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训即生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培训即生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影响被培训对象以至其作出改变,这是基本无异议的。皮亚杰借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儿童个体及人类的认识发生过程。生长的关键是反思。反思也不局限于写读书笔记、写教后记,而是依据新观点有所行动,在行动产生变化,取得一定实效后,即有“故事”后,再进行前后对照,融入亲身体验的反思。只有这样,反思才能使自己的“经验”活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成长。

培训即生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影响被培训对象以至其作出改变,这是基本无异议的。问题是不少人简单地认为,高质量的思想和技能经过演示,即可被被培训对象所接受,被培训者也就自然朝着预期的方向做出改变,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假设。培训效果与预期的距离其实还是很远的;就是那些发生预期变化的部分,其内在的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接受培训并得到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及模仿过程,真正的内在活动是一个在反思伴随下的生长过程。

生长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一般都认为,生物的发展是个体组织环境和适应环境这两种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生物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皮亚杰借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儿童个体及人类的认识发生过程。正如皮亚杰所言: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互相作用来进行的。个体之所以能对刺激作出反应,是由于个体用原来具有的格局来同化这个刺激。当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就通过自我调节,引起格局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通过同化和调节,认识结构就不断地发展并达到平衡,以适应新的环境。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平衡这种持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心理智力的发展过程。

如此说来,教师培训也不应仅仅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和信息,还要把教师内在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培训者不仅要从外部解放被培训者,还应解放被培训者的内部力量。教师培训的前提条件应是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教师学会用心成就自己终身追求的教育事业。在这里,不仅仅是用敏锐的心智去思考、推理、判断和决策,而且是用美好的心情去关爱、关心和关怀,还要用善良的心灵去体悟、领会和尽力施教。尤其要提倡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获得自己的理解。当教师遇到困惑经过反复琢磨,恍然大悟时,当进行比较,自己的想法自然流露时,当百思不得其解,茅塞顿开时,这就是生长。教师培训就应追求这一境界、这一目的。

同时,教师也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根据自己自身学习与工作的特点、需要、目的以及学习的内容、条件、性质而立足于实际,为了学校和自身的进步而进行学习,其起点是改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获得专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什么在同一情景和环境之中,有些教师能生长,而有些教师却不能生长呢?生长的关键是反思。教师平时很忙,注意力主要在学生身上,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活动较少留意,学校应将教师的反思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让教师在写反思案例中积累自己的“事例经验”。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专家或理论的引领。反思并不等于闭门苦思、苦想,也不是自我检讨,反思应是在某种理论或专家的新异观点引领下进行的活动。也只有引入新观点才能打破平衡,激活思维,开启反思活动;否则,只能是回顾和总结,最多也是一点不痛不痒的自我检讨,这显然不能触及灵魂,不能使自己放弃过去,再上一个层次。(www.xing528.com)

(2)积极尝试后进行。反思也不局限于写读书笔记、写教后记,而是依据新观点有所行动,在行动产生变化,取得一定实效后,即有“故事”后,再进行前后对照,融入亲身体验的反思。反思有了行动,就成了有源之水。

(3)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对反思过程中生成的故事、体验、体会,都应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来概括,写成案例。在写作过程中,案例要典型真实;要有意形成自己的概念和命题,即把案例写作过程变成经验概念化过程;要有笔者内心世界活动的反映,最好围绕中心问题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但不能过分渲染,或带明显偏见;要有独到的见解,这是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和生长的基础。

(4)经历合作这一环节。与人合作,即把自己写成的反思案例交与同行分析批判,提出新的建设性的建议。长期与人合作,慢慢会配合默契,互相促进,因此,我们主张个人反思应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只有这样,反思才能使自己的“经验”活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成长。

(原载《现代教育导报》2006年3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