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异常排便引起疾病,如结肠肿瘤等

异常排便引起疾病,如结肠肿瘤等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灰白色粪便还可见于钡餐造影后,这并非疾病所致,属生理性粪便。如果生活中经常大便呈暗红色,很可能就是患上结肠肿瘤等疾病。腹泻伴随发热,多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如果腹泻伴随呕吐、腹痛,常见于食物中毒或肠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异常排便引起疾病,如结肠肿瘤等

2、异常排便警示疾病

(1)看颜色知疾病

健康的大便呈棕黄色,这是因为正常人的大便中夹杂着胆红素。如果大便呈以下颜色,需引起重视。

①深黄色。其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即红细胞被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疸。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痢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等引起。

②白色或灰白色。其说明胆汁的排泄受到障碍,提示胆管梗阻,有胆结石、胆管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粪便还可见于钡餐造影后,这并非疾病所致,属生理性粪便。白色淘米水样即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质的白色混浊液体,量多,常见于霍乱。白色油脂状,量多,并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白色黏液状,提示可能为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③绿色。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腹部大手术后或接受广泛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如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绿色水样大便,并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的膜,提示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此外,吃了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或肠内酸度性过高,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

④鲜红色。其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沾有鲜血,量少,并伴有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为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可用水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有内痔出血的可能。痔出血的另一个特点是,常在便后滴出少量鲜血,稍后自行停止;若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致,直肠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烂组织。结肠癌的血便特点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脓液。

⑤淡红色。像洗肉水样大便最多见于夏季食用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后。常见的有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如果生活中经常大便呈暗红色,很可能就是患上结肠肿瘤等疾病。

⑥暗红色。血液与粪便均匀地混合,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此外,某些特殊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亦可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且常伴有皮肤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另一种情况是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等也可出现暗红色的大便。

⑦黑色大便。黑如马路上的柏油色,又称柏油样便,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黏膜脱垂、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但是,食过多的肉类动物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铋剂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

(2)从大便的性状和次数辨疾病

大便不同的性状也是身体疾病的反映。

大便清稀,可见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如同时有黏液、脓血则应考虑急性肠炎。

大便带脓血、黏液,则以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为多见。

大便呈血水或洗肉水样,可能为嗜盐杆菌感染或急性坏死性肠炎等。

大便呈米泔水样,常见于霍乱或副霍乱。

大便内含有大量脂肪及泡沫,多气而臭为胰腺疾病或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若大便呈糊状,一般为功能性腹泻所引起。

另外注意大便的次数也很重要。正常粪便量的多少和食物有关,进食肉类及蛋白质者量较少,素食者量较多。次数过多或过少都是疾病的表现。(www.xing528.com)

①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杂有脓血、黏液者,常可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腹泻常见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某些食物中毒、急性传染病、肠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胃肠激素分泌增加,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此外,饮食不当,着凉等引起的消化不良,均可产生暂时性的腹泻。

    

腹泻的病因很多,可根据腹泻与腹痛的关系进行自我鉴别。

根据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可以进行自我鉴别,初步了解腹泻的病因。

腹泻伴有腹部肿块,多见于结肠癌和增殖型肠结核等;腹泻伴随里急后重,一般来说病变在乙状结肠下段或直肠,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癌等。

腹泻伴随发热,多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

如果起病急、病程短,腹泻次数多,一般为急性腹泻;病程较长,腹泻次数较少,多为慢性腹泻。

腹泻伴随脐周围绞痛,多为嗜盐杆菌食物中毒。

左下腹疼痛,多为细菌性痢疾。

右下腹疼痛,多为阿米巴性痢疾和肠结核;中上腹部疼痛,多为肠胃炎。

腹泻后绞痛不缓解者,多为痢疾;腹泻后腹痛能缓解者,多为肠炎、肠结核。

如果腹泻伴随呕吐、腹痛,常见于食物中毒或肠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便秘。正常成人每1~2天就应该大便1次,如果2~3天以上仍不大便,粪便干燥,坚硬,不易解出,称为便秘。诊断便秘并不难,但确定其便秘的原因则比较复杂。首要的是分清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可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检查。从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着手,试一段时间如有效果,可以基本确定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性别、是否有过腹泻、肠本身是否有过疾病、腹部是否有肿块等来考虑,可依此初步诊断是否为器质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常见的原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食品中缺少水分及粗纤维;生活无规律,缺少一定的活动量,肠蠕动减弱,致使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某些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也可引起便秘。

痉挛性结肠性便秘,一般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以致横结肠、降结肠部位产生痉挛而引起便秘。

梗阻性结肠性便秘,是由于肠内或肠外的机械性肠梗阻,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所致。肠内梗阻常见于结肠癌、增殖型肠结核、不完全性肠套叠、肠扭转及结肠狭窄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道梗阻。肠外压迫性梗阻常见于手术后的粘连、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型)、妊娠等。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者,多考虑为肠结核、结肠过敏、结肠肿瘤等。如果便秘伴消瘦、贫血、粪便偏小呈带状,表现带血丝或鲜血便者,多考虑结肠癌成直肠癌等。

如果便秘伴有偏食,活动过少或无定时排便习惯者,应考虑习惯性便秘。

如果便秘伴有腹痛、腹胀、呕吐或腹部肿块,多考虑肠梗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