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党与社会发展趋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

政党与社会发展趋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政府组织资源丰富,其他类组织资源严重匮乏,政府组织在社会组织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其自主性和自主性利益相对社会组织来说过大。在这样的情形下,在中国,政党就必须成为社会整合结构的主导性部分。由此可见,当代中国政党结构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由核心向边缘逐渐扩张且相当周密的组织网络。

政党与社会发展趋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

(二)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政府组织资源丰富,其他类组织资源严重匮乏,政府组织在社会组织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其自主性和自主性利益相对社会组织来说过大。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我国社会组织的发育不完善,其自主性和自主性利益相对政府组织来说较小。政府机构和体制内社会组织——单位因结构、功能雷同而表现出的很大的同质性,出现了所谓的“政府——单位”组织同构现象。单位组织是在国家社会主义体制中、国家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这样的社会组织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场所,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收入来源,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通常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即:政治统治功能、社会资源分配功能以及专业化功能,在传统再分配经济体制社会中构成国家统治的基本结构或者工具。政府把单位组织当作自己的一个个“纽带”,单位组织执行政府的决策,单位组织的职能实际上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单位组织按政府的分配性政策和政府制定的计划,得到各种资源。单位组织不仅是国家分配资源的基本形式,而且同时也获得了国家统治结构的基本性质,体现着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归属关系。这使其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性和自主性利益。

市场经济转轨以来,政府对单位的全面性的控制减弱,单位组织的自主性增强,并有了一定自主性利益,整个社会组织结构开始分化。传统社会组织分化形成了大量新型经济组织和民间性组织,它们结构模式复杂化多样化,自主性强,带有明显的非政治性和经济利益色彩;政府组织的职能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部分管理职能转移到新型中介组织;与此同时,在基层组织摆脱了对国家的依赖,大量社会成员摆脱了对组织的人身依附关系之后,国家通过组织结构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力度大大降低,传统的国家管理系统有所松弛,社会组织扩张,社会力量壮大,社会自组织分割政党权力,社会组织的动员力量有所上升,整个社会有形成多元权力中心的趋势。

在这样的情形下,在中国,政党就必须成为社会整合结构的主导性部分。实际上,在应对国家的存亡危机和超大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压力中所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在机构、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具备了高度的整合功能。(www.xing528.com)

中国超大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有着自身特殊的社会整合规律,这种规律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政党在社会整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的机制主要表现为:建立遍及全国范围的组织网络,以此为纽带协调各个地方和全国人民的行动;建立党对国家机关的政治领导关系,保证党领导下的全国施政的统一;利用党的各级组织,掌握对全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军队是一支潜在的整合力;利用强大的组织网络的影响力整合周边的政治资源;建立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关系,团结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整合。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的政党,它的组织网络囊括了整个中国社会,共产党的基础组织(支部)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的每个角落;并且在制度的框架内,各参政党都存在规模相对小的类似于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它们都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由此可见,当代中国政党结构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由核心向边缘逐渐扩张且相当周密的组织网络。这个网络的结构是社会秩序和整合的基础,它非常有利于在市场条件下发挥党的政治整合功能,有利于党与社会关系的合法化、合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