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谴说与天命观:古代中国哲学通史

天谴说与天命观:古代中国哲学通史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仲舒天谴说就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天命论之上。国家失道,则以灾异谴告;国家有道,则天降祥瑞表彰。对于古代尧舜禅让、汤武革命等天命继移方式的解释,董仲舒继承了儒家革命论。结合后面谈到桀纣不能禁令天下、不能臣天下,而证明桀纣之天命已去,可见董仲舒的天命观接近孟子“天与之、人与之”的天命观。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暴虐之君如桀纣,违背天意,逆天而行,所以灾害并至,乃至夺去天命。

天谴说与天命观:古代中国哲学通史

董仲舒天谴说就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天命论之上。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这一理论: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31)

因为天对人事、人事对天互相之间有“类”感应能力,所以天一方面成为人事的镜子和晴雨表,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及其统治者的政治道德合理性;另一方面,天又成为有意志、行奖惩的天意、天命。国家失道,则以灾异谴告;国家有道,则天降祥瑞表彰。“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32) 天降祥瑞被视为王者受命之符,王者据此被认为拥有了政治统治正当性。

有了这样可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以及作用机制的精细大全的宇宙论,董仲舒建立其人性论和政治哲学便有了根本性的前提,一切人间秩序的建构因此顺理成章。

对于古代尧舜禅让、汤武革命等天命继移方式的解释,董仲舒继承了儒家革命论。关于尧舜禅让问题,董仲舒认为天命是“天予之”:

尧舜何缘而得擅移天下哉?孝经之语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天与父同礼也。今父有以重予子,子不敢擅予他人,人心皆然;则王者亦天之子也,天以天下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犹子安敢擅以所重受于天者予他人也,天有不予尧舜渐夺之故,明为子道,则尧舜之不私传天下而擅移位也,无所疑也。(33)

董仲舒以“子事父以孝”来比喻尧舜事天以敬,说明尧舜皆受命于天而王天下,是不敢把天下擅自转移给他人,因为天没有把擅移天下的权力交给尧舜。结合后面谈到桀纣不能禁令天下、不能臣天下,而证明桀纣之天命已去,可见董仲舒的天命观接近孟子“天与之、人与之”的天命观。下面这条材料则继承了荀子“天下归之”的天命观,而且强调“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是受天命而天下归心的重要标志: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卨、咎繇。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此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于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辟,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矣”,此之谓也。至于殷纣,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伯夷、太公皆当世贤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走逃亡,入于河海。天下秏乱,万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从周。文王顺天理物,师用贤圣,是以闳夭、大颠、散宜生等亦聚于朝廷。爱施兆民,天下归之,故太公起海滨而即三公也。(34) (www.xing528.com)

董仲舒认为汤武通过革命而王天下,和尧舜是一样的圣王:“儒者以汤武为至圣大贤也,以为全道究义尽美者,故列之尧舜,谓之圣王,如法则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针对认为“汤武不义”的人,类似于黄生那样持“汤武弑君”观点的黄老学者,董仲舒把历史上推到三皇五帝时代,因为黄帝、神农都曾通过征伐而王天下,汤武伐无道和古圣王一样有义。董仲舒还进一步从天命予夺和圣王征伐的关系去论证汤武革命的正当性:

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诗云:“殷士肤敏,祼将于京,侯服于周,天命靡常。”言天之无常予,无常夺也。故封泰山之上,禅梁父之下,易姓而王,德如尧舜者,七十二人,王者,天之所予也,其所伐,皆天之所夺也,今唯以汤武之伐桀纣为不义,则七十二王亦有伐也,推足下之说,将以七十二王为皆不义也。故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周无道而秦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宁能至汤武而然耶!夫非汤武之伐桀纣者,亦将非秦之伐周,汉之伐秦,非徒不知天理,又不明人礼,礼,子为父隐恶,今使伐人者,而信不义,当为国讳之,岂宜如诽谤者,此所谓一言而再过者也。君也者,掌令者也,令行而禁止也,今桀纣令天下而不行,禁天下而不止,安在其能臣天下也!果不能臣天下,何谓汤武弒?(《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董仲舒最后以秦之伐周、汉之伐秦来反诘汤武不义论者,与辕固生在景帝前以刘邦伐秦反诘黄生的论证方法如出一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故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周无道而秦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董仲舒给非汉伐秦者“不知天理、不明人礼”的评价,说明当时汉王朝的政治权力正当性还不够稳固,尚须“为国讳之”,汤武革命的定性也正是给汉王朝代秦的政治合法性的定性。

王者受命的符瑞和去命的灾异,要怎样才能体现呢?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此盖受命之符也。周公曰“复哉复哉”,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皆积善累德之效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贱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娇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汉书·董仲舒传》)

可见受命和去命都是天人感应的结果。天意授天命于王者,“受命之符”就会出现,不是通过人力勉强得来的。“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天降下受命之符瑞,是“积善累德之效”,是天下民心所向,才能达致的。暴虐之君如桀纣,违背天意,逆天而行,所以灾害并至,乃至夺去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