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与生态环境:理解生态环境需水

水与生态环境:理解生态环境需水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需水概念和明确的定义,出现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生态耗水等多个相近概念。河道环境需水量是指保护和改善河流水体水质、维持河流水沙平衡、水盐平衡及维持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所需要的水量。而针对河道水生态及周边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的需水量,称之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与生态环境:理解生态环境需水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需水概念和明确的定义,出现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生态耗水等多个相近概念。

在美国,环境用水是指服务于鱼类和野生动物、娱乐及其他美学价值的水资源需求。主要包括:联邦和州确定的自然和景观河流的基本流量;河道内用水,指用于航运、娱乐、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景观的用水;湿地需水;海湾和三角洲的流量。

中国工程院组织43位院士和近300位专家参加完成的《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中,将广义的水生态环境需水定义为“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都是生态环境用水”,狭义的生态环境需水定义为“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

杨志峰等在分析了不同概念的差异后给出了生态需水和环境需水的界定,并由此获得河道、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较为完整的概念,主要界定如下:

生态需水是指维持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生物物体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天然植被所需要的水量,如森林、草地、湿地植被、荒漠植被等;水土保持及水保范围外的林草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量,如绿洲、生态防护林等;保护水生生物所需要的水量,如维持湖泊、河流中鱼类、浮游植物等生存用水。

环境需水是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以及水环境所需要的水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水体水质;协调生态环境,如维持水沙平衡、水盐平衡及维护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回补地下水;美化环境;休闲旅游需水主要指游泳、划船、垂钓等休闲、旅游用水。

河道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及保护特殊生物和珍稀物种生存所需要的水量。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系和保护河流的最基本生态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内保留的最小水量。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所要满足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维持水生生物栖息地;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www.xing528.com)

河道环境需水量是指保护和改善河流水体水质、维持河流水沙平衡、水盐平衡及维持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所需要的水量。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是指为维系和保护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所必须在河道内保留的最小水量。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所要满足的功能主要包括:保持水体一定的稀释能力;保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

湖泊生态需水量是指为保证特定发展阶段的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并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一定质量的水量;湖泊环境需水量是以生态环境现状为出发点,为保证湖泊发挥正常的环境功能,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步改善所需要的一定质量的水量。

湿地生态需水量从两个方面考虑:广义而言,就是指湿地为维持自身发展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狭义而言,是指湿地每年用于生态消耗而需要补充的水量。

湿地环境需水量同样从两个方面考虑:广义而言,是指湿地支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支持和保护人类活动与生命财产以及改善环境而需要的水量;狭义而言,是指湿地每年用于环境消耗而需要补充的水量,即补充湿地每年渗漏、防止盐水入侵及补给地下水漏斗、防止岸线侵蚀及河口生态环境、净化污染物需要的水量。

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和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生态需水侧重生物维持自身发展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环境需水则侧重于环境改善。但随着生态学理论环境科学的发展,两者范畴不断拓展,交叉也日渐增多,其本质和含义趋于一致。基于这一考虑,郝伏勤等将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进行了统一,分析认为,对于流域或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维系一定功能消耗降水和通过水利工程直接或间接所消耗的径流量,包括生态恢复需水量,称之为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而针对河道水生态及周边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的需水量,称之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考虑:保证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使其满足一定的水体功能目标;保护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不被破坏并进一步好转;维持河流水沙平衡及岸边湿地、河口海湾需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