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官坝村:咸丰县传统村落,古官道源头

官坝村:咸丰县传统村落,古官道源头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官坝村自古就有一条咸丰通往宣恩、恩施的古官道。忠建河绵延流淌,犹如玉带缠腰,形成了一个背有祖山,前有朝山,中间有腰带水,左右有大小连绵的几层山峰、左辅右弼的闭合环境。山间坪坝里的官坝村官坝,顾名思义是做官的地方,这一地名来源于村中陆氏先祖。此外,还种植烤烟、茶叶、油菜等经济作物进行售卖和物资交换。村民们虽一年忙到头,但仍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

官坝村:咸丰县传统村落,古官道源头

官坝村自古就有一条咸丰通往宣恩、恩施的古官道。现在国道甘钦线穿村而过,是咸丰通往恩施、武汉的交通要道。官坝村地处盆地,村址坐落在忠建河南岸偏东的龙王园台地上,杨官大道贯穿全境,龙潭溪水呈“几”字形流经两个主要院落。忠建河绵延流淌,犹如玉带缠腰,形成了一个背有祖山,前有朝山,中间有腰带水,左右有大小连绵的几层山峰、左辅右弼的闭合环境。村落沿河而建,隔河相望,呈带状分布,四周群山环绕,层峦叠障的山峰,千姿百态,一下雨就云雾缭绕,宛如仙山。山上山石耸立,各山各样,姿态各异。左右诸峰,如神马奔腾青龙横空、雄虎长啸、鱼跃龙门,牛头、鸡冠、哮天犬等胜景皆秀异可观。山下房屋聚居而建,四合大院,木房灰瓦,错落有致。

山间坪坝里的官坝村(张燕丽 摄)

官坝,顾名思义是做官的地方,这一地名来源于村中陆氏先祖。高乐山镇龙坪陆氏,原籍湘西麻阳,参加过湘西苗民大起义。据陆氏族谱记载:“因违皇规早朝未到,视为谋反论罪,降旨斩陆,象山闻讯潜逃,必渡乌牙河关隘。马伏波(东汉名将马援曾被任命为伏波将军,马伏波即马援)带领5000士兵镇守,幸得马伏波同情,暗地放行,象山幸免于难。”意思是,陆姓祖先(陆子静,号象山),曾在朝为官,后因失职,按律应满门抄斩。于是,陆姓先祖带着家人及随从先逃至湖南麻阳龙神坳,后又逃至湖北施南府咸丰县芦茅坪定居,于此开荒种田。为鼓励后人不忘先祖曾在朝为官,陆氏后人将此地取名为官坝。(www.xing528.com)

官坝村原有凉桥和庙宇。凉桥位于现今官坝二桥附近,在交通闭塞的年代,它是进出官坝的必由之路。凉桥整体全木质结构,四角欲翘,长10余米,宽6余米,高6余米。桥结构坚固,木板厚实,能载牛负重通行,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远近来客路过桥上都会在桥上歇一歇脚,或乘乘凉,或打个盹,或闲聊。桥下潺潺流水,桥上微风不燥,人群拢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2004年修路时,老凉桥被拆毁,但外迁回村的老人每逢有人前来考察或旅游都会和前来旅游的人说:“官坝这里以前有座老凉桥……”,物已不存,却留心中。庙宇损毁的时间更早,据当地老人说,他们能记事时,那个地方有一条深沟,搭上木桥才能行走。但后来庙宇被毁,木桥也不存在。现在这条深河也没有了。

以前的官坝村,村民主要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黄豆、高粱小麦等粮食作物维持四季所需。此外,还种植烤烟、茶叶油菜等经济作物进行售卖和物资交换。村民们虽一年忙到头,但仍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常言道,做到八月,吃到腊月。到了冬天,漫山遍野都是挖蕨果腹的人。封闭的环境、贫乏的物质,导致当地人难以顾及子女教育。改革开放后,官坝汇入发展的洪流中。人们意识到文化的重要、知识的力量,纷纷鼓励子女入学读书,此前的情况渐渐扭转。如今的官坝村修通了连接县城的公路,从这里走出去更多学子,村里开设农家书屋,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向上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