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识教育与知行合一:现状与未来

通识教育与知行合一:现状与未来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后者正是通识教育的长处。可以预见,这些通识教育的方式也即将在中国的高校广泛实行。本文首先摘要地介绍西方与中国港台的通识教育现状,包括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定义、教育理念、目标、原则和标准等,然后指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中国大学引进和普及通识教育的启示意义。

通识教育与知行合一:现状与未来

郑泽绵

当今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增加通识教育在大学课程中的比重,也鼓励学生在通识教育的框架下自主地跨专业规划自己的课程,乃至一些美国的大学甚至允许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制定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这种新趋势对中国的大学发展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改革的契机。中国内地的大学教育一直被批评过于重视专职技能的培训,或过多死记硬背的灌输[1],忽略了大学教育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而后者正是通识教育的长处。

可以预见,这些通识教育的方式也即将在中国的高校广泛实行。那么,通识教育的理念如何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生根发芽?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个实现它的路径,无疑是使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这一方面能使这个理念更为中国人所接受;另一方面,当代中国人必须、而且能够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提取出一些因素补充西方传来的通识教育理念,甚至纠正它们在理念与实践中可能产生的一些误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的文献可谓浩如烟海。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泛论传统教育思想对通识教育有什么启示意义。本文试图从一个特定的哲学史人物的某个特定思想出发,最终,笔者选择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这个选择并不是任意的,相反,这个思想强调切身体会的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强调人的道德实践对于知识探索的指导意义。它既能对治中国大学教育中过多死记硬背与过度强调专职培训对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狭隘化趋势,能对接得上西方传来的通识教育理念。同时,它相对于西方的通识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知识探索的切己性本身,注重成人之教,也就是说,不但培养知识技能,而且使人反求诸己,有意识地在精神层面和行为规范中涵养道德品格。(www.xing528.com)

通常的印象是朱子学重视经由“道问学”而“尊德性”,换言之,由扩充知识而确保真知对道德修养的正确引导,进而培养良好的性情。此外,清代学人有很大部分都注重博雅,两者似乎都更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为什么本文选取的角度偏偏是阳明学这个在历史上与两者都有过对立的学派?为什么选取一个表面上会导致“束书不观”的士风的学派?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善于澄清大众的误解,阳明学的这种鲜明的个性,反而凸显出儒家对知识的更加积极主动而活泼的态度。

本文首先摘要地介绍西方与中国港台的通识教育现状,包括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定义、教育理念、目标、原则和标准等,然后指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中国大学引进和普及通识教育的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