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素质也称为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测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身体素质测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还可帮助学生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

身体素质也称为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测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身体素质测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还可帮助学生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新的一年里有的放矢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一)1 000 米跑(男)、800 米跑(女)

1 000 米跑(男)、800 米跑(女)用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此项目既测试有氧耐力,也测试无氧耐力。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测试方法:受试者站立式起跑,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立即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同时记录秒表所示成绩。

大学生耐力评价标准见表4-3。

表4-3 大学生耐力评价标准

(二)仰卧起坐(女)

仰卧起坐是测试腹肌力量和耐力的一个项目。腰腹肌力量对于人的身体机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仰卧起坐的练习,可促使青少年积极地发展腰腹肌力量。

1.测试方法

(1)通过键盘或非接触卡输入受试者编号。

(2)受试者将测试带系于腹部,仰卧在垫子上,两脚稍分开,屈膝成90°。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便固定下肢。

(3)测试人员目测受试者按照上述动作要领准备好后,按“确认”键。受试者在听到“嘟”的一声后,开始仰卧起坐。

(4)动作应规范,坐起时,上身压超过90°为有效。动作成功会听到“嘟”的一声,主机给予计数。

(5)测试时间满1 分钟时,计时停止。测试成绩显示在屏幕上,语音提示测试结果,测试完毕。

2.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测试的舒适性,垫子应放置在平坦、干燥的地面上。

(2)禁止受试者穿鞋踩踏坐垫。

(3)受试者应穿常规运动鞋,勿穿硬底皮鞋、带钉运动鞋或高跟鞋进行测试。

(4)受试者动作应规范,否则机器不予计数。

大学生仰卧起坐评价标准(女)见表4-4。

表4-4 大学生仰卧起坐评价标准(女)

(三)引体向上(男)

引体向上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为男性上肢力量的考查项目,是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力的悬垂力量练习,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也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要求男性有一定的握力和上肢力量,这个力量必须能超过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引体向上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它是以按动作规格完成的次数来计算成绩的,做得多则成绩好,因此,它是一种耐力项目。

1.测试方法

(1)两手用宽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单杠,略宽于肩,两脚离地,两臂自然下垂伸直。

(2)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当下巴超过单杠时稍作停顿,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完全下垂,重复再做。可以弯曲膝关节、将两小腿向后交叉,使身体略微后倾,能更好地锻炼背部肌肉。

(3)身体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4)待身体停止晃动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身体不能有任何附加动作);当下颌超过横杠上缘时,还原,呈直臂悬垂姿势,为完成1 次。

(5)直到测试者做到力竭时,测试人员记录受试者完成的次数,以次为单位。

2.注意事项

(1)若受试者较矮,不能自己跳起握杆时,测试人员可以提供帮助。

(2)测试时,受试者要保持身体挺直,不得屈膝、挺腹等;若借助身体摆动或其他附加动作完成引体时,该次不计数。

(3)测试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下降过程身体不能猛然放松,身体要稍微紧张,双脚在此时迅速向前伸(幅度不要过大,以免造成违规)。

大学生引体向上评价标准(男)见表4-5。

表4-5 大学生引体向上评价标准(男)

(四)坐位体前屈

1.测试方法

(1)通过键盘或非接触卡输入受试者编号。

(2)要求受试者赤足,上体垂直坐于坐垫上,两脚伸直,脚跟并拢,脚尖分开10~15 厘米,脚跟蹬在支座部位上,两手并拢,手臂伸直,指尖轻触手推板。

(3)测试人员目测受试者按照上述动作要领准备好后,按“确认”键。

(4)受试者渐渐使上体前屈,手指推动手推板向前移动,直至不能再向前移动。测试成绩显示在屏幕上,语音提示测试结果。

(5)第一次测试完毕后,系统语音提示进行第二次测试,此时,受试者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测试。

(6)测试成绩显示在屏幕上,语音提示测试结果,并通过无线网络送到计算机,测试完毕。(www.xing528.com)

2.注意事项

(1)垫子应放置在平坦、干燥的地面上。

(2)安装时需将脚踏板竖起,保证脚踏板与底板垂直;安装到位后要用手柄把支架固定好,以免在使用过程中位置被改变。

(3)测试前受试者应做好腰部的准备活动,以免腰部受伤。

(4)禁止受试者两腿弯曲,禁止手臂猛然发力。

(5)禁止受试者穿鞋踩踏坐垫。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评价标准见表4-6。

表4-6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评价标准

(五)50 米跑

50 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测试速度素质。速度素质的测试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度、反应力、柔韧度等素质。

1.测试方法

(1)通过键盘或非接触卡按照受试者使用的对应跑道,输入受试者编号,4 个编号输入完成后,主机发出“各就各位”“预备”的命令。

(2)受试者站立在对应跑道的起跑线前,做好起跑准备。未听到起跑命令前,脚尖不得踩线、越线,不能抢跑。

(3)4 个跑道的受试者都准备好后,测试人员按“确认”键。主机发出起跑命令,受试者跑出起跑线。主机开始显示计时的秒数。

(4)4 名受试者都跑过终点后,测试成绩显示在屏幕上,语音提示测试结果,通过无线网络送到计算机,测试完毕。

2.注意事项

(1)测试前调整50 米测试仪的5 根外设杆,距离主机50 米,在平坦、稳定的地面上,按顺序排好。外设摆放的顺序是:面向跑道、外设立杆的编号从左到右顺序为1、2、3、4、5;立杆底座上的丝印标志面向自己。立杆之间的距离为1.2~2 米,5 根外设杆要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接收杆收不到发射杆的信号,测试将无法进行。

(2)按下每根外设杆的电源开关,打开电源。然后打开50 米主机的电源,主机开始检测与外设的通信。如果通信成功,显示屏的左下方应依次显示“1、2、3、4”,如果没有显示某一个外设的编号,该跑道将不能使用。可以按“取消”键,让主机再次检测。

(3)未在正常的时间内跑完50 米,如小于5 秒或大于13 秒,主机均显示13 秒,测试成绩为0 分。

(4)4 个跑道容许1~4 人参与测试,没有人使用的跑道,测试成绩为0 秒。

(5)受试者应穿常规运动鞋,勿穿硬底皮鞋、拖鞋或高跟鞋进行测试。

大学生50 米跑评价标准见表4-7。

表4-7 大学生50 米跑评价标准

(六)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同时也能测试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爆发力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劳动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测试方法

(1)通过键盘或非接触卡输入受试者编号。

(2)要求受试者身着运动装,脚穿平底鞋站立在测试垫的起跳线前,做好起跳准备。两脚自然分开,脚尖不得踩线、越线。女生从近端的起跳线起跳,男生从远端的起跳线起跳。两条起跳线相差90 厘米。

(3)测试人员目测受试者按照上述动作要领准备好后,按“确认”键。

(4)受试者从原地两脚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和连跳动作。

(5)受试者落地后,应从正前方迈出测试垫,不得踏踩测试垫两边的测试杆。

(6)测试成绩显示在屏幕上,语音提示测试结果。

(7)受试者可以按上述要求测试两次,显示器显示最大值,语音提示测试结果,并将两次跳出的最远值存储在主机中,同时通过无线网络传到计算机,测试完毕。

2.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测试的舒适性,垫子应放置在平坦、干燥的地面上。

(2)受试者应穿常规运动鞋,勿穿硬底皮鞋、带钉运动鞋或高跟鞋进行测试。

(3)受试者应将口袋内的物品取出,防止跳远时物品跌落,使受试者受伤或损坏物品。

(4)仪器需注意防潮防水防暴晒,不得用有机溶液清洗机器的表面。

(5)测试前应对机器充电。如果长时间不用,最少3 个月要对机器充电一次,以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6)受试者动作应规范,否则机器不予计数。

大学生立定跳远评价标准见表4-8。

表4-8 大学生立定跳远评价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