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63.24%游客前往北京前门大栅栏旅游体验真实文化

63.24%游客前往北京前门大栅栏旅游体验真实文化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计结果显示,63.24%的游客前往北京前门大栅栏旅游是为了体验该地的文化,说明大多数游客是希望体验到真实的文化,并且给予其一定期望的。

63.24%游客前往北京前门大栅栏旅游体验真实文化

3.1.1 社会人口学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在204个样本中:性别部分,女性占比较大(占59.80%);年龄层分布以青年(20~29岁)为主,比例高达74.51%,其次中年(30~49岁)占比达12.25%,青少年(20岁以下)占比10.29%,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较少;职业构成上,以学生为主,在职人员其次,学生占比69.61%,公司/政府在职人员和个体户占比共22.06%;受访者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以本科为主,其占比达到75.00%,其次是大专、研究生及以上,比例分别达到10.29%、8.33%;月收入分布较散,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和1000元以下这两个层次,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7.25%、27.45%,整体收入水平属于中等偏下,考虑到在“职业构成”人口特征信息上学生占样本总量比例较高(69.61%),推断学生主要收入来源是父母的原因,整体收入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比较合理;本省(北京市)(包括城六区、近郊区、远郊区)居民占比较大,共占66.18%,其中过半数居住在北京城六区,外省游客主要来自广州、江苏(南京)、上海以及北京周边城市。且游客居住地的分布情况:是以居住在北京城六区的游客为核心,人口比例向外环(即北京近郊区、北京远郊区)依次呈递减分布。推测大部分受访游客对北京前门大栅栏文化了解程度较高。

表3 调研样本分布情况表

续表

3.1.2 游客对旅游地的了解程度

“第一次来北京前门大栅栏旅游”与“第二次”、“第三次及以上来此地旅游”的游客人数比例几乎均等。

“游客对北京前门大栅栏及其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表示了解,共占样本总量的比例高达59.31%,但对其了解程度有限,只有少数游客(9.8%)表示非常了解北京前门大栅栏及其历史文化。

表4 游客对北京前门大栅栏及其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

3.1.3 游客的心理期望

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游客出游的目的不仅是希望欣赏优美的风景,文化体验也逐渐变为游客出游的重要动机之一。统计结果显示,63.24%的游客前往北京前门大栅栏旅游是为了体验该地的文化,说明大多数游客是希望体验到真实的文化,并且给予其一定期望的。与之占比相近的旅游动机还有休闲度假,许多人为了放松身心或者缓解压力前来旅游。以情感交流为目的,与亲朋好友同行,希望增进彼此的感情或者希望结交新朋友的人也不在少数。其次,游客为了前来品尝美食,探新求异,购买纪念品、艺术品等(见表5)。

表5 到北京前门大栅栏的旅游动机

游客对旅游地的心理期望会影响游客对真实性的要求,不同的心理期望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真实性要求。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游客表示在乎前门大栅栏“老北京”的文化,其中3.43%的游客表示很在乎,46.08%的游客表示在乎,26.47%的游客表示无所谓,少数游客表示不在乎。可以看出,近乎一半的游客比较在乎文化真实性的,他们希望能感受到真实的文化。除此之外,对此抱以无所谓和不在乎态度的游客更多的是在旅游中寻求满足、新鲜感和解脱。总的来说,北京前门大栅栏的文化真实性对大多数旅游者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那么,该地的文化真实性越高,在整体上游客的满意度自然也就越高。

3.1.4 游客对文化真实性的感知

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真实性的类型,将构成北京前门大栅栏文化的各个要素归类,分为: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存在真实性。

本研究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法来量化“文化真实性感知”和“期望”之间的差异。将游客的感知与心理期望之间的差异划分为五个等级,即完全相符、相符、不清楚、不相符、完全不相符,并赋以分值,依次为5、4、3、2、1分。(www.xing528.com)

将分值定义为符合度,分值越大,符合度越高。若符合度=5,则表示游客对文化真实性的感知与期望之间没有差异,完全相符;若3.5<符合度<5,感知与期望基本相符;若2.5<符合度≤3.5,表示游客对感知与期望的差异不清楚;若1<符合度≤2.5,则感知与期望不太相符;若符合度=1,表示游客对文化真实性感知与内心的期望完全不相符。

表6 文化真实性要素的符合度

由表6可知,在“总体感觉上”,前门大栅栏所展现的文化与游客期望的“老北京”文化的符合度为3.55,这表明整体上游客对该地的文化真实性感知与期望基本相符。

将各项前门大栅栏文化要素的符合度从高至低排序,文化要素的顺序依次为:建筑文化、特色饮食文化、传统文化、商业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老北京的市井文化、民国初期的整体风貌。在所有的文化真实性要素中,游客对北京前门大栅栏展现的建筑文化的感知与期望基本相符,符合度最高,差异最小。民国初期的整体风貌符合度最低,游客感知与期望的差异最大。

分析北京前门大栅栏各文化要素的感知情况,发现:小部分游客对会馆文化、民国初期的风貌和梨园文化的真实性感知与期望的差异表示不清楚,其中30.39%的游客对前门大栅栏所展现的梨园文化不太清楚、29.9%的游客对前门大栅栏所展现的民国初期的整体风貌不太清楚、28.43%的游客对前门大栅栏所展现的会馆文化不太清楚。

笔者推测原因有下:第一,由于北京前门大栅栏是开放式景区,许多游客不清楚前门大栅栏景区具体的边界规划。第二,由于北京前门大栅栏景区范围广大且有许多“隐藏较深”的小街巷和胡同,许多游客并没有游览到该景区的全部风貌。第三,由于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一些游客对会馆文化、民国初期的风貌和梨园文化不太了解,所以在以上文化要素的真实性感知上没有明确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对该地展现的老北京市井文化的真实性感知较差,即“老北京市井文化”的游客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差异,相较于“其他文化要素”的游客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差异较大。笔者推测是因为老北京市井文化很难以舞台的形式在“前台”展现给游客,游客也很难接触到“后台”的社区居民生活。景区展现更多的是以商业经营为主的商铺景点

图2 游客对北京前门大栅栏文化要素的感知情况

3.1.5 游客对前门大栅栏旅游开发的评价

根据所得数据发现,42.16%的游客认为前门大栅栏现代化商业气息太浓,31.86%的游客认为现代商业化气息开始出现,10.78%的游客对前门大栅栏旅游开发的情况表示不清楚,7.84%的游客认为前门大栅栏真实、客观地再现了老北京文化,7.35%的游客认为前门大栅栏通过现代更加多样的展现形式,丰富了老北京文化。由此看出,游客普遍认为北京前门大栅栏整体的商业气息较浓,这将影响游客的体验,进而影响游客满意度。

现代化商业气息较浓,即游客普遍认为大栅栏所展现的文化不太真实,笔者分析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游客对大栅栏的真实文化了解有限,只有少数人非常了解,对大栅栏真实的文化没有一个确切的评判概念与标准。第二,现在旅游目的地更倾向于将文化以“舞台”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游客误以为了解了不真实的文化。第三,在展现前门大栅栏老北京文化的同时,大栅栏旅游区还融合了新时代的文化和一些其他的地方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显得杂乱无章,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这里要思考的是,并不是所有被搬上“舞台”的文化都是不真实的,并且“舞台”上展现出来的文化许多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以更容易被旅游者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目的不仅是为了带给旅游者更好的体验,同时对“后台”的居民也是一个保护。一方面,旅游地的文化非常复杂,不太可能把绝对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给游客。另一方面,旅游者很难感受不加修饰的文化场景。所以基于以上考虑,“舞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现方式。甚至许多民间艺术都是在“舞台”上才能大放异彩。所以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舞台”的展现形式也很好地保护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16]

3.1.6 游客满意度分析

本文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来测量游客满意度,满意度等级分别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关于游客满意度的测量指标包括3个:1.游览过后,满意此次旅游;2.愿意再来此地旅游;3.愿意将此地推荐给亲友/好友。

几乎一半的游客针对三个测量指标选择了同意和完全同意,其中50.49%的游客针对“满意此次旅游”表示同意和完全同意,53.92%的游客针对“愿意再来此地旅游”表示同意和完全同意,54.9%的游客针对“愿意将此地推荐给亲友/好友”表示同意和完全同意;少数游客(约1/3)表示中立;绝少数人选择了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由此看出,游客的满意度整体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