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洛克时期奏鸣曲: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奏鸣曲: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在19世纪初期的器乐音乐作品中就已经开始出现,一开始会在一首曲子里包含多个段落,这与巴洛克时期的前奏曲、托卡塔及幻想曲基本上是同义的。一直到1700年之后,独奏奏鸣曲才开始盛行。意大利作曲家、德国作曲家喜爱独奏奏鸣曲远超过三重奏鸣曲。这一结构很明显是受教堂奏鸣曲的影响。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灵魂人物巴赫也写过奏鸣曲,他在早期改编了自己与别人的奏鸣曲,约7首,见表4-1[1]。

巴洛克时期奏鸣曲: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在19世纪初期的器乐音乐作品中就已经开始出现,一开始会在一首曲子里包含多个段落,这与巴洛克时期的前奏曲、托卡塔及幻想曲基本上是同义的。1660年,奏鸣曲发展成为两种主要体裁: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它们属于三重奏鸣曲,是合奏的形式,即用两个高音乐器和持续低音乐器(如两把小提琴加上持续低音乐器)演奏。室内奏鸣曲事实上就是组曲,由前奏曲加上2~3个舞曲的乐章组成;教堂奏鸣曲,顾名思义主要是在教堂礼拜时使用,它包含了慢—快—慢—快顺序的四个乐章。科雷利写了许多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是17世纪晚期奏鸣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一直到1700年之后,独奏奏鸣曲才开始盛行。意大利作曲家德国作曲家喜爱独奏奏鸣曲远超过三重奏鸣曲。瓦尔特、海因里希·比柏(Heinrich Biber)等人开始写一些广受欢迎的独奏奏鸣曲。第一位把独奏奏鸣曲移到键盘乐器上的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库瑙(Johann Kuhnau),他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于1692年出现在《新键盘习作集》(Neue Clavierübung)中。曲集前面大半部分都是组曲,最后一首作品写上了“降B大调奏鸣曲”的标题。这首《降B大调奏鸣曲》分成四部分,分别为慢—快—慢—快的结构,结束后反复第一段。这一结构很明显是受教堂奏鸣曲的影响。曲中明显有两条高音线条与一条类似持续低音的线条。虽然库瑙的这一作品究竟算不算是第一首键盘奏鸣曲仍颇受争议,因为历史学家还发现了其他许多标上“奏鸣曲”的作品,但无疑地,库瑙是第一位大量写作键盘奏鸣曲的作曲家。他的其他著名作品还包括1696年《新键盘果实》里的7首奏鸣曲和完成于1700年的6首《圣经奏鸣曲》。《圣经奏鸣曲》在钢琴文献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每一首标题都引用《圣经·旧约》里的故事。加上前述的《降B大调奏鸣曲》,库瑙共写了14首键盘奏鸣曲。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灵魂人物巴赫也写过奏鸣曲,他在早期改编了自己与别人的奏鸣曲,约7首,见表4-1[1]

表4-1 巴赫的键盘奏鸣曲(www.xing528.com)

巴赫的这些奏鸣曲包含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含单纯速度对比的乐章,另一种为舞曲形式。很明显,即使大部分奏鸣曲作品是改编曲,教堂奏鸣曲与室内奏鸣曲的写作方式仍然深深影响了巴赫。BWV963、BWV964、BWV967、BWV968都是纯音乐乐章,受到了奏鸣曲的影响。而改编自约翰·亚当·赖因根(Johann Adam Reincken)的两首作品——BWV 965和BWV 966则是舞曲,明显是室内奏鸣曲的写作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