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咸丰县传统村落-新场人家

咸丰县传统村落-新场人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场村为多民族杂居村落,以土家族居多,另有汉族、苗族等民族。新场村蒋家家园对面的穿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场村最大的家族就是蒋家,是新场村的“土豪”“霸主”。新场蒋氏经过多代的经营,逐渐成为地方大土豪,田广人多,家庭中有功名者,在县州为官者众。新场彭氏没有现存家谱,但在彭家湾彭氏聚居地完整保存了彭氏祖墓。

咸丰县传统村落-新场人家

改土归流措施的实施,使川鄂邻近地区的开放程度获得拓展,外来移民、解甲军户、流动商贩逐渐定居于此,开发山林,形成了新场村民族杂居和多元文化交流格局。新场村为多民族杂居村落,以土家族居多,另有汉族苗族等民族。与武陵民族地区一些典型的单姓村明显不同的是,新场村为杂姓村,村民主要姓氏有彭、谌、文、杨、张、李、卫、蒋、向、黄、周、田、冉等,其中大姓氏包括彭、谌、文、杨、卫、蒋等。

现住村民大多来自贵州、湖南和四川等地,多是明清以来因灾荒、战乱、经商等迁徙而来。在蒋家花园的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岩洞,当地称它为“穿洞”。这个洞在一座小山坡上,看起来是个石缝,比较深。洞的下边有一条小河,由于现在洞周围长了很多树和草,看不清楚。目测洞口高有六七米,宽有三四米。当地的老人讲,这个洞对于新场具有重要意义,早先迁徙来的老辈子人刚到此地,大都住在石洞里,开荒种地,架梁造屋后才离开山洞。平时村民在洞边干活,石洞是村民们劳作期间休息的地方。下大雨的时候,村民会到穿洞里躲雨。后来穿洞被大户人家蒋家占了,把穿洞当作私家重地,用它来储存粮食,有时候也当作避匪避难的藏匿点。

新场村蒋家家园对面的穿洞
(李文艺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场村最大的家族就是蒋家,是新场村的“土豪”“霸主”。新场蒋氏先祖蒋继和,一度官至诰授奉直大夫,先民世居湖南常德,在继和公一代迁至湖北咸丰,已传承20余代。(www.xing528.com)

新场蒋氏经过多代的经营,逐渐成为地方大土豪,田广人多,家庭中有功名者,在县州为官者众。当时,蒋家出了个“狠人”蒋锡山,又名蒋昌绩,是蒋克让(蒋克勤的弟弟)的小儿子,蒋克勤(蒋益三)的侄儿,是新场蒋氏第十八代孙。由于他仗着蒋家财大势大,经常拿村民的粮食等东西,像个“撮瓢”一样瓜分百姓的粮食,村民对他既厌恶又惧怕,因而取外号“蒋撮瓢”。20世纪20年代,贺龙的红三军来到此地,活捉了“蒋撮瓢”并把蒋家钱财分给当地的百姓。

除了蒋、冉、张、李等姓氏以外,新场与三岔坝交界处还有本土居民彭氏。新场彭氏没有现存家谱,但在彭家湾彭氏聚居地完整保存了彭氏祖墓。墓志铭清晰记载了清光绪年间彭家在新场生息的状况,其中明确记载彭母吴氏为“平阳里地名大石湾生长人氏”。

彭家湾彭氏祖墓是由三座古墓组成的古墓群。墓志上铭文显示时间最早一座古墓是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间最晚的古墓为光绪乙酉年(1885年)。中间一座墓是彭家祖先彭启翰的坟墓,它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分别是吴氏、杨氏之墓。三座墓并排而立,能够显现出三人生前关系的紧密。彭氏古墓布局与形制规整,气势宏伟,造型典雅大方,雕刻精美,寓意深远,整个咸丰县内仅有唐崖土司王墓能与其媲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