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目的地感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集

旅游目的地感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集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位学者认为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有间接影响,并且二者共同构成了目的地综合形象,并研究证实两种形象的综合作用直接影响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34]。本文即从这两方面阐述儿童对北川地震遗址和地震纪念馆的感知情况。

旅游目的地感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集

即旅游感知形象。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对其作了详尽的研究和阐述。其中,由塞尤姆斯·巴罗格鲁(Seyhmus Balogl)和麦克利里(McCleary)提出的“认知—情感”形象模型被广泛认可和采用。在该模型理论中,旅游感知形象被分为两部分。两位学者认为认知形象(Cognitive Image)对情感形象(Affctive Image)有间接影响,并且二者共同构成了目的地综合形象(Overall Image),并研究证实两种形象的综合作用直接影响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34]

本文即从这两方面阐述儿童对北川地震遗址和地震纪念馆的感知情况。

认知形象

(1)部分儿童认为这是一个恐怖的地方。北川地震遗址除了长出来的一些杂草,仍然保留着2008年地震发生后的残垣断壁、倒塌的房屋建筑、遍地的砖块瓦砾等,整体呈现出一派凄凄惨惨的景象,宛如一片巨大的“墓地”,给儿童一种“阴森森”“害怕”“恐怖”的感觉。地震博物馆内的装饰采用灰暗、冷寂的色调,馆内的展品和气氛令人感到敬畏,有的儿童在参观的时候“都不敢看,拿手捂着眼睛(F04E)”,有的儿童“紧紧拽着妈妈的手”。这些行为主要体现在3至7岁的儿童身上,他们受访时回答多采用“可怕”“可怜”“造孽(四川方言)”等表达担忧、怜悯的词语。

(2)这是一个极具保护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地方。大多数受访儿童都是在学校的作业要求下前来参观,此时的博物馆正如一个缓缓道来故事的长者,一件件物品、一幅幅图画都是还原历史的见证者。儿童在学校演练地震逃生,来这里感受地震的摧毁力。在这个受教育过程中,整个遗址和博物馆就是一个“地震学校”。(www.xing528.com)

情感形象

(1)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的地方。研究人员在参观的时候观察到有些成年人“一边看一边流泪”。情绪是会感染的,有的儿童也觉得“好可怜,心里很难受(F11A、F08B等)”“因为自己的同胞死了(F05I)”。博物馆容纳悲伤与痛苦,默默地向人们讲述这些关于生死的往事。

(2)这是一个铭记遇难者的地方。博物馆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儿童通过雕塑刻画的场景想象遇难者们当时求生而绝望的心情。例如,“这家人还在吃饭呢(F08B)”“那个小孩有点像外国小孩(F11A)”“车里的人没了(F11A)”等儿童稚嫩的自说自话都表达了他们对遇难者们生前的联想和丧生的哀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