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的革命:强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差异

课堂的革命:强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差异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创新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一个人一旦能够自主必然会自己思想起来。他们在感受着眼下身处其中的自主学习的新课堂,他们也在反思过去的被强迫学习的传统课堂,他们自然而然地把两种截然相反的课堂进行了比较,并且把对新、旧课堂的比较都写在了自己的课堂日报里,读来让人心痛、发人深省。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心”不被挤碎是小概率事件,被挤碎是大概率事件。

课堂的革命:强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差异

中国学生接受的教育,着眼点几乎全部都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数理化、英语,还要学弹琴、画画书法等,恨不得十八般武艺样样学到手。论理多学一点东西没什么不好,问题在于中国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被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身、心发育的巨大影响被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育与学生心中蕴藏的智慧、大脑固有的思想力之间的关联也被完全忽略了。人们完全忽视了不同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学生的体格与人格的形成,在被强迫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与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将会在不知不觉间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上成长,前者会负成长,多半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苦力,后者是正成长,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有智慧和思想力的文明人。

1. 强迫学习的课堂——学生痛苦的心

前文收录了部分媒体关于中国的大学如何不择手段地强迫学生坐进教室上课的报道,这些学生被强迫坐进教室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几乎从来就没有见过有哪家媒体跟踪报道过,似乎也没有见过有什么人研究过。做教师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无须考虑学生的感受,就和做家长的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无须考虑孩子的感受一样,这是我们父为子纲的传统文化赋予家长和教师角色的权利,正是这些权利遮住了人们的眼睛、蒙蔽了人们的心,使得人们无须考虑学生在被强迫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使得人们看不到学生在被强迫学习“过程”中的一颗备受煎熬的痛苦的心,看不到学生的身心在煎熬的“过程”中被分离、人格在痛苦的“过程”中被撕裂、自信心在被强迫的“过程”中消失,看不到如此“高等级”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的身体强硬地逼进了教室,把学生的灵魂残忍地挤出了身体。这样的“过程与方法”与教育的原宗旨恰恰背道而驰。灵魂出窍、丧失自信心的人,能算一个有文化的文明人吗?连一个有着起码的体格与人格的健康人都不能算!

我们创新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一个人一旦能够自主必然会自己思想起来。在这个属于学生自己的新课堂上,学生们的思想无拘无束、无边无际、自由自在。他们在感受着眼下身处其中的自主学习的新课堂,他们也在反思过去的被强迫学习的传统课堂,他们自然而然地把两种截然相反的课堂进行了比较,并且把对新、旧课堂的比较都写在了自己的课堂日报里,读来让人心痛、发人深省。这些学生用心写就的课堂日报,是家长重新认识孩子、教师重新认识学生,人们重新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的十分宝贵的一手资料。

(1) 孙榕同学8月15日

今天,商老师请全班同学吃水果了(真觉得我们是一群幸福的孩子啊),老师说是为了庆祝我们软测一期班成立一个月,叫“月庆”。

记得上周五沈老师到班上讲课时提到,说我们已经开班一个月了,不知道是哪位同学说了句:啊?才一个月啊?也许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吧,总觉得还没做什么呢一天就没了,就这样,一个月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或许是每天都在忙个不停吧。

我觉得人在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是最容易忘记时间的。记得以前上课,虽然每节课就45分钟,可总感觉过完这45分钟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每次掏手机看时间以为过了很久其实才一两分钟而已。现在上课就不一样了,感觉才讨论了一个问题,可是一两个小时就没了,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不够用。经常听见大家说:啊?又吃饭啦?我想这就是专注和不专注于一件事情最明显的区别吧!

(2) 后悔——毕亚鑫同学11月27日

一个整天就是在编写功能流程图。下午还破天荒的没睡午觉就来了,没想到来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在我前面来了,想必今天的工作量对他们也是个挑战,早早地来赶工作是为了不落下进度,真佩服同学们的精神!

还记得没来软测班时,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等要交的前一天拿同学的抄袭一下就算应付了,完全没有什么压力。现在想想,感觉当时自己是个很不负责任的人,对自己、对老师、对家长都不负责,真的感觉惭愧,浪费了若干时间和精力在一些根本不值一提的事情上。

回想大学前三年,也是大学的黄金年龄,算是白白浪费了,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后悔。

(3) 孙晨桄同学12月4日

最近发现时间过得是越来越快了,三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班上开始流行一句玩笑话:星期天一过,这星期就没了。

这是以前上课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以前上课都是扳着手指头数着这个星期还有几天结束,好不容易盼到周末,结果一下子就没了。现在和以前恰恰相反。

(4) 常如龙同学10月28日

大学四年,只有这几天好像才真正的活过来了。

以前很迷茫,总不知道以后干什么,能干什么。现在目标已经确定了,也在努力向着目标努力。

记得王骏鹏今天说现在吃饭都觉得理所当然了,以前吃饭想吃好一点都感觉对不起父母,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混。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触,一天到晚上网睡觉,没有目标,浑浑噩噩,花钱吃饭都是浪费。现在有目标了,感觉整个人都变了。

以上部分日报内容有选自一期班的学生,有选自二期班的学生,有男同学,有女同学,这几位同学发自内心深处的痛苦的呻吟完全可以代表所有的学生。学生被强迫坐在教室里受煎熬的心态、压抑的心情和茫然的学习态度,让人心疼、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记得以前上课,虽然每节课就45分钟,可总感觉过完这45分钟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每次掏手机看时间以为过了很久其实才一两分钟而已。”各位,“45分钟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一天有多少个45分钟?一个学年有多少个45分钟?十几年的课堂生涯有多少个45分钟?可怜的学生,竟然也就熬下来了!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心态,能学得好吗?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心态,长此以往,学生的心智会一天天地成熟,还是心理永远地幼稚?学生的心灵得以开启,还是永远关闭?学生会有一个勇敢自信的健全的人格,还是会有一个懦弱自闭的残缺的人格?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心”不被挤碎是小概率事件,被挤碎是大概率事件。

都是20岁左右的男女青年了,他们的个人意志仍然一如既往地被众人漠视着,他们自己也忘掉了自己还有个人意志;他们的感受仍然一如既往地没有人顾及,他们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感受也麻木了!不麻木怎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坐得住?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自己安排自己时间的权利,从来就没有自己安排自己学习的权利,读大学了,20岁了,仍然没有!

“记得王骏鹏今天说现在吃饭都觉得理所当然了,以前吃饭想吃好一点都感觉对不起父母,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混。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触,一天到晚上网睡觉,没有目标,浑浑噩噩,花钱吃饭都是浪费。”这样的话语让人看了鼻子直发酸!

这样的教育,是人才的培养,还是动物的驯化?

这样的课堂,是知识的殿堂,还是心灵的地狱?

这样的课堂是负成长的课堂,还是正成长的课堂?

教学的正确与错误,应当由谁来裁判?学生!

教学的优劣,应当根据谁的感受来评判?学生!

情理当如此,逻辑当如此。

不合情理的事,越做越累;不合逻辑的事,越做越糟。

这就是眼下的中国教育,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糟。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们、教师们在单位的工作也是被强迫的,而且长年累月都是这样被动地工作着,他们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们会认真工作吗?是不是要么跳槽,要么把眼泪流干?

毫无疑问,无论是强迫的一方还是被强迫的一方,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强迫的一方没有理由不改正,被强迫的一方没有理由不反抗。

2012年7月8日,我和一位从事兽药生产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用于给猪治病的针剂兽药很难销售,因为在给猪注射针剂的时候,需要对猪采取强迫措施,才可以完成注射。猪在被强迫打针的两三天之内,会拒绝进食。所以,养猪的人不那么接受针剂药,大多数都买包裹着糖衣的片剂为主。

如此低等的动物对被强迫都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何况有自尊的灵性最高的人呢?不同的是,猪拒绝吃食,养猪的人看得见;孩子人在书房心在外,拒绝动脑子学习,家长看不见;学生人坐在教室心在外,拒绝动脑子学习,老师看不见。在想让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作为家长为什么就不能征求一下他们本人的意见呢?在想让学生们学什么的时候,作为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尊重他们的人格,征求他们个人的想法呢?作为一个人,他们的感受难道不应该比猪得到更多的顾及吗?养猪的人都懂得照顾猪的感受才可以把猪养好,我们怎么就不懂得照顾人的感受把人育好呢?

强迫学习的现象如今在中国的家庭和学校里仍普遍存在,强迫学习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关于强迫学习的话题有必要继续专门探讨。

2. 强迫健身——伤身,强迫学习——伤脑更伤心

前文提到,我们把大脑肌肉视同身体肌肉,或者说把大脑的思想力视同身体的体力,把教室当健身房,把教师当教练。让我们倒过来设想一下,把健身房当成教室来办,把教练当做教师,把健身者当做学生,把中国学校传统课堂上普遍实行的教学模式搬到健身房里。

(1) 如同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支配权一样,教练对健身者拥有绝对支配权;如同教师有权强迫学生学习一样,教练有权强迫健身者训练;如同教师不强迫学生学习就会被视为对学生不负责任一样,教练必须强迫健身者训练。

(2) 教练要求健身房里的无论男女老少,不管个子高矮、体力大小、兴趣如何,都得使用同样的健身器材(课程),而且都得有相同的运动量(学习量)。

(3) 健身房里经常举行比赛(考试),参加比赛的人不会被分成男子组、女子组,也不会被分成重量级、轻量级,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同一个标准;排名在前的被夸奖(好生),排名靠后的被侮辱(差生)。

(4) 健身房里的整个训练过程,健身者本人丝毫没有个人选择的余地,全都得听从教练的安排,喜欢的要练,不喜欢的也要练;练得动的要练,练不动的也要练;没有一个人被允许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健身器材,也没有一个人被允许按照自身的体能大小选择运动量

(5) 每一个健身者的心灵上都被安装了这样一款价值观念的软件——在健身房里的训练不是为了自己有发达的肌肉、强健的体格,而是为了超过自己的健友,争取排名在前,让自己和家人有面子。

各位,从这样的健身房走出来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长期超负荷的运动量会不会让人身体的肌肉拉伤?长期被强迫训练的痛苦过程会不会让人的心致残?长期地相互竞争会让健身者们成为“健友”还是“健敌”?如果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20年时间里都身处这样的健身房,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一位健身的朋友,62岁,仍然可以卧举150公斤的杠铃,其强健的体魄看了让人羡慕。他告诉我,他年轻时是工人业余体工队的队员,作为业余运动爱好者,参加训练只是出于个人爱好,即便参加运动会他也从不强求名次,所以他的身体没有因为训练过度受伤,而是越练越强,而且保持终生。他还说,为了拿名次、强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没有不受伤的。

为了争名次、拿奖牌而训练的运动员身体没有不受伤的。

为了争名次、拿高分而被迫学习的学生大脑和心没有不受伤的。

不同之处在于,躯体受伤自己能知道,旁人也容易观察到;大脑受伤、心灵受伤自己不能知道,旁人更不易观察到,如果大脑、心灵被伤害到旁人能够观察出来的程度,已经木已成舟、回天无力,甚至会遗传给下一代!

儿童玩玩具,为的是助力儿童身体的发育成长,为的是助益儿童心智的开启;健身者玩健身器材,为的是有一个强健的体格,为的是有一个顽强的精神;同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的是助力学生大脑的发育成长,为的是助益学生心智的发育成熟。

没有人会强迫儿童玩玩具,更不会有人强迫儿童超时、超量地玩玩具;没有人会强迫健身者训练,更不会有人强迫健身者超时、超量地玩健身器材;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中国家长都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学习,几乎所有的中国老师都会强迫自己的学生学习?而且几乎都是在强迫超时、超量地学习!怎么就没有人知道,被强迫学习的过程会深深伤害学生的“心”,超时、超量的学习会严重拉伤学生的大脑肌肉呢?在学校期间,几乎没有一个中国学生不厌学;离开学校的高学历群体,有阅读习惯的人也少得可怜。这就是“心”被伤害的表现。实际上,学生受到的伤害远不只是养成了一颗厌学的心。

前面提到的《人民日报》2011年3月16日的报道称,中国在校大学生有80%以上有孤独感,存在与人交流的障碍,不同程度地患有自闭症,被称为“青苹果”,这就是在整个的成长过程中一直被强迫超时、超量学习的恶果,学生的心被不同程度地伤害、脑被不同程度地撑坏的结果。

南怀瑾先生说:“19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20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

教育存在什么问题?中国人崇拜的数理化英语都和国外的教科书上是一模一样的,但我们的教育在对学生学习目的的引导上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都有问题,强迫学生学习是根本问题之一。中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家庭到学校,个人意志得不到一点尊重,学习的全部过程都是被强迫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的空间几乎是零。

强迫学习的过程,是关闭学生心灵之门扼杀学生智慧、僵化学生大脑阉割学生思想功能的过程。

强迫学习的过程,不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创造力的摧毁是致命的,因为创新是人的主观意志强有力的显现,在被强迫学习的过程中长大的学生其主观意志早已被剥夺殆尽!

在被强迫学习的过程中长大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如果处在被管理的打工崽的位置,有可能称职或许可爱,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被强制性管理;如果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很少有称职的,更少有可敬的,因为他们从小习惯的是被管理,连自我管理都不会,又怎么可能胜任管理众人之事呢?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少有让人信服、受人尊重的管理者?原因即在此。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压根就不可能培养出能够胜任管理岗位的人才,社会又不可能不设公共管理岗位,只好“山上无大树,茅草称霸王”了!中国学校的传统课堂,培养不出科技人才,培养不出软件人才,更培养不出管理人才,不是中国学生不行,是不合时宜的强迫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不行了。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军队有一条规矩:不准虐待俘虏,而且尊重俘虏的个人意愿,愿意留下的欢迎,愿意回家的发给两块大洋路费。在我们现在的学校里,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却基本被漠视,学生的个人意愿全然被忽视,连过去的俘虏都不如呢!

教育原本就是文化野蛮的自然人为文明人的过程,强迫学习的方式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野蛮行径,有谁能够用野蛮的方式培养出文明的人?

以下这篇报道值得一读。

《参考消息》2013年4月7日5版,标题为“港报报道中国少将指出战机研发有软肋”。

朱德元帅嫡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少将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解放军面临的困难。精密机械工业基础薄弱和创新不足是解放军在升级其最新国产战斗机时面临的主要障碍。他举例说,中国空军不得不为国产战机购买外国发动机

澳门资深解放军观察家黄东表示,创新理念在技术进步中扮演关键角色,但他并不乐观。黄东说:“在一个全民丝毫不重视独立思考的国家,何来自主创新成果呢?直到现在,对内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无数学生来说,服从仍是压倒一切的重点。”

黄东先生的见解说明,强迫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不当,不只是把学生的成长导向了歧途,也拖累了国家的发展;强迫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不当,不只是让学生个体孱弱,也让国家强盛不起来。

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不能再原地踏步一二一!严禁强迫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唯有自主学习,能培育学生的自信心,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让学生自由地思想起来。一切科学、艺术和技术都是思想的创造物。

唯有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精神,能给学生创造力。主动精神=创造力。

中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异不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差异更不在学生自身的品质,差异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改变传统课堂,创建新课堂,严禁强迫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学生天生优良的品质一定能够显现出来,学生个个成人、人尽其才的局面一定会出现。

3. 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幸福的心

种庄稼最理想的办法是找一块好的土地,把苗栽下去让它自己长;养育孩子最理想的办法是找一个好的环境,把孩子放在里面让他自己长;培养学生最理想的办法是为他创建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让他自己学。我们创建的新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学的课堂。

理由如下:

就一般的道理而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每一个人都喜欢做自己的主人,每一个人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没有人愿意接受被强迫的外来意志,没有人会喜欢上被强迫做的事,也没有人能够把被强迫做的事情做好。如果人在强迫之下也能把事情做好,人类社会就会始终停留在奴隶时代不再进化了。

学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意志,一样地喜欢做自己的主人,不愿意接受被强迫的学习,也不可能在被强迫之下好好学习。实际上,学生天然就该是学习的主人,没有人有权利强迫学生学习,没有人能做到用强迫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刘丽媛同学在10月30日的日报中写道:“老师、家长的督促只能让我们排斥学习。”这绝不是丽媛同学一个人的心声。常如龙同学在11月15日的日报中也鲜明地提出:“不要把学习当任务,不要让学习成为一种思想负担。”

对知识的学习,其过程必须是自觉的;对道理的认知,其思想必须是自由的。这是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学会学习知识,能够认知道理,必须尊重他们,承认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学习,最忌讳强迫学习。我们创新的课堂,就是这样的一个课堂。(www.xing528.com)

在开课的第一天,我们就向同学们宣布,不喜欢上课的随时可以退出课堂,学生有选择是否听课的权利,老师有尊重学生选择权利的义务。这一个规则不是我向美国学的,我一向认为脑力劳动是不能勉强的,勉强学生学习只会事与愿违,所以在开课的第一天就向学生们宣布了这一条规则,没有想到竟与美国课堂的规则是一样的。看来世界上歪理有千万条,真理只有一条,即所谓“大道归一”。

请看学生们的课堂日报,看他们在我们创新的课堂上,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1) 我们真的是在学着自己走路了——杨小云同学7月30日

这个星期的任务很是繁重,全是我们小组成员自己制定计划,制定方案。显然我们是不适应这样的方式的,没有了老师的指导,我们有点无从下手,手忙脚乱!我更是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从哪里着手,只是盲目地看着界面!

现在我们真的是在学着自己走路了,没人依靠,有点颤颤巍巍!喜欢这样的挑战!希望明天我们能进入状态!加油,Energy!!

老师点评:

虽然“有点颤颤巍巍”,但是,“喜欢这样的挑战!”小云同学道出了学生们的心声,学生们喜欢自己走路!平均年龄在21周岁,才开始学习自己走路。要是能早一点,对学生们的成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 学习方法的自我转变——曹秋燕同学8月1日

第一点就是态度,想学。

我想说明的是,“软测”这个班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自愿在暑假留下来学习的,在主观上就占据了优势(相比于我们的专业课程不是自己选择的)。

第二点就是互动,热情。

学习的氛围很浓,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小组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带动着整个班的学习热情,每个人都很投入,有着集体的荣誉感。

第三点就是思想的革命。

有时候,课堂上会出现角色扮演,让我们换位思考,去考虑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这是原先刻板的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确实,新颖的教学方式与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想去深入思考不了解的领域。

老师很风趣幽默,是个很好的导师,而不光只是教授我们知识,感觉累的时候,会给我们减压,延长我们的休息时间;天热的时候,关心我们,会给我们买水果;陪我们一起唱歌、讨论、闲聊,几乎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就如同我们中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教师的代名词,很生动。

老师点评:

秋燕同学直率地告诉我们她以前的学习是被强迫的,不是自愿的,这一次是自愿的。

(3) 周五又不知不觉地到了——王雪萍同学8月19日

周五又不知不觉地到了,在学习和思考中,感觉每天都过得好快好快。

这样充实地过着每一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我们在讨论中成长。

这样的学习环境比起那种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效率要高得多,而且不枯燥。

正在体会把工作当娱乐、把娱乐当工作的境界。

老师点评:

“周五又不知不觉地到了”。看19日同学们的日报,大部分同学都不约而同地用这句话开头。同学们都沉浸在学习和思考、友谊和欢乐之中,忘掉了时间,忘掉了空间,忘掉了自己。真的为同学们达成这样的境界高兴。中国学生真的聪明,中国学生真的勤奋,只要让他们自主学习,一切就OK。

(4) 从来没有过如此热情——吴淞同学10月23日

以前就听一期同学说起软测班的种种与众不同,今天自己总算能够体验这种感觉了,很庆幸自己能够加入这个新集体。

第一天我们没有具体的项目,但我还是明显觉得这一天很充实。

从来没有过如此热情的课堂气氛;

从来没有过如此热情的团队讨论;

从来没有过如此热情的课堂态度。

在这里我们会学到以往学不到的,在这里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老师点评:

我们的课堂是不是一个幸福的课堂?同学们的日报是不是一道道让人可心的精神快餐?

谁能想得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会带来如此的效果!

(5)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课堂——李萌同学10月23日

今天是软件测试正式开班上课的第一天,上课中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之高。在大学这么久,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课堂,新颖的教学方案,与众不同的教学课程设计,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到很多在课堂里不曾接触过的知识,特别是我们的老师她的教学模式让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怎么与人相处,做人的道理。

还有很多同学的精彩发言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很优秀,总能在一些问题上有跳跃性的想法,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今天是非常充实的一天,紧张又不失欢乐,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很多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

老师点评:

看来关键不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而是在于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在于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为学生创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环境。

(6) 我的课堂我做主——刘丽媛同学11月1日

进软测班快两周了,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主动。这是我们自己的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平常娱乐节目也都是我们自己组织开展的,我们拥有充分的主动权。比起以前枯燥的课堂,我们现在的上课模式,很新颖,很有效率,每个人都被调动起来,整个氛围都很热烈。

老师点评:

我看过美国耶鲁大学一堂博弈论的公开课。博弈论是关于竞争各方策略选项的理论。在博弈论里,把被动的一方视为“劣势”方,老师在黑板上用英语的被动语态书写表达;把主动的一方视为优势方。实际上,任何一个成年人,只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电视里播的《动物世界》,观察一下人类社会,再用自己的心回顾一下自己实际经历过的社会生活,就很容易得出自己的和博弈论理论相一致的结论:主动方处于竞争优势,被动方处于竞争劣势。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在东方社会。

西方社会的人喜欢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中国人喜欢说“会哭的孩子多吃奶”。

在一个社会里,主动的个人是优势方,被动的个人是劣势方。

在世界上,由主动的人群集聚而成的国家是优势方,由被动的人群集聚而成的国家是劣势方。

眼下喊得震天响的创业、创新更加只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发挥的产物。被动的人,能就业就不错了,还指望他创业?被动的人,能把“旧”守住就不错了,遑论创新!

据此,强迫学生学习、让学生养成被动人格特征的教学过程,是“优”化受教育者培养“人才”,还是“劣”化受教育者驯化“奴才”?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养成学生成人成才必不可少的主动的人格特质,比单纯的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重要100倍。

4. 自主的课堂——激发智慧、激活思想的课堂

任何一个人,只有在他能够自主其事的时候,才会动心去思、用脑去想问题,没有人会在明知不能做主、说了也不算的情况下,动心去思、用脑去想问题,学生也不例外。只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动心去思、用脑去想。心一动,则智慧出;脑一动,则想起来。心不动、脑也不动的被动学习的“过程”,心动、脑也动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将会把学生的成长引向不同的方向。下面收录的学生们的课堂日报足以证明这一点。

(1) 相信这几天的学习会影响我的一生——董文渊同学7月29日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大学,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基本都是“填鸭式”。就是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老师教不到的,我们也不会去主动拓展。从来不会自己主动去学,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学,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大三。之前的一直都是应试教育,不仅使我们的思维僵化、固定,得不到发散,而且还严重与实际脱钩。之前学的一直是理论知识,并没有具体地亲身去实施过,当我们遇到真正相同的场景时,会发现当初学的知识用是用上了,但是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发生而我们却无法应对,会感到特别的无助与无奈。

如果没有进入这个软件测试班,我想我的学习轨迹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最终结果会如何,大家可想而知。当软测开班的第一天,老师就要求我们以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当时就懵住了,这种学习模式还是第一次看见哦;管它好不好,试试再说,心中不免多了一些新奇感和期待。待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是不讲知识点的,而是直接抛出问题让我们自己来讨论解决,然后才慢慢引出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你自己精神高度地集中和不断地思考,所以一天下来感觉身心俱疲,大脑晕乎乎的就想睡觉,但是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很实,不是虚的,我们是从源头上了解这些知识的本质而不只是定义而已。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自己先思考讨论,然后老师再讲解补充,让自己的思考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看东西的眼界也更加广阔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不断地穿插了各种现实职业场景的模拟,能够让自己身临其境,更好、更快地了解和解决问题。此外,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使我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去欣赏别人的同时,也感受到被他人赞赏、认同的满足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慢慢的由被动学习和思考,变成了更加主动地去学、去想、去写;而不是别人让我们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却不问其中的原因;变得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目光也不会局限在眼前,明白了自己需求什么而又需要什么;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是有了自己的规划和目标,相信这几天的学习会影响我的一生。

老师点评:

文渊同学在课程结束以后被安排在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在实习期尚未结束就被惠普公司录用。三本的学生能被惠普公司录用,印证了他自己的判断:“相信这几天的学习会影响我的一生。”

(2) 这个忙不能帮——袁媛同学11月13日

今天的一件小事也给了我深刻的教育。那会儿我在“麦田”组让他们更改SRS,看到刘丽媛要找商老师问问题,她举着手,可是却没有叫老师。眼看着老师就要走出去了,我忍不住帮她喊了声:商老师,这边有问题!后来商老师过来了,帮忙解决了问题。然后老师问我,她有问题,怎么是你叫我啊?我说:我看她没叫,就帮忙叫了。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个忙不能帮,要由她自己来。后来我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有些事情是不能帮别人做的,尽管是出于好意,但这不一定就真的帮到了她。我的帮忙只是表面的,也许她真正需要的是向老师提问的勇气,而我这么做,却抹杀了她的一次锻炼机会!

老师点评:

“今天的一件小事也给了我深刻的教育。”袁媛同学,你从一件小事情里看到了一个很大的道理,让我们共勉。

(3)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王志慧同学() 11月18日

明天我正好要考试,所以想在这里谈谈中国的应试教育。

回想一下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真的有点感觉对不起四年的大学时光,对不起每年的4000多学费和老师辛辛苦苦的讲解。大家几乎都是在每次考试之前突击考试科目,真正做到平时就掌握这个科目内容的同学很少很少,所以就造成了我现在可以轻易地抛弃大学四年的专业,而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但不排除我对软件的兴趣。

我们现在这个软测班,看似没有考试,但是工作量却比考试多多了,而且学到的东西也比以前的教育模式下学到的东西多多了。

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问题,同学之间讨论,再由老师讲解,帮助解答疑难问题,这样造成的效果就是同学学习的知识扎实且印象深刻,且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完成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明白道理。

这里的培训虽然只有两个半月,但感觉含金量和学到的知识不亚于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

老师点评:

志慧同学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课堂上,心胸是开放的,思想是自由的,思考的范围不再被强迫局限在专业的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上,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了,这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本分。办教育的人应当把教育是什么想透,接受教育的人也应当把教育是什么想透,不能糊里糊涂地办教育,也不能糊里糊涂地接受一个糊里糊涂的教育。教育绝不只是老师的事,而应当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的事业,没有学生全面参与的教育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半,有谁能把只有“一半”的事情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