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街区燃气与供热:现状及成果

历史街区燃气与供热:现状及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1历史街区燃气和供热现状由于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能源供给情况不一,以及自身的街巷空间特征各异,我国各历史街区的燃气和供热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均严重落后于城市一般地区的供应水平。

历史街区燃气与供热:现状及成果

5.1.1 历史街区燃气和供热现状

由于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能源供给情况不一,以及自身的街巷空间特征各异,我国各历史街区的燃气和供热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均严重落后于城市一般地区的供应水平。

在燃气供应方面,目前历史街区居民的炊事和热水已经开始普及燃气,但其普及率相对低于城市一般地区。一方面,除在经济和空间上有条件的极少数历史街区外,大多数历史街区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解决狭窄地下空间中燃气管线的管位和安全问题,因而没有敷设完善的燃气管道,居民生活以瓶装液化石油气(煤气包)为主,使得居民使用燃气的方便程度降低。如绍兴市近年来因管道燃气的普及,瓶装燃气用户量总体以5%的比例逐年递减,但老城区的鲁迅故里、书圣故里等七片历史街区和东浦古镇、斗门古镇等历史文化保护区仍“因安全原因无法接入燃气管道”[4]。另一方面,历史街区居民收入水平低、老龄化程度高,仍有较多中老年居民(尤其是名镇类历史街区的居民)出于经济和习惯而使用燃烧热值小、燃烧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的蜂窝煤、柴草等传统能源,而较少使用新兴而洁净的燃气等能源。例如,古镇周庄在2000年整治以前一直没有敷设燃气管道,瓶装液化气用户占居民总数60%,另有近40%的居民使用煤和柴火[5]

集中供热方面历史街区的状况就更加不容乐观。北方采暖地区的城市一般均有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系统,但由于历史街区内的道路狭窄、传统建筑规模较小等原因,常常没有引入城市热力管网;而街区内燃气管网缺乏、电网老化陈旧、居民收入偏低等问题,也降低了电力、燃气等清洁采暖方式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所以许多街区内居民的冬季采暖方式仍以小煤炉或以煤为燃料的“土暖气”为主,以满足采暖期长达一百多天的24小时采暖需求。如北京市前几年开展采暖锅炉煤改气工作后,旧城内的采暖煤用量已从100多万t下降到50多万t,而这50多万t就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区内绝大部分居民使用小煤火炉采暖[6]。非采暖地区没有集中供暖和采暖期要求,且冬季严寒期较短,故一般没有集中供热系统,以单位和家庭空调等多种方式的分散采暖为主。其中历史街区内的居民因收入偏低,冬季采暖仍以煤炉、火盆等传统方式为主。相关调查显示,在能源的使用上南北历史街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南方因无采暖需求而以液化石油气为主,北方因有采暖需求而以煤为主,而且,因为煤价格低廉(各地的蜂窝煤单价在0.25~0.4元/块之间,一个三口之家每天用3块煤即0.75~1.2元就可以解决烧火做饭问题),所以仍旧是历史街区内中低收入居民的主导生活能源[7](表5.1,图5.1,图5.2)。

img118

图5.1 北京南池子东华门居民储煤过冬

img119(www.xing528.com)

图5.2 深圳大鹏所城居民厨房柴火与瓶装液化气混用

表5.1 我国部分历史街区能源使用情况对照表

img120

资料来源:现场调研,其中洪江屯溪资料来自:胡敏.历史街区的防火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

在供冷方面,我国南北城市一般都没有集中供冷系统,以单位和家庭的电力空调供冷为主。随着近年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速,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空调普及率已达80%以上,每年夏天均对城市供电形成巨大压力,以致不得不拉闸限电。在历史街区内,由于区内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和电网老化负荷不足的原因,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造成了空调的实际拥有率和使用时间远低于城市一般地区。低收入家庭的防暑仍然依赖传统建筑本身的隔热通风为主,辅以电扇、摇扇乃至地面洒水蒸发散热等人工通风降温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