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化先生:真懂启蒙精神的启蒙者

元化先生:真懂启蒙精神的启蒙者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中国,提倡启蒙者不绝如缕,但大都是以先觉觉后觉的姿态,以为自己真理在握,将自己盲目认同的意识形态作为绝对真理教条向人宣示。元化先生是提倡启蒙者中不多的几个真懂启蒙精神者。[3]他未必读过康德论启蒙的文章,但却得启蒙精神的真传。

元化先生:真懂启蒙精神的启蒙者

在我的心目中,元化先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的确,他的家世、经历、天赋、才情、学问、治学方法乃至个性,都有不同寻常处,但对于当代中国思想史来说,这些不同寻常并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他的不同寻常在于,他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

元化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时代,甚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说法都会被意识形态化。一个人的成败毁誉,往往取决于他的意识形态立场。与众不同者默默向隅,暴得大名者引领潮流,成了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常见现象。人们有意无意依附某种意识形态,以证明自己的政治正确和道德优越,全然忘了真理是需要通过艰苦的探索和批判,尤其是对自己种种成见的怀疑和无情批判得来,以致批判和真理成了我们时代非常罕见的现象。元化先生却与时流迥异。

元化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了思想写作。虽然他是从文艺理论入手,但却并非纯粹为了理论或学术,而是为了“激起读者的思想,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头脑中出现许多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并渴望去解决它们”[1]。这绝非一般文艺理论家的追求,而是一个思想家的追求。元化先生和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中国人一样,对启蒙情有独钟。早在1938年就写过《论抗战文艺的新启蒙意义》,80年代末又重新提倡新启蒙。(www.xing528.com)

在现代中国,提倡启蒙者不绝如缕,但大都是以先觉觉后觉的姿态,以为自己真理在握,将自己盲目认同的意识形态作为绝对真理教条向人宣示。“启蒙”一词来自西方,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和殿军康德对它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元化先生是提倡启蒙者中不多的几个真懂启蒙精神者。在《论抗战文艺的新启蒙意义》中,他指出:“新启蒙运动所以提出理性这口号,实是它必须抑制无谓的感情冲动,反对任何笼统的幻想。”[2]半个世纪后,在他主编的《新启蒙》第一辑的编后语中,他又说:“理论的生命在于勇敢和真诚,不屈服于权势,不媚时阿世。”[3]他未必读过康德论启蒙的文章,但却得启蒙精神的真传。

这与德国古典哲学对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他在晚年写的《自述》中说:“我深深服膺德国古典哲学自康德以来所倡导的批判精神……批判是不接受未经考察过的前提的。它具有反对盲从、反对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意义。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开启了批判精神的先河。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权威是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这种批判精神给予了我很大的影响。”[4]启蒙实际不是向别人灌输自以为是的教条或偏见,而恰恰是无情地反思自己思想的种种偏见与盲点。元化先生就是如此,他不仅毕生工作贯穿了这种批判精神,尤其在晚年自觉地“以它去清理由惰性和习惯所形成的偏见和谬误”[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