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邗沟运河第四次改建的成果

邗沟运河第四次改建的成果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上所述,邗沟经过一次引水口的改造和两次路线走向的改造后,基本定型。当时可能考量到津湖的湖面较小,风浪不大,穿越该湖,可使邗沟的线形较直,还可减少挖土开河的工作量,而对航行并无多大影响,因此在改建邗沟时,对这条穿越津湖的线路没有进行改道的打算。因此,在晋哀帝兴宁年间,对邗沟再一次进行改建。这是邗沟的第四次改建,也是最后一次改建。

邗沟运河第四次改建的成果

如上所述,邗沟经过一次引水口的改造和两次路线走向的改造后,基本定型。在陈敏进行第三次改建时,为了避开湖道多风,对原来穿越白马湖的湖道,均改以人工河道代替,唯独津湖例外。当时可能考量到津湖的湖面较小,风浪不大,穿越该湖,可使邗沟的线形较直,还可减少挖土开河的工作量,而对航行并无多大影响,因此在改建邗沟时,对这条穿越津湖的线路没有进行改道的打算。但是,在后来的航行实践中,发现津湖的风浪也是够大的,对于穿行其中的船舶,特别满载粮食、货物的漕船构成危险。因此,在晋哀帝兴宁年间,对邗沟再一次进行改建。据《水经注》卷三十《淮水》记载:

兴宁中,复以津湖多风,又自湖之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

这是邗沟的第四次改建,也是最后一次改建。这次改建的内容限于津湖附近,主要是在距津湖东岸二十里处,开挖一段南北向的运河,并使之分别与原来穿越津湖的南北两端运河相接,用以替代穿越津湖的湖道。这次改建工程虽然比前三次改建显得简单,但由于开挖的一段运河距离湖岸有二十里,南北两端需要有较长的衔接段,再加上从津湖的南口至北口有十二里路程,因此工程规模还是不小的。通过以上改建,邗沟沿途从此不再利用自然湖泊,成为一条全线都是人工开挖的运河。(www.xing528.com)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论著认为,津湖即界首湖,在今江苏高邮市以北的界首镇西南,并为今高邮湖的一部分(东北部分)。就其方位而言,是在樊梁湖以北、白马湖东南的邗沟路线上。但是,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说法却有所不同:“自白马湖而北,穿湖行舟,至淮城之西南,泛津湖而至板闸。”淮城,当指淮安城。板闸,为邗沟入淮河处,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北的淮河边。根据这一说法,历史上的津湖,其所在地理位置是在白马湖的东北,而不是白马湖的东南。那么,津湖的地理位置究竟是在白马湖的东南还是白马湖的东北?换言之,沿着邗沟自南向北航行,是先过白马湖还是先过津湖?要判断哪种说法比较合理可靠,还得以历史文献为依据。据本节上引《三国志·蒋济传》记载:黄初六年(225年),曹丕亲率水军南征东吴,至广陵后无功而返。在归途中因邗沟水浅,庞大的舰队搁浅在津湖以北的邗沟中,进退两难。当时幸亏蒋济急中生智,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掘地道、筑土坝,激津湖之水将搁浅的船只一一冲入淮河中,总算摆脱了困境。说明三国时代的津湖离淮河是不远的。如此看来,顾炎武说津湖的地理位置在白马湖之北、淮河之南,确实是有依据的。因此,附带在这里提出,作为学术界前辈的一家之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