冰腿上,浮腿在冰面上滑动并不承担体重。

②双腿支撑蹬冰的作用是完成高速中的加速蹬冰动作,并做到适时、准确地完成移交体重。

③双腿支撑蹬冰技术要领。在单腿支撑蹬冰的基础上,快速伸展蹬冰腿,膝踝关节充分伸直,以展踝结束双腿支撑蹬冰动作。

(4)收腿

①收腿是指从蹬冰脚的冰刀离冰起,到变为浮腿的冰刀收到后位止(腿成为后拉姿势)的动作。

②收腿的作用是放松蹬冰后的浮腿,为摆腿做好准备。

③收腿的技术要领。利用蹬冰腿剩余的肌紧张和冰面的反弹力开始收腿,以屈膝为主,大小腿成一平面,膝内转将腿收到后位,与支撑腿靠拢。

(5)摆腿

①摆腿是指浮腿冰刀从后位摆向身体总重心移动的方向起,到浮腿冰刀着冰止的动作。

②摆腿的作用。摆腿有助于加速移动身体总重心,利用摆腿的反作用力增加蹬冰腿的蹬冰力量。

③摆腿的技术要领。摆腿时以大腿带动小腿,膝盖领先以加速方向摆向新的滑跑方向。摆腿的节奏必须与蹬冰腿的节奏配合好。

(6)冰刀着冰

①冰刀着冰是指从冰刀着冰起,到承接体重止。

②冰刀着冰的作用是确定下一个滑步的滑行方向,准确、适时地承接体重。

③冰刀着冰的技术要领。冰刀着冰的位置与蹬冰的刀靠边,并超前半刀长着冰,着冰方向与身体总重心新的运动方向一致,用冰刀的中后部以冰刀的外刃开始接触冰面,到冰刀转变为正刃时体重交给新的支撑腿。

(7)惯性滑进

①惯性滑进是指从承接体重起,到单腿支撑蹬冰开始止的动作。

②惯性滑进的作用是保持和利用前一次蹬冰所产生的速度做延续滑行,给下一次蹬冰做好身体姿势上的准备,并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放松蹬冰后的浮腿。

③惯性滑进的技术要领。为了有效地做到延续滑行,惯性滑进时要降低滑跑姿势,减少空气阻力,并为蹬冰做好身体姿势上的准备。在惯性滑进中要保持支撑腿的冰刀、膝盖、头部三点成一线。

(8)摆臂

①摆臂分单摆臂和双摆臂两种。

②摆臂的作用是能增加蹬冰力量,提高滑跑频率,促进上下肢和身体的协调运动。

③摆臂的方法:两臂对称前后摆动,每只手臂要经过3个位向点,即前高点、下垂点、后高点。当左臂为前高点时,右臂为后高点,当左臂为下垂点时,右臂也为下垂点;当右臂为前高点时,左臂为后高点,以此循环摆动。手的摆动方向,后摆时为侧后,前摆时为新的滑跑方向,前手的高度不超过鼻部,后手不超过肩高。单摆时用右臂,摆动幅度比双摆臂时大,前摆时可以超过身体中线。

(9)全身配合

全身配合,包括3个配合关系,即两腿的配合关系、臂与腿的配合关系、全身的配合关系。

①两腿的配合关系为4个时期,6个阶段,12个动作。4个时期,即单脚支撑时期、双脚支撑时期、单脚支撑时期、双脚支撑时期。6个阶段是惯性滑进阶段、单脚支撑蹬冰阶段、双脚支撑蹬冰阶段、惯性滑进阶段、单脚支撑蹬冰阶段、双脚支撑蹬冰阶段。12个动作为惯性滑进动作、单脚支撑蹬冰动作、双脚支撑蹬冰动作、收腿动作、摆腿动作、下刀动作。一条腿6个动作,两条腿即12个动作,两条腿的协调关系差3个动作。

②臂与腿的配合关系。当臂摆至高点时,同侧的蹬冰腿即将达到蹬冰的结束点,当摆臂至下垂点时,同侧腿位于摆腿的开始点,异侧腿正处于单脚支撑蹬冰的开始点。

③全身的配合关系。除要遵照两腿配合关系和臂与腿的配合关系外,在蹬冰过程中上体与臀部要保持平动将体重交给新的支撑腿。在支撑滑进过程中和体重没有交给新的支撑腿之前,要保持冰刀、膝关节、头部三点成一线。

(五)弯道速跑

1.弯道左腿滑跑技术

弯道滑跑技术与直道技术不同,直道技术可用一条腿6个动作来分析,但弯道两条腿的动作不同,所以必须用两条腿的8个动作来分析。

弯道技术包括11个技术细节,一条腿4个动作,两条腿8个动作,再加上臂腿配合,全身配合和进出弯道技术,共11个技术细节所组成。

(1)左腿单脚支撑蹬冰动作

①左腿单脚支撑蹬冰动作是指从右脚离冰起,到右腿以摆动动作着冰止的动作。

②左腿单脚支撑蹬冰的作用是完成单脚支撑蹬冰动作,与浮腿配合同时完成摆腿动作。

③左腿单脚支撑蹬冰的技术要领。身体成一条直线向左倾斜,以左刀外刃支撑,并在弯道的切线方向上完成左腿单脚支撑蹬冰动作。左腿的蹬冰动作要与右腿的摆腿相配合,右腿在左腿的前方摆越与左腿形成剪切动作。

(2)左腿双脚支撑蹬冰动作

①左腿双脚支撑蹬冰动作是指从右脚以冰刀内刃着冰起,到左腿蹬冰结束止的动作。

②左腿双脚支撑蹬冰的作用。用左脚冰刀的外刃,以加速的方法完成左脚蹬冰最后阶段的蹬冰动作。另一个任务是适时地移交体重。由于克莱普冰刀的出现使弯道双脚支撑蹬冰时间的比值大大地超过旧式冰刀蹬冰的比值。

③左腿双脚支撑蹬冰的技术要领。双脚支撑蹬冰时,身体重量控制在蹬冰腿上,只有在蹬冰腿蹬直后,体重才能交给新的支撑腿。蹬冰方法用左刀外刃,以加速的方法在右腿的后方成交叉姿势,向右侧蹬冰直至伸直左腿提起足跟完成左腿双脚支撑蹬冰动作。

(3)左腿摆腿动作

①左腿摆腿动作是指从左腿离冰起,到左腿冰刀着冰止的动作。

②左腿摆腿的作用是与右脚的单脚支撑蹬冰相配合,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左腿摆腿的反作用力,增加了右腿的蹬冰力量。

③左腿摆腿的技术要领。左脚蹬冰结束后利用冰面的反弹力拉回左腿,摆向新的滑跑方向的切线上,以冰刀的中后部着冰。

(4)左脚着冰动作

①左脚着冰动作是指从左脚冰刀以外刃着冰起,到左脚冰刀以外刃支撑承接体重止的动作。

②左脚着冰动作的作用是选择左脚最佳的着冰点和配合右脚完成双腿支撑蹬冰动作。(www.xing528.com)

③左脚着冰动作的技术要领。着冰的方向是在新的运动方向上,着冰时要前送左腿用冰刀的外刃以冰刀的中后部着冰。开始着冰时只是冰刀浮在冰面上,不承担体重,只有当蹬冰腿即将蹬冰结束时,体重才交给着冰腿。

2.弯道右腿滑跑技术

弯道右腿滑跑技术中两腿的动作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学习弯道滑跑技术两腿的动作必须分开学习。弯道滑跑技术中右腿的动作同样也有4个动作,同时讲解一下弯道的全身配合、进出弯道技术及摆臂动作。

(1)右腿单脚支撑蹬冰动作

①右腿单脚支撑蹬冰动作是指从右腿冰刀以内刃承接体重起,到左腿以摆动的方法用冰刀的外刃着冰止的动作。

②右腿单脚支撑蹬冰的作用。右腿单脚支撑蹬冰的作用是完成蹬冰动作中最有效的蹬冰阶段并配合左腿完成摆腿动作。

③右腿单脚支撑蹬冰的技术要点。右腿冰刀以内刃支撑,身体保持三点一线向左倾,以蹬冰的展腿顺序向右侧蹬冰,当左摆腿与右腿膝部并拢时要加速伸展蹬冰腿,当左摆腿以外刃着冰前,完成右腿单脚支撑蹬冰任务。

(2)右腿双脚支撑蹬冰动作

①右腿双脚支撑蹬冰动作是指从左刀外刃着冰起,到右脚蹬冰结束止的动作。

②右腿双脚支撑蹬冰的作用,一个是完成右腿最后阶段的蹬冰;另一个是适时准确地做好交移体重。

③右腿双脚支撑蹬冰的技术要领。右腿以内刃向右侧蹬冰,蹬冰时要注意右腿的膝盖要控制在胸下,只有当右腿蹬冰结束的同时,体重才能交给新的支撑腿。

(3)右腿的摆腿动作

①右腿的摆腿动作是指从右脚离冰起,右腿经过与左腿成前交叉,到右腿以内刃着冰止的动作。

②右腿摆腿的作用,一个是配合左腿完成左腿单腿支撑动作;另一个是用右腿摆腿动作的反作用力给左腿增加蹬冰力量。

③右腿摆腿的技术要领。由于弯道没有收腿动作,所以弯道右腿摆腿的开始点是从右脚离冰起,马上开始做摆腿动作,方法是屈提腿用膝使外展的腿做内收和前跨动作,使右刀刀根贴近左刀尖,做交叉跨越摆向新的滑跑方向,即新的切线方向。

(4)右腿着冰动作

①右腿着冰动作是指从右腿冰刀以内刃着冰起,到右腿冰刀内刃支撑承接体重止的动作。

②右腿着冰的作用,一个是选择最佳的下刀方向,从而决定了新的运动方向;另一个是配合左腿有效地完成双腿支撑蹬冰动作。

③右腿着冰的技术要领。着冰方法是刀尖抬起,用冰刀的中后部以内刃着冰。着冰方向是新的运动方向,即切线方向。

(5)弯道全身配合动作

①弯道两腿的协调关系为4个时期,4个阶段,8个动作,协调关系差两个动作。

②上体与腿的配合关系。在弯道滑跑中上体要平动,在单腿支撑蹬冰阶段,上体与下肢成三点一线,在双腿支撑蹬冰阶段中,上体与蹬冰腿的冰刀形成一定的夹角,但体重要放在蹬冰腿上,当蹬冰结束时上体与新的支撑腿冰刀方向形成三点一线。

(6)摆臂动作

弯道摆臂的目的与直道摆臂基本相同,即增加蹬冰力、提高滑跑频率、有助于上下肢协调。

摆臂的方法与直道不同,摆右臂时前摆,摆向新的运动方向,既摆向新的切线方向,向后摆时是侧后。摆左臂时大臂不动屈小臂勾向左胸前,后摆时大臂贴躯干,伸直小臂,手的高度不超过肩,左臂只起协调作用。

3.弯道滑跑的技术特点

进好弯道是滑好弯道的关键,出好弯道是利用弯道速度的关键。

(1)进弯道

进弯道的目的是改变运动方向。

入弯道的方法是右脚以正刃从直道滑入弯道,当右脚蹬冰后保持身体的倾斜度,收回的左脚尽量贴近弯道用冰刀外刃着冰,即完成了进弯道的技术动作。这种入弯道的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方法。

(2)出弯道

出弯道的作用是合理地利用滑出弯道的速度惯性,顺势甩出弯道。

出弯道的方法是用右脚滑出弯道,此时头肩右移,上体紧压右腿,左腿不要急;当右腿滑出弯道后,左腿冰刀以微偏外刃的方法着冰,接着左脚冰刀转成正刃,即开始直道滑行。

①滑跑弯道时必须处理好身体向左倾斜度、滑跑速度、弯道半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惯性离心力与速度成正比,与弯道半径成反比,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当弯道的半径小时,离心力则变大。所以要正确滑跑道,必须采用适合于当时的速度和弯道半径的滑跑倾斜姿势。这是弯道滑跑的第一个技术特点。由于这一特点使蹬冰前身体就形成了最佳的倾斜度,为高速滑跑创造了条件。

②滑跑弯道时身体向左倾斜,以交叉步伐滑过弯道。

向左倾斜时头部、胸部、臀部、下肢要保持一条线向左倾。两腿成交叉步伐,右腿以右脚冰刀内刃向右侧蹬冰后,上步与左腿成交叉,左腿用左脚冰刀外刃也向右侧蹬冰,并在右腿后方成交叉姿势,蹬冰后收起左腿放在新的滑跑方向的切线上,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滑跑弯道段落。切线滑跑路线比直线的距离近,所以弯道滑跑速度比直道快。

③弯道滑跑中没有惯性滑进动作。

在20世纪70年代曾有人提出弯道滑跑中没有惯性滑进动作,但当时并没有被人们认识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大家公认,弯道滑跑技术要求滑跑者在倾斜状态下滑跑弯道,这一倾斜的角度(一般55度~65度)已经具备了开始蹬冰的条件,所以优秀的运动员在冰刀落冰后,立即就开始蹬冰。但初学者为了将冰刀咬住冰和掌握好倾斜度,存在惯性滑进动作是正常的。由于弯道始终处于蹬冰条件下滑跑,没有减速的惯性滑进动作,所以弯道滑跑速度比直道快。

④弯道的平均速度比直道快。

这一说法在众多的研究中已得到证明,其理由是弯道开始蹬冰时身体的倾斜度比直道大,产生的推进前进的有效分力比直道大,所以速度快;弯道中的蹬冰比值比直道大,蹬冰的时间长,产生的速度快于直道;倾斜状态下对冰面的压力增加体重的十分之一,由于压力增加在蹬冰腿上,所以弯道的蹬冰力量比直道大,速度自然要快于直道;身体总重心运动的轨迹,在同样的距离内比直道短。由于上述4项主要原因,所以弯道的平均速度比直道快。

⑤弯道的摆臂动作与直道不同。

虽然弯道摆臂的目的与直道相同,但两臂的摆法不同,右臂与直道相适,前摆时手臂可以超过身体中线,而后摆时微向体侧。左臂大臂贴在上体,小臂做前后摆动。

⑥弯道冰刀着冰是弯道的切线方向。

要以最短的路线滑过弯道,决定于冰刀的着冰方向。弯道合理的着冰方向是圆弧的切线方向,因为切线是靠近圆弧的最佳位置。

⑦技术动作结构与直道不同。

时期:单脚支撑→双脚支撑→单脚支撑→双脚支撑。

阶段:单脚支撑蹬冰→双脚支撑蹬冰→摆腿→着冰。

动作:左单脚支撑蹬冰1→双脚支撑蹬冰2→摆腿3→着冰4→右摆腿3→着冰4→单腿支撑蹬冰1→双腿支撑蹬冰2。

弯道的技术动作结构是由4个时期、4个阶段、8个动作所组成,动作协调关系差两个动作,与直道相比每条腿少两个动作,即惯性滑进动作和收腿动作。

弯道滑跑与直道滑跑技术不同,弯道滑跑时身体向左倾斜,两腿成交叉步伐,同向右侧蹬冰,以这种姿势动作滑跑弯道,因此弯道滑跑技术有它本身的滑跑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弯道滑跑比直道快。

(六)停止法

为了保证在冰场上的安全,必须使初学者掌握好停止法。停止法有如下六种。

1.内八字停止法

内八字停止法,又称犁状停止法。停止时,上体微前倾,两腿微屈,两膝向里并拢,用两刀内刃压冰,此时上体后坐,重心下降,两道跟随着向前滑进逐渐分开,使力点在冰刀的后半部。用力的程度越大,停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这种方法多在中高速滑跑中停止时使用。

2.刀尖停止法

一腿支撑,另一腿在后拉位置,后拉腿的冰刀尖垂直于冰面,使刀尖在冰面上做滑压动作,就慢慢地停下来了。此种方法在高速滑跑中,实用价值不大。

3.刀跟停止法

一腿支撑滑进,另一腿伸直位于支撑腿的侧前方,冰刀与伸直的小腿垂直,用刀跟正刃压滑冰面,同时支撑腿微屈,重心下降,即可停下来。这种停止法适于低速滑行,高速滑行时,使用较少,有时还可能发生意外。

4.内外刃停止法

两腿并拢,两刀平行向左(右)转体90度,同时后坐,上体前倾,身体向左(右)倾倒,用右刀内刃、左刀外刃,或左刀外刃、右刀内刃逐渐用力压切冰面,即可停下来。此种停止法可在高速滑跑中使用。

5.右脚外刃停止法

右脚外刃停止法的做法是,在滑行中,身体呈直立姿势,用右脚正刃支撑,左腿抬离冰面,自然放松位于右腿侧旁,此时身体与右脚冰刀同时快速向右转动,身体后坐,身体向右侧倾倒,用冰刀外刃刮压冰面,即可停止下来。此种停止法多适用于中低速滑跑。

这种停止法比较难以掌握,但在速滑中,两支冰刀的内外刃,只有右刀的外刃在正式滑跑中是用不上的。所以用右刀的外刃做停止动作,既发挥了右刀外刃的作用,又延长了其他三个刃的使用寿命。

6.双脚内刃错动停止法

两刀以正刃前滑,一脚抬起与前进方向成45度,用内刃落在滑行脚的侧前方踩压冰面,然后另一只脚以同方法迅速向前迈步,用内刃踩压冰,以同样方法两脚轮流做2~3次踩压冰,即可以停止下来。此种方法多在慢速滑跑中停止时使用。

(七)起跑

起跑是滑跑的开始,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静止状态,从而获得本项目的最佳速度。

根据距离的不同起跑分为两种,一种叫短距离起跑法;另一种叫长距离起跑法。起跑技术由4部分构成,即预备姿势、起动、疾跑、衔接。

1.预备姿势

分为侧面起跑法的预备姿势和正面起跑法的预备姿势。

(1)常用的三种侧面起跑法。

两刀平行式的起跑法:两刀平行用内刃压冰,前刀贴近起跑线,两刀与起跑线成20度~30度,重心放在两刀之间,两腿蹲屈,膝内压,前臂下垂,后臂侧后平举,眼视前方8~10米处。

丁字步起跑法:方法基本上同两刀平行式起跑法,不同点是前刀与起跑线成90度,用正刃着冰。

点冰式起跑法:两刀平行与肩同宽,无力脚在前,有力脚在后,用内刃压冰与起跑线成10度~15度,然后前刀刀跟抬起用冰刀刀尖内刃紧贴起跑线后用力压冰,两腿蹲屈,体重2/3放在前脚上,前臂自然下垂,后臂则后平举,眼视前8~10米处。

(2)正面起跑的方法

①外八字起跑法:两冰刀刀尖紧贴起跑线,两刀的夹角为50度~70度,有力脚的臂要放在侧后。余下的预备动作与其他预备动作相同。

②正面蛙式起跑法:又称蹲踞式起跑法,蛙式起跑法的预备姿势是两刀与起跑线的距离是70厘米左右,两刀呈外八字,两刀跟相距5~10厘米,两手以大拇指与食指分开呈虎口状,两臂比肩稍宽的距离放到紧贴起跑线后,当听到预备口令时,两刀用内刃蹬压冰,双肩探出起跑线,2/3的体重放到双手上,完成蛙式的预备姿势。

2.起动

起动为起跑的第一步,起动的好坏决定起跑的好坏,所以起动是起跑的关键。要特别注意,侧面起跑法的第一步是先出无力脚,正面起跑法是先出有力脚,第一步的主要技术要点是冰刀尽力外转,用内刃踏切冰造成身体最佳的倾斜度。

3.疾跑

疾跑技术是起跑技术的要点,疾跑技术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起跑能不能以最经济的体力、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获得项目的最佳速度。疾跑的方法有三种。

(1)切跑式疾跑法。所谓切跑式起跑法就是冰刀内刃,两刀成外八字踏切跑的方法。优点是起速快,缺点是体力消耗大,疾跑与衔接间不好掌握。中、短距离比赛中多用此法。

(2)滑跑式疾跑法。滑跑法,就是以正常的滑跑动作,提高滑跑频率来完成疾跑任务的方法。在长距离比赛中多用此法。

(3)扭滑式疾跑法。扭滑法是指切跑法与滑跑法相结合的方法。中短距离比赛中多用此法。

疾跑段的距离,一般为30~40米,疾跑段分三个小阶段,即起速段、加速段、最大速阶段。

4.衔接

所谓衔接技术就是指疾跑后采用两个、三个单步,利用惯性速度把疾跑中已获得的最大速度转移到正常滑跑中去的动作,就是衔接技术。

衔接技术的作用有三点:一是把疾跑段的速度以不减速的方法转移到正常滑跑中去;二是疾跑后的小憩,正常滑跑前的准备;三是完成身体姿势的转移。

(八)冲刺

冲刺是全程比赛的最后一段,是为提高成绩所采用的合理动作。冲刺技术利用的好坏在两人成绩相当的时候起着决定名次的作用。

冲刺技术的利用决定于冲刺距离的选定,冲刺距离的选定由三个条件决定,即比赛项目距离的长短、训练水平的高低、竞赛当时体能的好坏。

当今新的冲刺技术可分为两小段:一个是冲刺滑跑段;另一个是最后一步的箭步冲刺动作。所以采用箭步做最后一步是因为速滑到达终点是以冰刀触及终点线为准,箭步的动作比正常滑步要早到达终点,同时双臂、上体与前弓腿用力前送,争取以更大的弓箭步冲向终点。

知识链接

拉丁舞基本技术

一、闭势舞姿

1.男士:右脚全脚着地,支撑重心;左脚左横,两脚间距基本与肩同宽,伸直膝关节、屈趾,大脚趾的内侧着地成旁点步(或双脚并立);头正直、两肩放松、挺胸、立腰、收腹、横膈肌内收;身体有挺拔上立感。

2.女士:左脚全脚着地,支撑重心;右脚右横,两脚间距基本与肩宽,伸直膝关节、屈趾,大脚趾的内侧着地成旁点步(或双脚并立);头正直、两肩放松、挺胸、立腰、收腹、横膈肌内收;身体有挺拔上立感。

3.握持:两人身距约15厘米,女士稍稍在男士右侧,重心可在任意一只脚上。

男士右手五指并拢置于女伴背后左肩胛骨下缘(或男士右手“虎口”打开置于女伴左上臂三角肌下端),手臂成柔和曲线,肘部大约在胸的水平位置;左手上半部手臂抬起,手腕伸直,大约在鼻子高度。女士左手“虎口”打开,搭在男士右上臂三角肌下端;右臂上举,屈肘。小臂与大臂成90度,手心朝前,“虎口”打开,四指并拢,置于男士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扣手握持。

二、开势相对舞姿

开势相对舞姿是舞伴双方采取的单手握持,无扶抱地面对站位,它的派生舞姿是开势舞姿,其要求如下:

男、女士面对站立,两人间距约为两人小臂的长度之和;双方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在腰前伸出,屈肘;手的相握可以是男士左手握女士右手,男士右手握女士左手,男士左手握女士左手,男士右手握女士右手;重心可在任意一脚上,握的那只手向前握住,微微缩回,在胸骨以下的水平位置,空着的那只手向侧微微缩回,从肩部起成一条柔和的曲线。

三、扇位

这种姿态主要用在伦巴和恰恰中,女士在男士的左侧约一臂距离处,完成向后走步后,女士的左脚支撑着全身重心,男士的右脚侧微向前,支撑着全身重心。男士的左手手心向上,女士的右手手心向下,男士左手的大拇指握住女士手背上,男士的左手向侧在肩以下水平微微缩回,女士的右手在肩以下向前微微缩回,展示出一条柔和的曲线

四、拉丁交叉步

在拉丁舞中,当一腿交叉在另一条腿之前或之后,做成的姿态叫作拉丁交叉步。

比如:当右脚交叉在左脚之后,双膝弯曲,臀部拉平,左脚脚尖转向外,右膝弯曲在左膝后面,根据从膝到脚的长度和踝关节的伸张,右脚尖距左脚跟的距离大概为15厘米。在拉丁交叉中,右脚在左脚后面,称为“右脚在左脚后交叉”;左脚在右脚后面时,称为“左脚在右脚后交叉”。

五、胯部的律动

拉丁舞中的胯部的律动都是靠腰部来带动。胯部做律动时,腰部要放松,上体保持正直,两臂在体侧自然摆动。伦巴舞、恰恰舞胯部的动作要平稳;桑巴舞的胯部律动与其他舞区别较大,胯部的摆动是绕横轴环形绕摆,整个身体的律动也以胯部和腹部的环形前后绕动而摆动,律动中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膝关节、踝关节保持弹性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牛仔舞在做胯部运动时,上体与胯部的摆动保持一致;斗牛舞的胯部律动幅度是拉丁舞中最小的,随着舞步的移动,胯部与上体同时摆动。

思考与训练

1.简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轮滑的基本动作有哪些?

3.空竹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4.速度滑冰有哪些基本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