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教育:通识与专业相融,展望未来

哲学教育:通识与专业相融,展望未来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代美国,通识教育的理想人格是合格的公民,主要特征是精神自由、心智解放,认同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价值,比如民主、平等、自由等。这也是美国当代通识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否则,即使完整引入美国或其他国家的通识教育体系,也不能培养出中国式的理想人格,那么就很难说实现了预期的通识教育效果。

哲学教育:通识与专业相融,展望未来

厘清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可以使用通识教育理念为框架,将专业教育纳入其中,将各专业科目按照不同的学生培养层面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为培养中国式的理想人格(涵盖了专业技能)发挥效用。

如何组织?一个可供参考的组织思路是以英国牛津大学在19世纪的课程设置体系为框架(即以理想人格为指导,以前面提出的10个培育层面为架构,更加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见表3),结合当代美国大学的通识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即分析现代专业科目的通识价值,将不同专业教育按照行为至文化各层面的结构大体上进行组织,可以一对多,部分重叠,等等),从而将不同专业嵌入整体的通识教育结构中。

这个组织思路有两个潜在的问题:第一,是否需要对现有的专业教育大动干戈?第二,按照这一思路进行调整,就一定能实现预期的通识教育效果吗?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前面部分已经有所阐述,即同样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会不同。换句话说,如果在教学中,持有狭隘、功利的态度,那么经典的博雅课程也有可能丧失其博雅价值;而如果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其健康人格,那么现有的专业课程也可以发挥出博雅教育的价值。因此,上面建议的组织思路并不需要对我国高校目前的专业教育大动干戈,只要轻微的调整,尤其是教育理念的调整,就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达到良好的通识教育目标。(www.xing528.com)

其实,要真正地调整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必须认真思考上面提出的第二个潜在问题,即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各部分是否能真正有效地运作起来,还需要画龙点睛的一笔。这一笔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灵魂所在,也是我国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的原因所在,简单来说,就是明确我国当前阶段需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正如前面所述,博雅教育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依据当时不同的社会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会发生变化,其课程设置和实践也会相应进行调整。在当代美国,通识教育的理想人格是合格的公民,主要特征是精神自由、心智解放,认同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价值,比如民主、平等、自由等。这也是美国当代通识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因此,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也要首先确立这样一个指导原则,即明确我国要培养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否则,即使完整引入美国或其他国家的通识教育体系,也不能培养出中国式的理想人格,那么就很难说实现了预期的通识教育效果。

实际上,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非常关键,甚至应该在调整课程体系之初就首先进行探讨。之所以将其列为第二个问题,而不是第一个,是因为考虑到很多人并不觉得还有探讨中国式理想人格的必要,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理想人格似乎也变得全球化了(事实上是西方化)。在下一部分,将对中国式的理想人格进行初步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