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原则及实践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原则及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学的原则遵守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保障手段。它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及组织教学形式的基本依据。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性原则,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仔细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固有的经验感性认识体育运动,从而为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原则及实践研究

世间万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运行,高校体育教学也是一样。高校教学的原则遵守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保障手段。它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及组织教学形式的基本依据。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所指的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教师主导是首要条件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的教,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逐渐培养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好习惯,把被动地学习任务变成主动积极的行为。

师生关系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最基本的矛盾,而这个矛盾是不可协调改变的,矛盾的主导方面是教师。因此,自觉积极性原则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决定的。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他们在知识面、经验和体育技能方面都会优于学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供需关系。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的接受者。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他们可以对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有着权威作用,也表现在其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控制和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不完全是自发的,教师的指导和调节和控制也会影响其积极性。反过来,学生有了对学习和练习的热情,又能主动地完成自我调节和控制,并与教师的调节和控制相配合,确保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相结合,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

(二)重视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原则

高校学生通过在校体育教育获得了相关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正是高校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高校体育教学的原则中应包括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要做到这一原则,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体育技能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地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是通过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水平和运动技能体现出来的。因此,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另外,它也是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高校体育教师应时刻谨记体育技能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视提供学生的运动技能。

第二,明确高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保障教师不会偏离重心的重要方法。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那么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身体发展为首要任务,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知识。

第三,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庞杂,教师不能没有选择性的全部灌输给学生,应该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大众的、教师能教和体育场地允许的体育项目,如田径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放在首位。对于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体育项目,如棒球足球网球等,教师应粗略概括地教授。对于学生不需要实际掌握,但有必要知道和了解的体育运动,如游泳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等,教师应介绍其相关知识,有兴趣和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授的知识自学。

第四,采用强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主要是指讲授的内容突出重点、目的明确、层次分明、专业术语的使用正确。实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缩短课堂讲授时间,增加课堂实践时间,并由教师现场指导;二是根据教学安排和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教师合理地安排课外作业,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www.xing528.com)

第五,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主要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备使用情况,优化体育教育体系。

(三)直观性原则

当我们最初认识某个物品或者事物时,往往会凭借自己原有的其他经验或者方法判断或感知,这就是直观性。从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付诸实践,这是客观认识世界的规律和正确的辩证方法。

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首先是建立在直观的感知运动之上的,在本能感觉感知(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的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概念,从而形成完整的运动动作。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性原则,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仔细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固有的经验感性认识体育运动,从而为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四)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因此,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因材施教。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对所有学生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更要差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得到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均衡、成长环境差异、生活习性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等,都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些差异,在这些差异中找出其共性制订统一的方案,然后再根据个人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教授学生。具体而言,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因材施教的基础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高校体育教师应对这些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观察法和调查访谈是最直观的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等可以对全体学生的体育状况、身体素质等有一定的认知。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

第二,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材施教需要教师自身有广泛的知识面,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认识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提高教学能力,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第三,遵从客观实际,切勿好高骛远。实行因材施教原则,还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不同地区、季节、场地器材设备条件,都会对高校体育教学起制约作用。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考虑教材、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外,还必须考虑上述各方面的客观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