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滞后地区应考虑民族体育生活性特征

经济滞后地区应考虑民族体育生活性特征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这种统计往往忽略了经济发展滞后国家和地区民族体育与生活的广泛关联特性和实际。因此,对于这类人群的体育人口统计标准应考虑民族体育的生活性特征。

经济滞后地区应考虑民族体育生活性特征

人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生活环境对人类来说产生着重大影响,人类所创造文化都脱离不了这个环境的强大作用。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包含的内容由少至多,由简单到丰富,总是遵循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位的规律。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生活与生产内容融为一体,体育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狩猎、游牧、耕作等生产活动,以及庆祝收获、祈祷祭祀等生活内容总离不开体育。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核心,成为文化的主体。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崇尚武力,如《左传》中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事祭祀活动的巫师和从事军事活动的武士社会地位很高,从而形成了当时生活的一种氛围,即武风的兴盛,“四时讲武,三年大习”是当时的社会时尚。人们的价值取向也相应发生改变,人们崇尚、敬仰武士和英雄,鄙视懦夫和胆小鬼。

在古代,人们在战斗之余将剑术演练和剑的佩戴升华为一种身份和荣誉的象征,民间佩剑、互相赠剑蔚然成风,剑逐渐成为权力的标志和避邪的法器。然而,中国人最终还是比较信服老子的观点“柔弱胜刚强”,因为老子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因此,人们逐渐倾向于修身养性的修炼活动,将行动于外的肢体练习,内化为心理的、静态的练习方式。中国社会风尚走向文化,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武化”而言,具有弱化性质。(www.xing528.com)

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促进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拥有了更充裕的闲暇,闲暇生活内容也日益丰富。以前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成分告别了昔日的“亲朋”,独自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特别是社会高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文明病”的困扰,对此人们想起了体育活动对自己祖先的巨大帮助,逐渐醒悟出人类不能遗弃属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构件—体育。于是,人类开始寻找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与现代理性社会不十分合拍的非理性自我,但它却是人类不能失去的自身的另一半自我。现在,“闲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单位,而正在演化为一种文化。闲暇文化是生活的主要成分,其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育在闲暇文化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由于体育不仅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且能够巩固人的群体性,具有益群作用,这是其他生活内容所难以具备的特征。因此,各个国家和民族纷纷推出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民族体育项目,设立各种民族体育节,建立各种体育制度,以此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体育人口是衡量体育在人们生活方式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从目前的衡量标准来看,通常报道西方人的体育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数量远远大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和地区,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了体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然而,这种统计往往忽略了经济发展滞后国家和地区民族体育与生活的广泛关联特性和实际。当然,这种误差是受衡量标准制约的。在民族地区,各个族群或民族的体育活动具有时令性,一般来讲,遇到生活中的重大节日,民众大都全员参与。因此,对于这类人群的体育人口统计标准应考虑民族体育的生活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