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挫折理论与个体反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挫折理论与个体反应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挫折是怎样产生的、挫折产生之后个体如何反应,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挫折理论。(一)挫折的本能学说这一学说由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于20世纪初提出。他认为,个体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均起源于本能。在麦独孤看来,人在活动中因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因此勒温认为,需要的满足是避免挫折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挫折理论与个体反应

关于挫折是怎样产生的、挫折产生之后个体如何反应,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挫折理论。

(一)挫折的本能学说

这一学说由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于20世纪初提出。他认为,个体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均起源于本能。他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为本能下的定义为: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理-物理倾向,它影响主体感知、注意某类客观的过程,影响在感知时体验到的特定的情绪兴奋程度,以及对感知的刺激做出的特定动作或者神经冲动。他还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是目的性的程度高低不同。一切行为都是为达到一定目的的,而策动和维持这些行为的动力是本能。如果消除这些本能倾向及其有力的冲动,有机体将不能进行任何活动。此外,本能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似乎每种本能都有其对应的特殊情绪。在麦独孤看来,人在活动中因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

(二)“挫折-攻击”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J.多德拉等指出,攻击行为往往是挫折的结果。他们认为,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同时挫折的存在也总是会导致某些形式的攻击行为。他们曾经进行过“剥夺睡眠”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者被剥夺睡眠24小时,并被不允许自由活动及不给吃早点后,他们往往采用不友好的语调相互谈论,或提出一些非难性问题等攻击实验者。挫折的这种作用可以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当经济萧条或战乱之后,挫折心理会广泛地出现在社会的各个群体中;当人们找不到工作、买不到需要的物品或生活的各方面受到限制时,社会中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哈弗兰德等人做了历史考察之后提出了“挫折-攻击”理论,即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其受挫折驱动力的强弱与范围、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对攻击行为后果的估价等有关。

1969年,伯科威茨对“挫折-攻击”理论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他指出应该区分“挫折”和“被剥夺”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不会单单因为某种东西而遭受挫折,只有当个人在既定的情境中无法获得他想获得的东西时,才会遭受挫折。

(三)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说明了需要与挫折的关系。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心理学家K.勒温。他认为,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即挫折感。在他看来,个体心理环境中真正影响其心理状态的乃是非生理需要,这种需要是推动其行为的动力。个体在其需要压力下,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一种要求满足需要的动机,以求得心理平衡。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心理紧张就会随之消除,否则就会产生挫折体验。因此勒温认为,需要的满足是避免挫折的重要条件。(www.xing528.com)

人的需要有很多种,如正确合理的需要、健康的但不切实际的需要、不合理的过高的需要等。对于人们正当、合理的需要,社会应予以满足,以避免产生挫折反应;但对于不合理的、过高的需要,则必须通过教育使个体的需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减少其挫折体验。

(四)社会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的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H.沙利文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C.罗杰斯。这个理论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个体的“向上意向”“自我实现”受到压抑的结果。为避免挫折的产生,新精神分析学派主张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强调个体的自尊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则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创造力、完善人际关系等。

(五)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如果心理性欲的发展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比如停留在某一阶段或遇到挫折而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等,都可能造成行为异常。因此,一切精神疾病的根源也就在于这种心理性欲受到压抑或阻碍即受到挫折。

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则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重视权力意志的实现。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权力意志”的支配,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指向追求征服、追求优越的。如果这种驱力受到挫折,就会形成自卑感。自卑感如果得不到补偿,则会产生反社会行为或精神病

荣格则认为,每个人的人格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人常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完善。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