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需求分析步骤及影响因素评估

社区需求分析步骤及影响因素评估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求分析需要哪些资料,要依据目的来决定。4.社区生命质量和需求影响因素运用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进行评估。客观指标包括社会性指标:失业率、教育、经济、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等;环境状况指标:居住密度及空气质量指标等。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需求分析的背景、需求分析的过程、获得的信息、提出的主要结论和初步建议,给项目负责人提供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参考。需求分析的步骤如图3-2所示。

社区需求分析步骤及影响因素评估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项目设计阶段的第一步,是制定心理健康服务计划的基础工作,只有在完整、可靠的信息基础上才能发现社区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求分析需要哪些资料,要依据目的来决定。但收集资料范围必须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出发,即将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及卫生服务皆列入考虑之中。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理论需要,即由专业人员根据人群实际心理健康状况与理想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确定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及保证这种心理健康状况所必须接受的服务。这种需要包括人群已经感受到并表达出的需要,也包括人群尚未感受到,尚未表达出的需要等。表达出的需要,即社区人群已经感受到并以某种方式显示出来的需要。

实际需求,即社区人群感受并表达出了需要,并且有支付能力实现这种需要。

比较性需求,即在了解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影响需求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可能来源于社区环境、社区人群,也可能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者。

2.心理健康服务利用

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科门诊、住院和其他心理健康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心理健康服务利用的因素。

3.社区卫生资源

包括卫生系统内部资源和系统外部资源。卫生系统内部资源包括社区内部的卫生资源、卫生系统组织结构体系、相关的卫生政策等。外部环境资源包括社会政治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区人口学特征等。

4.社区生命质量和需求影响因素

运用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进行评估。客观指标包括社会性指标:失业率、教育、经济、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等;环境状况指标:居住密度及空气质量指标等。更重要的是主观性的评估指标,主要是通过调查社区成员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取得,如对生活的适应度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收集需求评估所需资料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现存资料,二是进行社区调查。一般来讲,首先在现存资料中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包括:统计报表、经常性工作记录和以前做过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如果还不能完全得到自己所需信息,那么就要进行专项调查。专项调查包括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定性调查包括:个别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地图法等,定量调查可以是结构式问卷询问调查、现场自填调查、信访和电话调查等。选择什么样的调查方法,主要由所需要的信息来决定。

(二)分析资料(www.xing528.com)

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有的可以直接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但大多数的资料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才能发现某些隐含问题。如果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发现资料缺失或失真,就应补充收集相关的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所得资料性质也不同,分析采用的手段也有所区别。资料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简单和复杂的分析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统计学方法、归纳综合法、索因分析法、健康状况指标分析法、健康状况指数分析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卫生服务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等。

(三)发现社区人群的需求

通过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发现社区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比如,在一项面向一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中有以下发现:①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对未来迷茫、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②25.7%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现状不满意;③36.4%的大学生表示想要接受心理健康咨询,但不知道去哪儿接受咨询;④65.2%的大学生表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⑤大学生希望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依次为:学校心理服务机构、社区心理服务机构、私人心理服务机构、医院。以上的问题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四)确定优先问题

一个社区或人群在同一时期可能面临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和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满足,所有的需求都有必要满足,因此需要确定优先满足的需求。一般来说,如果不满足会对社区人群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并且有条件满足的需求应该优先考虑。确立优先问题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重要性、可行性、有效性。重要性指的是项目能反映社区存在的最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促进心理健康最有效的问题。可行性是指项目可以被群众接受,能够开展的同时有客观的评价指标。有效性是指项目能够产生有效的影响,如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好转等。

在安排优先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归类为:问题非常重要,干预后效果非常好;问题非常重要,但干预后没有改变或效果不好;问题重要性不高,但干预结果有效;问题重要性低,干预效果也不好。根据以上原则,将问题一一排序,最终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确定优先问题,可以通过定性调查的方法,如: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或简单的投票方式,排列需要解决问题的次序,参与讨论的人员应包括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相关人群代表,而不仅仅只是社区医生。在开展讨论时,应该谨记并遵从优先问题的评价标准。

(五)撰写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估报告

以上步骤完成后,就应该撰写需求分析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该清晰、明了、详尽。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需求分析的背景、需求分析的过程、获得的信息、提出的主要结论和初步建议,给项目负责人提供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参考。项目负责人就可以结合诊断报告中获得的信息,来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以及制定干预策略,进而具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求分析的步骤如图3-2所示。

图3-2 需求分析的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