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政党的党风与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党国生死存亡之关系

执政党的党风与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党国生死存亡之关系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实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执政党的党风与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党国生死存亡之关系

(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论断是在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以及我们党执政50多年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风关系着党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要求党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言论和行动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性质使党形成了特有的优良作风。党风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而党风又反过来影响党的性质。党风好,党就能很好地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忠诚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如果党风不正,甚至完全腐败,那就会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由于共产党的先进性质,以及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的科学性,它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争得了民主,夺取了政权。那么,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能不能继续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初,广大党员干部能从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上去认识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从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变化、改革和建设的发展,一些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阶级意识和公仆意识逐渐淡漠了,贪图享受的思想滋长膨胀了,于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他们手里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如果一个党员出现这种情况,他就蜕化变质了,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了,不成其为真正的共产党员了;一个党组织出现这种情况,它就不能代表人民利益了,从根本上丧失了先进性;一个政党出现这种情况,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要端正党风,克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继续发扬党的传统优良作风,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党风关系着民心向背。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实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风好坏决定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党风好,党群关系密切,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党就能获得力量源泉,党和党领导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不断走向胜利;党风不好,党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党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力量源泉,失去民心的党就失去了前途和希望,甚至会丧失政权。真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什么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会由盛变衰,最终失掉江山、失去统治地位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欺压百姓、腐败透顶而失去了民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民心所向,人心所归。党执政以后,条件和环境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社会主义事业要取得成功,历史使命要最终现实,同样要靠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靠人心所向。新世纪,决定人心向背的仍然是党风,是党在实践中是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广大群众总是根据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来判断党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决定是否拥护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政权,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垮台,其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1]因此,我们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样我们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www.xing528.com)

党风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实现。政党存在的价值,就是执掌政权,发挥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作用,或者是参政议政。如果一个政党没有了执政或参政议政的目标,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是名存实亡了。党的领导如何实现呢?主要是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路线方针政策来现实。因此,任何政党都把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放在自己活动的首要位置。对于我们党来说,怎样才能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具体的方针政策呢?这与党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党风好,就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中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决策中制定出合乎实际情况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反,如果党风不正,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想代替实际,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样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良好的党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必须要有良好的党风。党风好,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宣传、教育、组织群众,使党的主张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党的领导的实现。反之,如果党风不正,党组织起不到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就会缺乏甚至丧失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党的领导就难以实现。

党风关系着党的形象。形象是指事物的形状和姿态,引申到政党身上是指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在行动上的外在表现,具有感染力和具体生动的特点。形象虽然是外表,但它反映着内在的东西。一个干部如果心中不装老百姓,无论言语如何花巧,穿着如何华丽,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形象不佳的。形象,反映了你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政党的形象是通过作风体现出来的。党风好,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特别是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努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就能树立新形象,赢得好口碑。相反,如果党风不正,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维护群众利益,就不能树立新形象,赢得好口碑。目前,我们的一些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不扎实,轻漂浮躁,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具有一股“浮气”;手握大权,高人一等,不可一世,官僚主义,对群众态度冰冷,露出一股“寒气”,结果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疏远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要切实加强党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形象,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的求实形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亲民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