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渠系改造:干渠与支渠规划布置

渠系改造:干渠与支渠规划布置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干、支渠道应布置在较高处,以便控制较多的自流灌溉面积。灌溉渠系布置要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尽可能使每个用水单位有独立的引水口,并应考虑公路、机耕道、防护林布置,统一规划,全面安排。

渠系改造:干渠与支渠规划布置

(一)灌溉渠系规划布置的原则

在灌溉系统中,渠道和建筑物的数量较多,涉及面广,规划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灌区的工程投资,同时也与是否便于管理和效益大小有关,特别是干、支渠道承担着整个灌区的输配水任务,系骨干渠道,其布置往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影响整个灌溉系统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在灌区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质、土壤、水源等条件,尽量照顾行政区划,必要时考虑综合利用,在严密配合当地的防洪规划的前提下,力求达到布置合理,管理方便,保证安全等基本要求。规划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使自流灌溉面积达到最大。充分利用灌区的地形条件和水土资源,使灌区现有耕地和宜垦荒地的绝大部分能得到自流灌溉。为此,干、支渠道应布置在较高处,以便控制较多的自流灌溉面积。但渠道布置过高,不仅施工困难,造价也高。在这种情况下,可放弃局部高地,对局部高地单独改用提水灌溉,可能更为经济。

(2)灌溉渠道要与排水沟道的布置统一规划。做到有灌有排,排灌分开,各成系统,防止灌排相互干扰,才有利于灌区除涝和控制地下水位。实践证明,只灌不排,对除涝排渍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不利。布置渠道时,要充分利用灌区原有排水系统,不要切断原来的排水出路。有涝、碱危害的灌区,灌溉渠道的布置常需服从排水沟道的布置。

(3)渠线选择力求经济合理工程费用最低。布置时尽可能使渠线顺直,渠系建筑物少,土、石方量少,少占压土地,总工程量少,并且要少拆民房,少与道路、沟河交叉。要作方案比较,从中选取最佳方案。

(4)渠道工程要安全可靠。尽量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险工地段,力求渠道施工方便。山丘区渠道尽可能不沿河溪布置,以免被山洪冲毁。渠道线路应尽量避免通过风化岩层、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以及透水性较强的地带,以防止渠道坍塌,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沿渠要设置适当的排洪、泄洪、退水设施,如溢洪闸、堰、泄水闸等以策安全。

(5)要便于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灌溉渠系布置要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尽可能使每个用水单位有独立的引水口,并应考虑公路、机耕道、防护林布置,统一规划,全面安排。

(6)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应和当地的防洪规划密切配合。在考虑渠系防洪规划时应注意:①灌溉渠道跨越天然河沟时均应设置立体交叉排洪建筑物,保证设计洪水顺利通过。一般排洪建筑物的防洪标准采用表2-1的下限值。②傍山渠道应设排洪沟,将坡面洪水就近引入天然河、沟。小面积的洪水,在保证渠道安全的条件下,可退入灌溉渠道。③灌区以外的地面水,可从灌区边界布置的排洪沟或截水沟排走。④对从多泥沙河流引水的渠道,应根据地形条件,采用防沙措施,并进行专项设计。

表2-1 干支渠道防洪标准

(二)灌溉渠系改造方案(www.xing528.com)

现有灌溉渠系的主要问题除了老灌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外,通常还包括:①渠系紊乱,同级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悬殊;上下级渠道互相平行或交叉。②渠线、比降不合理,有的渠道迂回弯曲,渠线过长;有的渠线偏低,使局部高地不能上水;有的比降过缓,水草丛生,渠道淤积;有的比降过陡,冲刷、坍塌严重。③横断面不合理,有的断面过小,与灌溉面积不相适应;有的断面宽浅,占地多而输水能力小。④渠道渗漏严重。不仅造成水量的大量浪费,影响灌溉效益,还会造成填方渠段堤脚滑塌,有些还会导致渠旁农田冷浸,灌区沼泽化或盐碱化,影响作物产量。⑤渠道泥沙淤积,影响过流能力。⑥退洪、防洪工程不健全。

为了保证正常供水和满足灌区发展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工程改造,具体方案措施有:

(1)力求做到各级渠道分级清楚,渠道条数较少,长度较短而控制灌区面积较大。避免间距小而平行的布置,更不应相互交叉。

(2)支渠不宜过长,控制面积不宜过大,且各支渠的控制面积应大体相等。

(3)纵横断面改造。各级渠道的断面、比降适宜,能安全通过设计流量,断面稳定,不冲不淤。有引洪淤灌任务的渠道,在按要求引洪时不发生严重淤积。各级渠道的分水口应尽量合并减少,并有完善的控水、量水设施。

(4)渠道防渗改造。主要措施有夯实土壤,草皮护坡,干砌卵石,浆砌块石,混凝土衬砌,沥青混凝土护面,塑料护面等。上述防渗措施,各有特点,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加以选用。

(5)干、支渠上应设置足够的退水设施,以保证在发生暴雨,下游决口时能及时退泄水量。

(6)控制渠道泥沙淤积,有两类方法:一是控制渠首泥沙入渠;一是提高渠道输沙能力,如调整比降,裁弯取直,增大水力半径,渠道衬砌,减小糙率,经常除草等。

(7)渠系改造设计中,渠底纵坡一般不作大的变动,只作局部调整。但如果原设计或施工问题较多,渠系水力条件很差,则必须在照顾渠底比降的情况下作全局性调坡设计。

(8)出现盐碱化、沼泽化的灌区,水稻灌区以及地面径流集中的地区应有健全的排水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