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达文文集(第4卷)·《周易参同契》新解

冯达文文集(第4卷)·《周易参同契》新解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元朗,生卒年月不详。又以《古龙虎经》、《周易参同契》、《金碧潜通秘诀》三书,文繁义隐,乃纂为《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归神丹于心炼。苏元朗却不予认同。他以《参同契》等经为资源,自撰《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指出求“神丹”应当归于“心炼”。“金归性初”的提法,原出自《参同契》。唐代中叶,征引《参同契》已成风气。

冯达文文集(第4卷)·《周易参同契》新解

苏元朗,生卒年月不详。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所引《罗浮山志》记:

苏元朗,尝学道于句曲,得司命真秘,遂成地仙。……弟子从游者闻朱真人服芝得仙,竞论灵芝春青夏赤,秋白冬黑。惟黄芝独产于崧高,远不可得。元朗笑曰:“灵芝在汝八景中,盍向黄房求诸。谚云,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制度,产成至宝。此之谓也。”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又以《古龙虎经》、《周易参同契》、《金碧潜通秘诀》三书,文繁义隐,乃纂为《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归神丹于心炼。其言曰:“天地久大,圣人象之。精华在乎日月,进退运乎水火,是故性命双修,内外一道。龙虎宝鼎即身心也。身为炉鼎,心为神室,津为华池。五金之中,惟用天铅。阴中有阳,是为婴儿,即身中坎也。八石之中,惟用砂汞,阳中有阴,是为姹女,即身中离也。铅结金体乃能生汞之白,汞受金炁然后审砂之方。中央戊己,是为黄婆,即心中意也。火之居木,水之处金,皆本心神。脾土犹黄芽也。修治内外,两弦均平,惟存乎真土之动静而已。真土者药物之主,斗柄者火候之枢,白虎者铅中之精华,青龙者砂中之元气。鹊桥河车,百刻上运,华池神水,四时逆流。有物之时,无为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谓归根复命,犹‘金归性初’而称还丹也。”内视九年道成,冲举而去。

依此记载,苏元朗弟子原是迷信外丹之药物(灵芝)的。苏元朗却不予认同。他以《参同契》等经为资源,自撰《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指出求“神丹”应当归于“心炼”。如何作“心炼”呢?那就是以身为炉鼎,取心肾二气为炼药。“心”为“离”为“火”,“离”卦卦象☲,为阳中有阴,即是“天铅”;“肾”为“坎”为“水”,“坎”卦卦象☵,为阴中有阳,即是“砂汞”。炼冶过程是通过“中央戊己”即“心中意”的驱动,使“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至于“金归性初”而得成金丹。“金归性初”的提法,原出自《参同契》。(www.xing528.com)

经苏元朗一番宣示,“道徒始知内丹矣”。而《参同契》被作为“内丹”的“丹经之王”也越来越为道教学者关注了[105]。唐代中叶,征引《参同契》已成风气。唐末至五代,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崔希范、彭晓、刘海蟾、陈抟等一批内丹家活跃于世,且多有著述。钟离权、吕洞宾后来被推为全真道之创教者;彭晓所撰《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以“鼎室中乃自是一天地也”之说,把炼丹视作与天地造化同途的观念,使丹道理论回归宇宙论;陈抟(871—989)更创《无极图》示宇宙生化为“顺则生人”,而丹法则取“逆则成仙”为依据。陈抟的《无极图》后来为周敦颐承接,而有为儒学建构宇宙论的《太极图》。关于这一点,我们于下一章《道家与儒学》再作评述。我们这里关注的,是内丹学的发展至于宋代出现的一位大家,就是被称为南宗奠基人的张伯端,及入于金、元,更形成一大宗教派别,被称为北宗的全真道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