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挫折反应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挫折反应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往往不敢面对现实,而采取躲闪逃离现实情境的办法来寻求解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这种表现的突出特点。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旺盛时期,多数学生争强好胜,报复心强,而自我控制能力又普遍较弱,因此,受挫后常常出现攻击行为,由此往往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导致更大的挫折。轻生,是个体受到挫折后所表现出的最为极端的消极行为反应。

大学生挫折反应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人们对挫折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情绪反应强烈,有的则不明显;有的以各种偏激的行为表现出来,有的则以积极的方式来对待。一般来讲,人对挫折的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情绪性反应

情绪性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时伴随着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作出的反应,可能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也可能表现为特定的表情或行为反应。情绪性反应多为消极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冷漠、退化、幻想、逃避、固执、攻击、自杀等。

(1)焦虑,是一种模糊的、紧张不安的综合性负性情绪,常常伴随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甚至可能会出现冷汗、恶心、心悸、手颤、失眠等神经生理反应。当人们面临心理冲突、情境压力,遇到挫折,预感到某种不祥的事情或不良的后果将要发生,或者感到需要付出努力的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没有把握预防和解决时,一般都会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是引起焦虑的重要方面,人们遇到挫折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焦虑情绪。

(2)冷漠,是指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表现出的一种无动于衷和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一种复杂的挫折反应。表面上看,冷漠似乎是逆来顺受,毫无情绪反应,而事实上并不意味当事人没有反应,只是对挫折更加痛苦的内心体验被压抑或以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对挫折的冷漠反应是由于一个人长期遭受挫折或感到没有任何希望摆脱或消除困境时而产生的。如某些学生第一次出现考试不及格时,一般会感到难过、自责或抱怨,接下来会更积极努力地学习;但当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十几次考试不及格时,就会表现出对学习和考试漠不关心,不再努力学习,甚至不上课、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批评、鼓励也无动于衷。

(3)退化,是指当人们受到挫折时所表现出的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通常,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各有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下,人们在情绪和行为方面会日益成熟起来,使自己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在适当的场合和适当的时候表现出与自己年龄相符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当遇到挫折后,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以低于自己年龄的简单、幼稚的方式应对挫折,以求得别人,有时是自己的同情和照顾,而且这种情况常常当事人自己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如有些学生,甚至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每当感觉考得不理想时就会生“病”,并告诉别人自己是带病参加考试,甚至申请不参加下面的考试;有些大学生当遇到自己认为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就离校或离家出走。可见,退化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不但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反而会使人的判断能力降低和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使人缺乏主见、脱离现实、意志衰退。

(4)幻想,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企图以自己想象的虚幻情境来应对挫折。任何人都有幻想,大学生又处在多幻想的年龄段,所以大学生的幻想特别多。通过幻想人们可以暂时脱离现实,在自己想象的情境中满足一些自己的需要欲望,使人产生一种愉快和满足的感觉。如有些学生在幻想中想象当自己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当自己处于很高的地位,当自己得到了意中人的青睐时,如何受到世人的敬仰,如何风流潇洒的情境。应该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暂时的幻想可以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挫折情绪,偶尔为之,也是正常的。但如果用幻想来应对现实中的挫折,特别是长期处于幻想状态或养成了从幻想中实现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目标的习惯,就会使人降低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5)逃避,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或感到可能面临挫折时,不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而是以消极的态度躲开挫折现实的一种挫折反应方式。有些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往往不敢面对现实,而采取躲闪逃离现实情境的办法来寻求解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这种表现的突出特点。比如长期在逃避的心理暗示下,有少数学生因害怕考试竟在考试前一天高烧不退,没有任何病因,但也不是装病,产生这种情况,本人往往是无意识的,是个体借助某种生理机能的障碍来逃避困难的结果。

(6)固执,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地反复进行某种单调的、机械的无效动作,尽管知道这些动作对目标的达成、需求的满足并无帮助。如有些学生考试失败后,受到家长的责备,几经努力后仍没有效果,于是就丧失信心,破罐破摔,不再进行新的努力和尝试,茫然地按照往常已被证明是无效的做法刻板地反复去做,无论家长再怎样责备也无济于事。固执行为的特点是呆板无弹性,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是在人们遇到挫折后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时产生的反应方式,所以,这种挫折反应方式并不是不可改变,当人们一旦获得了更适当的反应方式,就会取代固执行为。(www.xing528.com)

(7)攻击,是指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出去或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进行报复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的对象可能是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也可能是其他替代物,还有可能是受挫者自身。个体受到挫折时常常引起异常愤怒的情绪,产生敌视和报复心理,理智下降,可能会产生过激的举动,表现为攻击性行为。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遇到挫折时,最原始的反应便是攻击,当攻击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带来更坏的结果或遭受更大的挫折时,人们又常常以间接的攻击方式或者以冷漠、退化、幻想、逃避等方式来对待。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旺盛时期,多数学生争强好胜,报复心强,而自我控制能力又普遍较弱,因此,受挫后常常出现攻击行为,由此往往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导致更大的挫折。

(8)轻生,是个体受到挫折后所表现出的最为极端的消极行为反应。当个体在遭遇挫折后,因为承受能力较弱,感到万念俱灰,把受挫的原因完全归结为自己,所以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采取自认为是唯一的最后的“解脱”手段。

2.理智性反应

理智性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在理智的控制下所作出的反应。通常人们在遭受挫折后都会出现紧张状态,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作出某种情绪性反应,其中,有些人始终被情绪所控制不能摆脱,而有些人则能够及时调整,保持冷静,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挫折。所以,理智性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反应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坚持目标,逆境奋起,矢志不渝。当人们遇到挫折后,经过客观冷静的分析,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和正确的,当前的挫折只是暂时的,是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曲折,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和逾越的,所以,应设法排除障碍,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朝着既定目标矢志不渝地迈进,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有时还冒着被攻击、被迫害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经过多次失败几经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挑战和考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培养顽强拼搏的毅力和敢于面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大家都是饱经磨难仍奋斗不止,矢志不移而获得成功的。例如,诺贝尔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事故,亲人被炸伤,自己也几次险些丧命,但他从不气馁,最终获得成功;达尔文经过曲折的学习、生活终写成《物种起源》;我国名医李时珍经过30 余年的不懈奋斗而著成《本草纲目》……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2)调整目标,循序渐进,不断努力。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人们的需要和目标并不是都能满足和实现的,或者在目前的条件下是不可能满足和实现的。因此,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几经努力和尝试都失败后,就要冷静下来,认真客观地分析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奋斗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可能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不符合目前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实现目标的条件尚不具备,这就需要适当降低目标,或将目标分成几个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获得成功。如有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将目标定为每门课都优秀,而应考虑首先通过努力使每门课都及格,然后重点在一门课或几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最后再努力取得全面进步。另一方面,人们满足需要和实现愿望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旦遇到挫折,发现原定的目标难以实现时,还可以改换目标,寻找新的能够实现的目标取而代之,同样可以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如有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想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赞赏就苦练唱歌,但由于自己的嗓音不够圆润,音乐基础又不太好,怎么练都达不到理想效果,这时就可以考虑练跳舞或演讲等,或许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同样的目的。调整目标并不是害怕困难的表现,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是一个人成熟和理智的表现,还可以降低和避免由于目标选择不当而难以实现对人们自信心的挫伤和由此产生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